例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创造性教育

2015-09-10 07:22张海静
考试周刊 2015年84期
关键词:联系生活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张海静

摘 要: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把培养创造力作为教育的宗旨,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在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努力践行陶行知的创造思想,以生活教育为背景,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创造性教育 联系生活 动手操作 合作交流

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而创造教育,就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师应该努力地将传统的讲授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创造性课堂,以新颖的教学情境,贴近生活的素材,丰富有趣的动手操作,创造出精彩的课堂,让学生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之中,激起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下面我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教育。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数学情境

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密切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习“活的书”“真的书”“动的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在教学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的过程中,可以与学生做一个模拟购物的小活动。先发给每位同学一定的人民币,然后出示价钱是一元的铅笔,接着提问:如果买一支铅笔,要付多少钱呢?请你拿一块钱给售货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付款方式分组进行活动。根据学生的付法,相机提问并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么付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元与角的进率:1元=10角。这样将游戏、生活和课堂结合在一起,学生自然地领会了不同付款方式表示的都是1元,理解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角,既学会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又锻炼了能力,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这样的日常生活情境中,不仅让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说,好的生活情境能够创造性地将“生活化”和“数学化”巧妙结合起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唤醒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学起来更有趣、易懂。

二、在操作中教育,在行动中创造

学生是创造的主体,创造教育的方法,必须使这个主体,身体力行,躬亲实践。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认识周长》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怎样可以求出小树叶的周长。学生会主动想到拿尺量一量,但在量的过程中发现树叶的边线并不是直线,那该怎么办呢?从多种材料中,学生能够选出一根绳子,并动手绕树叶边线一周,然后将绳子拉直了放在直尺上量一量。学生在这个活动过程中,通过绕一绕树叶的边线,进一步加深了对周长的认识,清晰深刻地认识到周长就是一周的边线长。学生也能够初步感受到用“化曲为直”的思维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应的问题。

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动手实践可以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转变以“听”为主的教育,让学生从苦闷的死记硬背、漫天题海中解放出来。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深化理解知识,还可以培养动手能力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增强合作交流,培养创造意识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所以在数学课堂上,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学生在相互讨论、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启发,拓展思维,这样可以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创造出1+1>2的效果。例如面对这样一道题:2位老师和全班48名学生去春游划船,每只大船6元,可坐3人,每只小船5元,可坐2人,你想怎么安排他们的出游?学生在独立思考后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分法,那是否都正确呢?这时候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在交流过程中发现安排出游的方法是不唯一的,发散了自己的思维。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讨论,哪种方法是最经济的呢?学生能够从多种方案总结出最省钱的方案。

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集体,既有“自动”的能力又有“自觉”的纪律影响和引导着全体学生,以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习惯,共同探索新知识,拓宽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四、大胆提问质疑,激发创造性思维

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用这个“疑”。設疑辩难是通向创造的第一步,是创造教育的重要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格外重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解决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学生的一笔财富,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共同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过质疑、探究、思考、论证,对知识的理解肯定能够更上一个层次。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笔算减法”时,教学进入练习作业之前,教师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一个学生突然举起手说:“老师,四位数的减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这是大多数同学都不会考虑的问题。面对学生提出质疑的问题,教师首先组织学生猜一猜“从高位减起”是不是可行的,并请学生说一说理由。然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三道计算题作为新的探索材料让大家研究和探讨。在组织交流时,教师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你认为四位数减法最好从哪一位减起并说明理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解决了学生的质疑,又保护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创造的生命力在于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广阔天地,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拓展思考的空间,放飞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教育的研究,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运用和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创造理论才能培养出大量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联系生活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探索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