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多平
一、试题分析
(一)客观性试题分析
客观性试题(选择题)由题干和题肢两部分组成。题干包括叙述语(主旨句)和指导语(连结题干与题肢的关键词或核心语)。题肢一般分为单一肢和组合肢。
1.从题干选取的材料看
(1)关注国事,聚焦改革,紧扣时代脉搏,不回避社会热点。
例如,第13题的简政放权和政务公开,第14题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第17小题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第19题习近平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第21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
(2)关注家事,聚焦热点,立足身边人和事,贴近百姓生活。
例如,第12题居民投资收益率的问题、第15题电力价格变化的问题、第16题社区民情理事会的功能问题等。
(3)关注文化,聚焦国粹,发展传统艺术。
例如,第22题苏东坡的《琴韵》、第23题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碰撞等。
(4)关注世界,聚焦友谊,展现中国自信,提升国际形象。
例如,第20题《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等。
2.从题肢(特别是正确选项)释放的信号看
(1)突出对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的考查。
例如,第12题的投资与收益、第14题的规范金融秩序、第15题的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第17题的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第19题的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第21题的结构优化可实现质变及矛盾特殊性的表现、第22题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第23题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等。
(2)选择题难度基本稳定。
和去年相比,第一,去年的试卷单一肢和组合肢比例为1∶11,今年演变为3∶9,从理论上来说,难度有所降低。第二,题肢设置(特别是有关《生活与哲学》的选择题)无晦涩难懂的语句。《生活与哲学》选择题的难度向来是选择题的“风向标”。
(二)主观性试题分析
1.从主观题选取的背景材料看
(1)《政治生活》背景材料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例如,第38题的材料一引导考生关注国家大事,走进政治生活。该材料选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彰显了我党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心和勇气。
(2)《经济生活》背景材料时刻关注经济发展的主体。
例如,第38题的材料二讲述了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引导考生关注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
(3)《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背景材料政治色彩浓郁,爱国情怀弥漫。
例如,针对安倍政府否认历史、肆意歪曲历史,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者丑化英雄,企图颠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第39题的材料一以其独特的魅力向国人和世界传递一种信息:不能让英雄流汗、流泪又流血,不能让霸权蹂躏过后又赖账。
(4)整个试卷背景材料有所缩短。
2013年的主观题共有4个背景材料,分别对应《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2014年、2015年的主观题背景材料均为3个,《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各一个,《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共用一个材料。
2.从主观题的设问方式看
(1)设问模式相对固定。
《经济生活》试题的设问:结合材料+经济知识+考查经济活动或经济现象。
《政治生活》试题的设问:结合材料+政治知识+考查行为主体举措或政治现象。
《生活与哲学》试题的设问:结合材料+运用哲学原理+说明某一社会现象的作用。
(2)试题分值基本稳定。
《政治生活》试题的分值一般为12分,4个采分点,每点3分。《经济生活》试题的分值一般为14分,4个采分点,每点3~4分不等。《文化生活》试题的设问一般为10分,3个采分点,每点3~4分不等。《生活与哲学》试题的设问一般为16分,5个采分点,每点2~4分不等。
(3)设问方向各有侧重。
《经济生活》试题的设问突出“作用”、“意义”和“原因”;《政治生活》试题设问突出“措施(策略)”和“原因”;《生活与哲学》试题设问突出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文化生活》试题设问突出“文化创新”。
(4)设问限定更为具体。
《生活与哲学》试题的设问最为典型。例如,2015年第39题第(1)题聚焦“意识能动的作用原理”。
3.从主观题的参考答案看
(1)答案生成各具特色。
解答《经济生活》试题时,要想得高分,就要做到材料与理论的有机结合。经济学理论要在答案中隐形出现,同时要起到支撑答案的作用。《政治生活》试题,要想答得好,就要抓住材料中呈现的行为主体,围绕行为主体凸显政治学理论。解答《文化生活》试题,要想不丢分,除能准确地运用基本文化原理,突出文化创新外,还应将文化与哲学高度地融合在一起。《生活与哲学》试题的答案,要想写得美,首先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摆出原理及方法论,其次围绕原理(特别是方法论),结合材料有序生成最佳答案。
(2)答案组织精炼有序。
一个设问的答案最多不超过4个采分点,字符最多控制在150个以内,也就是說每个采分点最多不超过40个字符,同时还应注意条理性、逻辑性、层次性。
二、2016年高考政治复习启示
1.立足主干,夯实基础
从客观题题肢,特别是正确选项锁定的知识点及主观题所呈现的参考答案中不难发现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仍然是高考试题的“最爱”。为此,我建议2016届考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全盘扫描考点。在第二轮复习中要立足主干,夯实基础。
2.关注时政,提前预热
针对客观题题干和主观题选取背景材料的特点,同学们一定要有超强的“政治嗅觉”,高度关注“五会”(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经济会、农村会),及时捕捉党和政府重大方针政策变化的信息,适时将时政知识和教材知识有机统一,以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3.精选小微专题,打造高频知识集
依照主观题设问模式相对固定和设问限定更为具体的特点,同学们在第二轮复习中,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全面构建大专题,要突出小微专题的建构,精心打造一些辐射性较强、使用频率高的知识集合,为调动、运用知识做准备。
4.立足真题,总结方法
基于客观题题肢难度基本稳定的特点,我建议同学们在解答时应坚持“全解全析法”。简而言之为:
第一步,析题干,叙述指导要明白;
第二步,析题肢,真假判断分清楚;
叙述语,总领起,要把主旨告诉你;
指导语,架桥梁,规定了作答的方向。
鉴于主观题设问模式相对固定、设问方向各有侧重及答案组织精炼有序的特点,同学们在作答时,要完善答题模式,把准设问方向(原因、作用、举措、关系等),紧盯答案生成的要素(材料、理论、逻辑、时政等),死盯几个重要的行为主体,精心组织,有序作答,即可确保生成答案与参考答案的无限接近。
5.坚定立场,凸显政治色彩
针对试题中出现的有关抗日战争及革命英雄的问题和材料,同学们不论在平时复习中,还是高考作答中,一定要站稳立场,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面旗帜,积极培育唯物史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正能量,传递爱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