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人大代表“三问”治理夜市乱象

2015-09-10 16:45:16陆晓岚
上海人大月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三问镇区摊贩

陆晓岚

谈及夜市,不免让人与脏、乱、差联系起来。在以往“猫捉老鼠”式的传统粗放型管理模式下,城市管理工作经常陷入“整治、回潮、再整治”的怪圈。奉贤区庄行镇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激发代表主体意识,增强问题导向,推进积极履职,倾听百姓呼声,“三问”治理夜市乱象。

问题导向:夜市乱象须根治

庄行镇地处金山与奉贤两区交界,紧邻南桥镇区,近年来与其他城郊结合区域一样成了外来人员、低收入人群、流动摊贩集聚地,庄行镇区和邬桥社区两大集镇的“夜市管理”也逐渐成为难点问题——每天近150家流动摊位带来噪音扰民、街面脏乱、交通堵塞等问题,有时甚至影响到了派出所出警。商贩与居民,甚至与管理人员之间冲突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隐患重重。“必须下定决心,拿出一套可行的长效办法治理此项城市顽症,还百姓一个安宁。”区人大代表们在听取基层百姓的呼声后达成了一致。

深入调研:代表成了“老娘舅”

流动摊贩和管理部门之间长期存在的“敌我矛盾”,使双方从来没有机会“好好谈谈”,这次,最贴近百姓群众的人大代表做起了“老娘舅”。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代表们了解到,庄行周围存在大量流动人员、打工人员,流动摊贩廉价、方便的特性恰好满足了他们的消费需求。因而,传统的集中整治,往往使管理人员陷入“疲于奔命、力不从心”而效果却治标不治本的尴尬。代表们的调研意见得到了镇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镇人大的协调沟通下,摊贩代表和政府管理部门从“对着干”变成了“坐下谈”,逐渐成为以规范夜市经营为共同愿景的共治协作伙伴。

齐抓共管:“三问”机制谋长远

人大代表通过与政府部门、摊贩、居民间良性互动与沟通,提出了对政府管理的“三问”机制——问政于商、问计于民、问需于市。带着这些问题,人大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召开了庄行镇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摊贩代表与政府管理部门恳谈会。同时,人大代表走访居民,根据实际,制定不同区域多套方案,探索出了“一镇两制、分类划定”的管理新机制。一制是邬桥社区固定摊位制,即在邬桥安中路划分特定区域提供固定夜市摊位,采取实名信息登记备案制。另一制是庄行镇区非固定摊位制,即在庄行一新街无法专辟区域提供夜市摊位的情况下,摊贩必须在指定路段的人行道板上设摊进行有序管理。同时,在邬桥社区夜市实行“以商律商”模式,如在广泛征求摊贩等方面的意见后,确定每个摊位每月平均缴纳130元卫生管理费用;在庄行镇区夜市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用原来支付给市容、城管、工商等部门工作人员夜市值班费购买一名公益岗位人员的夜市专职管理服务。

成效显著:摊贩百姓齐得益

由于双方有了“君子协定”,摊贩们与执法人员“猫捉老鼠”的游戏再也没有上演。同时,由于用“以商律商”的形式,以相对固定的居民代表、人大代表自愿与有关部门通过民主征询的方式实行的“一控三规(规定公示夜市时间、规定摊位位置、规定保洁标准)、竞争设摊”等管理新手段,也得到不错的反响。此外,通过购买服务,管理人员、管理费用、管理矛盾均有所减少,受到商贩和居民好评。一年来,两大夜市街面有序、摊位可控、卫生整洁,俨然成了一道风景。

追根溯源:代表履职显成效

夜市的成功治理,为庄行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如今这套机制已成功运用到远近闻名的“伏羊节”、“菜花节”等传统品牌项目,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名片。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过程中,各级人大代表始终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和职责,在履职过程中关注身边人、平凡事,为选民做实事谋福祉。

通过这次专项监督,我们感到,人大代表要充分利用与选民有着天然联系和感情的优势,经常到群众中去听诤言,交挚友,了解群众的所急所需,及时上情下达。同时,人大代表要在履职中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深入细致的开展调查研究,走访选民,倾听各方意见,找出、找准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选民期盼和人大监督的压力正确传导给政府,并转化为抓落实的动力,确保政府相关工作和人大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同向而行,最大限度谋求、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猜你喜欢
三问镇区摊贩
误 会
上海故事(2022年7期)2022-09-27 00:59:32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民族文汇(2021年5期)2021-12-13 16:36:06
谈编导在镇区电视新闻工作中的作用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水能经济(2017年8期)2017-10-19 18:10:32
海南:学校周边200米禁摆食品摊
公文办理须“三问”
阅读教学不可绕过的三问
指导阅读“三问”
语文备学应做好“三问”
协作自治:摊贩治理的昆山之道
决策(2014年4期)2014-12-12 05:4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