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外交政策的“渊源”与“参照”

2015-09-10 16:37:27江海
人民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渊源新思维

江海

【摘要】中国当前的外交政策最重要的渊源是邓小平外交思想。当前所处的大局决定了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和平与合作,要表现出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协调。与此同时,中国外交应以美国为“参照”,区别于美国以谋求世界霸权而着力于力量均衡的外交策略,中国应以“不称霸”为诉求,以谋求各国互利合作为策略,着力塑造中国外交的清晰形象。

【关键词】邓小平外交思想 和平崛起 美国霸权 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一直执行的是邓小平制定的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中心的外交思维,这个外交政策的核心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很重要的内容还有为后人所称道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原则,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与美国等大国奉行“搞合作,不搞对抗;有斗争,斗而不破”的策略。在外交政策上,总的来说是不做出头鸟,尽力本着与人为善,甚至某种程度上息事宁人的态度,不与人争锋,避免与人作正面的直接交锋。

众所周知,最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崛起,中国所面对的国内外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也空前得到提长,对全世界的影响也非过去的中国所能比拟,客观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性大国。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中国的国内外事务都具有了世界性影响,不可能像过去那样靠韬光养晦就可以避人耳目,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中国的国内事务与国际化的联系紧密,外交事务的好坏对国内的影响也很显著,这些变化都要求中国的外交政策需要适时做出调整。目前,中国外交对外冲突方面主要集中在南海争端和钓鱼岛争端,两个区域性问题也成为世界观察中国外交走向的一个放大镜窗口,是考验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契机,也是考验中国外交政策形成的最好时机。要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需要提出自己明确的外交政策,形成新时期的外交思维,以此奠定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新格局。

要形成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当然重要的是因时制宜,针对当前国内外的现实争取适当的外交政策与策略,但是同时也要有所本,即“渊源”与“参照”。

要论“渊源”,中国当前外交政策最重要的渊源当然是邓小平外交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邓小平外交思想,无疑是当前我们开展外交所不可绕过去的最重要的依据,现在的外交政策当然也要建立在充分遵循和吸收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基础之上,要在沿续邓小平外交政策和外交思想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作必要的引申。为此,要保持当前外交政策与邓小平时代外交政策的某种稳定的延续性,以免给外界错乱的印象,避免国际社会有“两个中国”的观感,但当然同时也要有灵活性,而不至于使人感到容易洞悉中国的“底牌”,可以对中国外交走向“一览无余”,更不可让外交政策陷于僵化而泥古不知变通,那样只会让中国外交的政策与应对落后于国际社会,而致贻笑于国际社会。

要论中国外交政策的“参照”,当前最重要的“参照”当然是美国,我们要充分注意汲取美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制定形成外交政策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好的做法,以形成外交新思维和外交新政策,以应对解决包括南海争端、钓鱼岛冲突在内的新时期的外交问题和挑战。

外交新思维的“渊源”

改革开放后,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情况,邓小平重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将之作为那个时期的外交政策的重心。他着力于国内的经济建设,将经济发展作为一切问题的重心,为此,不惜暂时抑制军力和国防建设,在对外方面,更多地提倡合作而不是对抗,在钓鱼岛问题主张并实行了与日本的“搁置争议”策略,主张把中日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先搁置,寄希望于下一代人可以凭借他们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在南海问题上,对与我国有领海纠纷的国家,主张与这些国家对有争议地区进行“共同开发”,“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题,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①邓小平之所以有这个主张,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中国需要至少20年的和平,以便聚精会神地搞国内建设”②。这番讲话是邓小平在1984年提出的,所谓20年,就是邓小平讲的“三步走”战略的前面两个阶段,即一定要首先保证到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二番,达到一万亿美元,全国达到小康水平。这就是邓小平所讲的“大局”。邓小平后来还更多地瞩目于“三步走”的最后一个阶段,即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在21世纪中叶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邓小平看来,没有什么事情比这个“大局”更重要。同样的目的,外交也必须服从这个大局。为此,在外交上当时中国的外交政策就一切以和平合作为主导,最大限度地避免与人起争端,这就是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搁置争议”,在南海问题上实行“共同开发”外交政策的来源。

明乎此,对于如何处理当前这两大问题,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首要的问题,当前中国的“大局”是不是依然存在?应该说,中国发展到今天,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已经大不同于邓小平讲“大局”的时代,但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任务仍然还没有完成。而且,对中国来讲,现在同样面临着国内的发展优先于外交战略的格局。就这点来说,和邓小平时代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不同的是,邓小平时代面临的是比较单纯的经济发展问题,而今天的中国,除了经济发展之外,更多更重要地面临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经济结构调整、政治体制改革等社会转型的更为繁重的任务与要求。这也是中国当前的“大局”,只要有这个“大局”在,在对外政策上,我们依然要实行以合作而不是对抗为主导的外交思路,即最大限度不能以发展至战争为外交政策的底线。意识到“大局”并以“大局”出发来布局中国的外交,仍然是当前中国外交政策考虑的第一要务。随着中国经济力量的提升,整个综合国力的改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觉得中国可以在事关中国的事务中谋求改变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格局,特别是在台湾问题,南海和钓鱼岛问题等上,主张以强力来改变现状。这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我们须深知,以中国当前的“大局”来说,仍然是在国内,而非国际。所以,为国际事务而影响国内建设的“大局”不是一个利益最大化的做法,所以,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仍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当然,现在的中国有更大的能力和更多的资源进行外交斡旋。因此,在解决对外关系时,我们可以选择的原则依然是和平合作的方式,更多应表现出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协调,智慧与力量并重的策略。所谓原则性与灵活性协调,也就是在坚持原则性基础上讲求灵活与弹性。在邓小平时代,如果说我们的外交多少有点“委曲求全”的话,那么现阶段,中国的外交应更多地“据理力争”,即坚持原则性。

所谓原则性,对中国目前来讲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中国的外交始终要捍卫的国家核心利益,这些核心利益首先包括主权相关的问题,如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西藏问题等,其次还有攸关国家重大利益的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环境安全、文化安全等问题。在这些问题面前,中国要表现出原则性,对外要清楚告诉全世界,中国外交的底线,不可能牺牲的原则。如台湾问题,我们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的原则,坚持钓鱼岛主权的原则,都至清至明。本届政府通过南海九段线,东海防空识别区等动作,就清楚展示了中国外交的原则性。今后,中国应在这个大原则下,更加清晰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在外交问题上的鲜明立场,同时塑造中国的外交新形象。我们现在通常对外宣示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但其内容究竟为何,却很难让外人知晓。国外有学者因为中国坚决捍卫自己领土主权和核心利益而质疑中国的和平崛起,甚至怀疑中国是否有能力处理国内事务而保证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在他们看来,如果中国不能很好处理好国内事务,崛起的中国对世界而言更可能会是“中国威胁”③。造成这种外交形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还缺乏对外的一种总体形象。

在邓小平时代,中国因为国内建设的需要,对外坚持和平共处,对一些难以解决的利益冲突,都是在以和平为优先的考量下避免冲突的原则下进行,中国形成了在国际格局中的外交形象,使得国际社会可以明了中国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立场,从而对中国建立起合理的预期。可以说,我们也是在这种原则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这种预期上,成功地建立起包括中美、中日、中苏(俄)、中国与东亚及世界全地的关系,达到了我们的战略目的。而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开始出现了变化,其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外交战略开始了新的变化,而使中国的外交走向出现了模糊空间,外人无法准确判断中国的外交意图,从而无法对中国的外交行动进行合理预期,甚至出现了相互矛盾的资讯与判断。这种时候,正像我们现在在主权问题上所做的宣示和努力一样,中国应该给国际社会一个明确的原则信号。

中国应在其他事关主权的问题上,做到像台湾问题一样有明确的、毫不动摇的立场,从而让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反应有一个合理而清晰的预期,同时应像邓小平时代一样,多方透过不同的场合,向国际社会传达中国的这种原则立场。现在国际社会上之所以多了对中国顾虑的声音,以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少数对中国不怀好意的国家,借中国目前的一些外交举措,在国际社会上极尽其能进行混淆视听,而使一些国家不明就里,这多少也使一些国家感到困惑,从而为美国对中国的步步为营输送了口实,提供了借口。这说明,中国当前的外交政策还要进一步明确信号,使自己的外交举动始终建立在不变的原则性的基础之上,这方面的工作当前中国仍然需要进行,只有这样,我们所做的任何举动,才不致引起国际社会的不安,不致给一些国家造成口实。特别是在南海问题上,把本属于两国之间正常领土纠纷的事端,上升为大国欺负小国的舆论宣传,这样的舆论虽然不会总得逞,但不要低估这样做的威胁性。

在坚持原则性的立场基础上,我们对外关系应着力于塑造战略模糊空间,以充分体现外交的灵活原则。着眼于我们对外关系的大局,即中国目前的外交还是服务于国内建设的大局,中国的外交应着眼于“斗而不破”、“争而不战”,和邓小平时代一样,外交的目的还是“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④。要着眼于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而不要动辄得咎,四面树敌。这就要发挥智慧,充分运用技巧。和邓小平时代相比,现在中国有了更多的国际交往的经验,国际化的水平更高,只要有可能,应该更深更广地熟悉和运用国际法包括国际海洋海的法律与外交手段争取中国处于外交的优势地位,同时,善用国内法包括起用反垄断调查等达到国际外交的目的。在这方面,总的原则是尽量保持和扩大战略模糊的空间,以保证外交上的弹性,争取外交上的最大利益。这方面,对我们是个永不停息的课题。

外交新思维的“参照”

中国外交的成功得益于对先进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外交的学习。要确立外交新思维,当然离不开美国这个国家的“参照”。事实上,美国人虽有世界第一强的优势地位,但其所得却未必都是恃强凌弱的结果,相反,大多数是得益于合理有节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技巧。以现在美国外交的重心之一反恐来讲,美国有一个基本原则,即不与恐怖分子谈判,不向恐怖分子妥协的立场。这项政策之明晰可谓举世周知,但这项政策对于美国最大限制的保护美国国家和民众的利益所起的作用却极其深远。

事实上,美国外交政策最重要的一些基本原则是几十年如一日,可谓根深蒂固。这是美国长期对外推行霸权,但却很少有国家对其积怨很深的原因所在。因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透明性和其不变的基本原则,让世界其他国家清楚明了美国的行事原则,可以准确预期美国的反应和行动方向,所以哪怕像战争行为这种极端的外交行为,美国人也能运用得进退自如。所以,对美国来说,在对外政策上,强硬和霸权并没有损坏美国的对外形象,而达到这样的外交效应的最重要基本就是原则的透明性。这是中国需要深化自己的外交原则的一个非常好的“参照”。

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是确保其全球霸权地位,相对于这个原则来讲,所谓的国际法原则根本就是小儿科,美国从来就是根据自己的切身利益来决定是否遵守国际法原则,或者来制订和修订国际法原则,如果实在不行的话,也可以用双重标准甚至罔顾国际法准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石就是不允许有人具备挑战它的霸主地位的实力。当年苏联具备了这种实力,所以美国外交的重心就是处心积虑,几十年如一日来铲除它。美国除了努力在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保持它的强势地位之外,在外交上最着力的就是在国际社会间搞平衡,可谓长袖善舞。而平衡的最重要策略就是维持均势,在力量失衡时,想办法维持力量均衡。近些年,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亚洲如中日关系有明显向中国倾斜,这就决定了美国的“重返亚太”政策,而在钓鱼岛等问题上美国一方面一定奉行的就是战略模糊,一方面通过明确将钓鱼岛纳入美日安保条约的范围以压制中国的主权,一方面在东海防空识别区问题事实承认中国的主张,其目的是使双方回到现状,达到正如表面上所主张的不希望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以避免美国卷入。美国在中国的台湾问题时同样抱持同样的态度和方法。在中国崛起越来越改变世界格局的情况下,美国势必加大对中国的围堵。在南海问题上,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一定会无所不用其极。正如有学者预见到的一样,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头号敌人。而一旦成为美国的头号敌人,美国一定千方百计地对它进行围追堵截,而且不幸的是,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在成为美国眼中的敌人之后还能独善其身的。⑤

美国的这种外交策略可为中国外交提供另一“参照”价值。和美国人的这种对外政策的霸权诉求不同,中国现在确立了不谋求世界霸权,正如邓小平所倡导的,中国永远不称霸。只有和美国人的全球霸权战略比起来,才显得中国的外交政策的特色所在。中国的外交战略的重心在于和平以确保国内建设,基本诉求是不称霸,与他国和平共处。为此,美国外交策略的重心是搞力量平衡。而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如邓小平讲的“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的务实外交。中国要同世界各国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合作共享的方式来满足双方的利益关切,为此,中国要做的就是不断寻求新的路子,来建设性地解决问题,着眼于互利合作,这是一个为邓小平所首倡,而在今天得到发扬光大并将继续发扬光大的政策,只要我们长期坚持这些外交原则和外交政策,一定会让美国围堵中国的政策破局,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为南京工程学院人文与社科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江苏省2014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价值:区别于西方的价值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MLD007)

【注释】

①②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9页,第50页,第49页。

③Goldstein, Avery, China's real and present danger, Foreign affairs, Sep/Oct2013, Vol. 92 Issue 5, p136~144.

⑤丁学良:《辩论“中国模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210页。

责编 /韩露(实习)

猜你喜欢
渊源新思维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4:44
西夏“城主”及其渊源考
西夏学(2020年2期)2020-01-24 07:42:46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音乐研究(2019年5期)2019-11-22 06:48:28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人民调解(2019年1期)2019-03-15 09:27:16
STAR FLOWER WATER 百年“明星”两岸渊源 1929年产量超过1000万瓶
中国化妆品(2018年8期)2018-12-06 08:17:04
足球有一段渊源,叫蹴鞠
初中历史教学介入“让学引思”新思维
中学政史地(2017年2期)2017-05-17 06:17:22
用新思维打造老媒体
新闻传播(2016年23期)2016-10-18 00:53:54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今日教育(2016年1期)2016-03-01 17:14:47
光的反射教学新思维
人间(2015年8期)2016-01-09 13: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