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的呼唤”单元教学

2015-09-10 07:22徐云霞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水塘长白山蚊子

徐云霞

【教学内容】

六年级语文上册主题丛书⑤一一“家园的呼唤”中的五篇文章:《永远铭记一头麝》《最后一只蚊子》《当长白山只剩下了树》《父亲的家乡》《家里养着蝴蝶》。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永远铭记一头麝》《最后一只蚊子》《当长白山只剩下了树》《父亲的家乡》《家里养着蝴蝶》,联系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

2.联系文本,展开想象,给《最后一只蚊子》末尾进行补白。

3.积累并创作保护环境的公益用语,明白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白己的道理。

4.通过学写推荐阅读卡,乐于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读词释疑 师:“四不像”麋鹿那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让我们惊讶、愤怒、忧虑而又高兴和感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主题丛书——“家园的呼唤”单元。

(一)读读课文中的词语

狩猎 气急败坏 凶神恶煞 毛骨悚然

百思不得其解 贪婪 同归于尽

不假思索 饥肠辘辘 抽搐 痉挛

蜷缩 畸形 百鸟争鸣 鸟飞蛙鸣

马达轰鸣 和谐相处 殿堂 鼠口夺粮

人声鼎沸 肿胀 鸟尽兽绝 鳌江

破釜沉舟 饮鸩止渴

(二)你能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词语,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吗

【教学体会】联系语境,读词释疑,辐射整体。在“读词释疑”这一环节,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理解新词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也是阅读能力的一种表现。我们都知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语与课文内容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生在阅读时直接借助文章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不仅能理解词义,体会出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效果,更反馈出学生对相关课文内容的感悟,既释词解义,又辐射整体。

二、品读鉴赏

(一)品读《永远铭记一头麝》

1.出示麝受伤之后的片段。

师:是怎样的场面让作者马文秋毛骨悚然呢?让我们来看看这只受伤的麝。(指名读)

(1)这只麝内心是怎样的呢?作者是通过哪些文字告诉我们的?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麝的内心吗?

(2)读出这样的体会。

(3)再来欣赏这样两个片段,请作者站起来读一读。

片段1:手术那天,我和妈妈来到了常州三院。手术室门前聚了很多人,他们个个都焦急万分。我的心不禁揪了起来:怎么办?怎么办?这时手术室的门开了,一阵凉风迎面扑来,我的汗毛随之也竖了起来。轮到我了,我迟疑了好一会儿,心“怦怦”直跳,终于艰难地挪进了手术室。我朝外面望了一眼,看见了满脸担心的妈妈,勉强朝她轻轻一笑,她却仍然皱着眉头。门重重地关上了,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我回头看了看众多刀具,心中一震。刀锋上泛着寒光,那几个医务人员,也变成了“牛头马面”。躺上手术台,脖子后面又是一阵凉意,是空调风,或是小鬼在哈气,我不禁打了个哆嗦。

片段2:老师一走出教室,教室里就开始躁动起来。刚开始,同学们只是窃窃私语,如牛毛似细雨;见老师走远了,声音便大了起来,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最后,竞如潮水一般向我们涌来。书声、笔声、叫喊声响成一片。几个大胆的同学在教室里大吼了起来,如波涛汹涌,又如山崩地裂,响彻云霄。所有的人都加入了这狂欢的队列,一个个手舞足蹈,唾沫星子乱飞,更有人站到了凳子上,开始了他的演讲。渐渐地,教室里的声音盖过了世界上所有的声响,天地之间仿佛只剩下我们的存在了……

(4)这三个片段有怎样的共同点呢?

2.这只“囊中之麝”命运会是怎样呢?猎手纽格精明强干,经验丰富。然而猎麝行动并不顺利,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呢?

3.这样惊心动魄的情节安排,如此坎坷的猎麝遭遇,作者的用意何在?

4.课文的题目是《永远铭记一头麝》,作者想让我们铭记的仅仅是一头麝吗?

小结:在那场人与麝、人与蛇的恶斗中,它让我们明白:人类必须善待动物,否则它们可能用意想不到的方式报复我们——甚至跟我们同归于尽。

【教学体会】品味语言特色,关注表达,言意兼得。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语言表达的妙处,然后再出示学生的习作片段,评析三个片段有怎样的共同点。学生钻研出许多“语言秘密”,即通过描述对象的表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细腻的描写以及环境的渲染,表达内心的体验。学生在这样的比较评析中懂得真情的流露需要恰当准确的表达。教学中关注语言形式,不偏废文章内容,言意兼得,引导学生锤炼语言,习得语感。

(二)品读《最后一只蚊子》

师夏日中,最恼人的应该就是蚊子了。据说,阿文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只蚊子。阿文体内聚集着八百种杀虫剂的毒素,可它竟然还活着。阿文决定绝食——为了不杀死任何动物。在弥留之际,阿文梦见了那个美丽的丛林,那个树木葱茏、百鸟齐鸣、各种生物和谐相处的丛林……

1.树木葱茏、百鸟争鸣,你能将这些描绘得更详细些吗?

2.交流评价。

【教学体会】放飞想象,释放情感,发展语言,利用文章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补写蚊子阿文梦中那个美丽的丛林,从学生的发言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想象充满画面感,语言灵动,甚至于有学生闭着眼睛听,由此可见,想象的妙境是令人神往的。学生不同,想象的角度不同,语言表达的方式不同,描写的画面不同,但所有同学表达的主题是相同的——阿文梦中那个美丽的丛林,是一个美丽的和谐的幸福的家园,这也正是本组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这样的想象补写既是对语言的一种训练,又是文章主题的体悟和理解。

(三)品读《当长白山只剩下了树》

1.师:秋天的长白山被称为金色的殿堂,火红的枫叶,讲述着又一个故事。快速浏览课文,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人类破坏长白山白然生态的行径。(在文中画出来)

2.现在你能填写一下吗?当长白山只剩下了树,

小结:秋天的大山,不仅仅是金色的殿堂,也是动物的家园。长白山和我们周边的一座座大山,还应该再静悄悄的吗?

(四)品读《父亲的家乡》

1.我们就从遥远的长白山回到父亲的家乡来看看,看看身边的这两口水塘吧!

(出示课文中的片段)

2.同一口水塘,在作者儿时和现在却是截然不同的。你读出了什么?

3.一个水塘,为什么会化脓?一条江,为什么会死亡?或者说,这是不得已的饮鸩止渴。但是,这后果将仅仅由大自然来承担吗?

4.师叙说小时候淘米捉小鱼和家养的小狗遭盗猎的事实。

5.采访学生:听了老师的叙说,你的心情怎样?你的身边发生过这样的事吗?

(小组交流,班级交流)

6.此时,我们的家园不得不发出这样的呼唤大地带给我们的树和草是我们的福气;人类的嘴里没有沾满了鲜血也是一种福气。

7.出示:

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

用双手栽下漫天的绿色,用心灵守望五彩的家园。

8.这就是公益用语。你在哪儿看到过?你能创作一句吗?

(学生创作交流)

小结:一头宁可选择与人同归于尽的黑麝,一只以绝食表示抗议与不满的蚊子,一座只剩下树木的长白山,一片已经化脓死亡的水塘……我们已然看到:物种的命运,不再是自然选择。或许,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很多。因为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白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体会】调动经验,体会情感,激活思维。阅读感悟需要经验来支持,只有生活经验与课文展示的情景相融合,感悟才能够发展和丰富,才能带有鲜明的情感,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在品悟《父亲的家乡》一文两个描写水塘的片段之后,老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儿时水塘淘米、家中爱狗被杀的生活经历,激活储存在学生脑海中的相似的经验:小区物业砍掉绿化植物,修起水泥车位;任意屠杀小狗;捕杀、食用野生无毒蛇等等,这样就架起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课文主题之间的桥梁,引发联想,实现经验和课文情景的融合。

三、推荐阅读

这组课文或由故事引发追问,或直指存在的问题,或思考,或呼吁,或期待……读完这组课文,相信你一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如果让你推荐一篇文章给朋友阅读,你会推荐哪一篇呢?为什么?试着写下来和同伴交流。

推荐篇目:________

推荐对象:________

推荐理由:________

四、佳片有约

推荐两部纪录片《森林之歌》《人类消失后的世界》。

【教学体会】关注方法,建立阅读“图式”,提升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方法,找到阅读策略,培养阅读能力。在品读鉴赏教学中,老师结合本组四篇文章的不同训练点,引导学生比较探究,适时地归纳提炼“悟”“补”“思”三种阅读方法,使学生轻松得“法”。在阅读实践中,结合具体的阅读材料,水到渠成地总结普遍适用的阅读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会自然地建立起阅读的“图式”,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水塘长白山蚊子
一个小水塘
老家的水塘
漫步四季,探索不一样的长白山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醉在水塘
蚊子叮人
熏蚊子
荒漠水塘
岚雾情吻长白山
大美长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