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菡菡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启动后,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合作将更加紧密。目前阿拉伯地区的多个国家正陷入政治转型、恐怖主义等问题中,这必然会影响“一带一路”的实施。同样,“一带一路”也会反过来影响这一区域的政治格局。文章分析阿拉伯危机的根源,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及论述“一带一路”所具有的潜力,希望有助于相关的决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 阿拉伯 政治危机 伊斯兰 恐怖主义
【中图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阿拉伯问题可以说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其是一个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宗教因素、民族因素、文化因素都牵涉其中。作为天然的能源库,阿拉伯地区成为了各种势力竞相争夺的对象。常年的战乱,让阿拉伯各国人民饱受苦难,由此滋生出恐怖主义。恐怖主义已经成为了世界政治毒瘤,其对于全球稳定及发展都造成了威胁。因此妥善解决阿拉伯问题是一个全球化的课题。自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以来,得到了阿拉伯世界国家的纷纷响应。可见,人心思定是主流。从“一带一路”的构想和基本理念来看,其很有可能成为阿拉伯世界的转折契机。中国与阿拉伯世界有着几千年的交往史,和平友好是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基调。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国将在阿拉伯地区的事务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不过,我们仍旧要认识到阿拉伯问题的复杂性及其所具有的风险性。中国政府应当携手企业,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阿拉伯危机的根源
阿拉伯危机从根本上来说是西方国家地缘政治博弈的结果。“自2001年的‘9·11’事件后,美国在阿拉伯世界接连采取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以强力介入阿拉伯政治,其结果是彻底摧毁了阿拉伯世界原本已经脆弱不堪的政治生态链,同时也让自己陷入了沉重的战争深渊。”①但是美国政府并没有因此而警醒,仍旧一意孤行推行所谓的“新干涉主义”。美国试图用“民主”来医治满目疮痍的阿拉伯世界,无奈事与愿违,“民主”根本不是万试万灵、包治百病的普世良方,埃及、叙利亚、利比亚至今都陷在各种政治势力的冲斗中,政教矛盾、教派矛盾再度紧张,根本无力自拔。而美国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资本家、政客忙于大选,阿拉伯问题充其量只是竞选时的谈资。
阿拉伯问题可以说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最棘手的问题,阿拉伯地区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冲突最为激烈的地区。一些问题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另一些则是由西方国家新造成的,大体上来说,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政教冲突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国家的主导下,阿拉伯地区开始了世俗化,伊斯兰主义由此而被压制。20世纪70年代,有伊朗的霍梅尼所领导的伊斯兰复兴运动,标志着伊斯兰主义的复兴。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军事高压及地方军阀的双重作用下,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主义陷入低潮。2000年以来,美国在阿拉伯地区的军事行动给阿拉伯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那些由美国一手培植的政治势力完全倾向于美国的利益,根本不考虑民众的生存问题。随着国内经济情况的日益恶化,类似于穆巴拉克、卡扎菲这样的军事强人逐渐失去国内民众的支持。伊斯兰势力因此乘虚而入,号召民众推翻政府,由此引发了持续的大规模的政治骚乱。“作为美国自然不会希望阿拉伯地区重回伊斯兰时代,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由美国扶持的世俗政府与伊斯兰主义政治势力之间将会有一场漫长的角逐。”②
二是恐怖主义问题。恐怖主义实则是西方霸权的结果。阿拉伯地区是西方霸权的重灾区,阿拉伯人民长期生活在西方霸权的阴影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主导阿拉伯地区的事务。美国的中东策略从根本上是为美国自身服务的,根本不考虑阿拉伯人民的生计问题。对于美国这种自私自利的做法,阿拉伯人民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当恐怖组织高举反美旗帜时,民众必然是纷纷响应。因此由美国所主导的反恐最终只会激增阿拉伯人民的仇恨。如果不从根源上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反恐只会越反越恐。据叙利亚官方统计,目前活跃在中东地区的反政府武装人数已达数十万人,其中最为猖獗的当属近日来长期占据西方媒体版面的“伊斯兰国”。此外美国在反恐问题上一直采取双重标准。谁是恐怖分子一直都是由美国界定的。从近年披露的一些内幕来看,中东地区多数恐怖组织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或多或少接受过美国情报部门的资助。可以说今日的恐怖主义之祸完全是美国一手造成的。
三是地区领导权问题。由于教派问题,阿拉伯国家之间素来纷争不断。伊朗、沙特、土耳其等国始终都在谋求成为地区领导者的机会。自埃及动乱后,这种地区领导权的争夺日益公开化。沙特的经济实力无疑是其最大的优势,但是在人口和领土面积等方面,沙特都不具备成为大国的条件。此外沙特在美国的支持下策划了一系列推翻别国政府的行动。例如叙利亚、巴林等国的动乱实则是由沙特在暗中提供资金的。以土耳其为例,其地处欧亚,且在地缘和亲缘上与正统阿拉伯国家相去甚远,同时土耳其背靠欧盟,很难被其他阿拉伯国家所信任,因此其也不具备成为地区领导者的可能性。再以伊朗为例,长期以来伊朗始终以强硬的姿态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但是从其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政治理念来看,根本不足以领导阿拉伯地区,同时美国也不可能让伊朗成为地区领导者。如果埃及在短期内无法稳定,那么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地区领导权的争夺,将成为阿拉伯地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阿拉伯地区的局势走向
如上所述,阿拉伯问题的根源是十分复杂的,有历史因素、宗教因素、经济因素及大国战略因素。因此其未来的走向也可谓是变数重重。大体上来说,阿拉伯地区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变乱为治,甚至可能出现急剧恶化的情况。具体而言,有三个变量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其走向将直接影响到阿拉伯地区局势的变化。
一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据分析,希拉里·克林顿成为下一届美国总统的可能性非常大,作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推手,其一旦上台必然会重启“亚太再平衡”战略。同时美国国内的精英派普遍支持“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其视为美国经济复苏及确保全球霸权的重要手段。从表面上来看,美国的战略重心从阿拉伯地区转移到亚洲;实质上,并没有完全撤离,而是采用了一种以退为进的手法。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创,美国需要时间来恢复。作为全球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亚太地区必然被美国视为复兴的起点。据国外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美国的金融业已经有明显的复苏迹象,其盈利水平基本上恢复到08年金融危机前。据预测美国经济在2017年后将全面复苏。此外,奥巴马也曾暗示美国将在3年内消灭恐怖主义。“2018年前后美国将重返阿拉伯世界。届时,阿拉伯地区必然又将迎来一场腥风血雨。”③
二是世俗政治的民主化进程。类似于埃及、利比亚、叙利亚、巴林等阿拉伯国家的世俗政治都是一种强人政治。在一段时期内,其的确起到了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但也必然会产生腐败问题。目前的民主化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西方国家所主导的。对于一般民众的呼声,傀儡政府始终在装聋作哑。因此民众也不可能去信任这样的政府,政府被推翻是一种必然。阿拉伯国家世俗政治的畸形从根本上来说也是由西方国家造成的。尽管目前阿拉伯国家世俗政治民主化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优越性,但是并不意味着应当重回强人政治时代,或是回归宗教政治。对于阿拉伯国家而言,必须坚持一种独立自主的政治改革,重新整合国内的政治力量,创造出一种适合阿拉伯国家的治理结构。
三是“伊斯兰国”的持续存在。从西方媒体的报道来看,“伊斯兰国”是当前最具实力的恐怖主义组织。“伊斯兰国”控制了将近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及数百万人口,其每月的收入高达数十亿美元。“伊斯兰国”不同于一般的恐怖组织,其在政治上具有更大的野心。其头目宣称,要建立一个所谓的“哈里发”帝国。从美国的态度来看,美国在短期内不可能出兵清剿,叙利亚、伊拉克则在战乱中元气大伤,根本无力出兵。以色列则同阿拉伯世界长期不和,短期内也不可能施以援手。因此“伊斯兰国”长期存在的可能性很大,其对于阿拉伯未来局势所造成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四是巴以问题。巴以问题是阿拉伯世界的老问题,其根源在于一些西方国家的暗中策动,同时也有历史原因及领土纷争。对于以色列来说,阿拉伯世界的内乱无疑是一件好事。以色列可以得到喘息的机会。但是阿拉伯世界不可能一直乱下去,其必然会有稳定的一天。因此巴以问题不能视而不见,悬而未决。对于以色列来说,目前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如果能够同巴基斯坦化敌为友,便可以获得长治久安。否则,阿拉伯世界将永无宁日。
对于“一带一路”而言,上述问题都是潜在的风险,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预先谋求对策,或规避风险。当然上述预测只是在当前基础上做出的,不排除未来可能出现新的变量。尤其是“一带一路”自身所具有的潜力,其很可能成为改变阿拉伯局势的重要契机。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不应当盲目恐慌。只要做好充足的应对工作,相信“一带一路”将是千载难逢的大机遇、大转折。
“一带一路”在阿拉伯问题上的积极意义
阿拉伯问题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经济问题。长期以来,在西方国家的操控下,阿拉伯国家的经济生态是非常畸形的。用石油换美元,换来的只是短期的繁荣。只要西方国家在石油价格上动动手脚,阿拉伯国家立即会陷入动荡之中。因此经济上的高度依赖是政治动荡的重要根源。阿拉伯地区想要从乱到治,必须从经济基础入手,发展独立的、具有可持续的经济模式。在这一点上,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首先,“一带一路”倡导的是一种共同发展的理念,有利于促进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共同合作。“‘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为中国发展服务的,同时也将是为阿拉伯人民服务的。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根本点。”④在全球化的时代,一国的长期发展离不开周边国家的协同发展,一国的长期稳定也不离不开周边国家的长期稳定。基于这种理念,“一带一路”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充分考虑到阿拉伯人民的利益,积极促进地区的稳定。不同于西方的经济计划,“一带一路”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规划,而是一个站在全球正义高度上的,旨在推动世界进步,促进世界和平的大格局、大战略。“一带一路”倡导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不搞任何具有排他性的制度设计,不拉帮结派,不经营势力范围,任何有合作意愿的国家都可以参与。对于深陷隔阂的阿拉伯各国来说,“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上的重大契机,同时也是政治上的重大契机。从人类历史发展大趋势来看,冲突只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插曲,而和平才是发展的永恒主题。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往往是因为不了解、不信任所致。如果有一个共同合作的平台,在深入沟通、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必然可以化解矛盾,从而获得永久的和平。对于阿拉伯世界来说,“一带一路”可谓是绝佳的平台。同样在资金问题上,“一带一路”也充分考虑了阿拉伯国家当前的困境。由中国倡导成立的发展基金,完全基于一种开放性的原则,欢迎相关国家参与共建。中国曾是一个深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完全能够感受到阿拉伯国家人民所遭受的困难。因而更加不会像西方国家那样,将一些不平等的条款强加给阿拉伯世界的人民。这种高度平等、独立的合作模式,将有助于阿拉伯国家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从根本上摆脱西方国家的控制。
其次,“一带一路”包含大量基建项目,有利于促进阿拉伯地区形成良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农村地区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想致富、先修路”。说法虽然通俗,道理却是深刻的。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物流能力可以说是其贸易的核心竞争力。由于长期受战乱的影响,阿拉伯国家的基建普遍较差,公路、铁路、航运等都处在较为落后的水平上。“一带一路”包含着大量的基建项目,对于那些缺乏资金、缺乏技术的阿拉伯国家来说,“一带一路”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契机,对于促进国内就业、提升综合实力来说,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不同于西方的援助计划,“一带一路”是一个可持续发展计划,其着眼点是阿拉伯世界的未来。
再者,“一带一路”提倡平等互利,有利于促进阿拉伯地区形成新的政治氛围。平等是一切政治的出发点,互利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纵观当前阿拉伯世界的乱象,从根本上来说是忽视了这两个基本点。在政治上,无论是强权政治还是宗教政治都是一种特权政治,忽视平等的政治必然是不会长治久安的。在经济上,各国之间争相迎合西方大国,甚至不惜相互攻击,来换取西方的援助。正是由于政治生态、经济生态的严重恶化,导致其无法稳定发展,长期发展。“一带一路”是一个高度倡导平等互利的项目。中国不搞意识形态上的冲突,尊重对象国的风俗文化、宗教礼仪。只要是真诚合作、平等合作的,中国都欢迎。中国不搞拉帮结派,不参与一切政治阴谋活动。相信以中国的实际行动,必然会赢得阿拉伯世界的信任。
最后,“一带一路”项目,有利于促进阿拉伯地区的全面发展。目前阿拉伯地区各国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着极为严重的不平等。类似于沙特这样的海湾国家,经济实力异常发达,而以色列、巴基斯坦、伊朗、叙利亚、利比亚等由于战乱因素,国内经济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国民生活水平较低。从稳定区域的角度来看,促进区内各国的共同发展、全面发展是解决区域问题的最好出路。“‘一带一路’项目是高度扩展性的,它并不是一个硬性的发展项目。”⑤也就是说,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的,都可以囊括进“一带一路”中,都可以得到“一带一路”基金的支持。对于阿拉伯世界的国家来说,这样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不同国家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规划本国的发展。同时各国也不必为了竞争某个项目而产生新的矛盾。
综上所述,只有发展才能促进稳定,促进和平。当然,鉴于阿拉伯世界错综复杂的环境。“一带一路”又是一个长期的计划,不可能在短期内产生良效。同时我国企业从事国际项目的经验尚浅,作为政府应当为企业撑起政治风险保护伞,同企业共同抵御风险。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坚持走正确的道路,相信“一带一路”不仅能够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道路,同时也是阿拉伯国家走向富强的道路。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语学院)
【注释】
①陈玉荣,蒋宇晨:“‘一带一路’:中国外交理念的传递”,《当代世界》,2015年第4期,第14~17页。
②孙敬鑫:“‘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当代世界》,2015年第4期,第18~20页。
③郭斌:“后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阿拉伯经贸合作与自贸区、经济特区建设”,《宁夏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第72~82页。
④林跃勤:“‘一带一路’构想:挑战与应对”,《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第5~17页。
⑤刘静:“精简务实 扩容升级 铸造中阿合作战略平台—宁夏博览局局长王静谈第二届中阿博览会”,《新商务周刊》,2015年第5期,第18~21页。
责编/许国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