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国生
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这为我们从哲学上深刻理解“四个全面”提供了有力指导。
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从客观世界的实际出发,把握现阶段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我们面对的最大实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直接体现了这一实际要求,其他三个“全面”都是根据这一最大实际、为保证实现这一目标而提出的战略举措。同时应看到,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发生很大变化,要使主观世界更好地符合客观世界,就必须准确把握现阶段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这也是需要面对的客观实际。“四个全面”是根据这两个客观实际提出来的,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明确“全面”、“协调”的总要求,强调“建成”、“深化”、“依法”、“从严”,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都明显带有今天问题的特点和工作要求。
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必须正确认识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我们党现阶段提出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四个全面”正是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提出来的。同时,意识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反作用,而且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理解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时高度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提出中国梦,就是要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注重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都强调了重视这种反作用。
矛盾无处无时不在,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问题就是矛盾,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敢于面对矛盾,承认矛盾,及时化解矛盾。按照矛盾运动规律,矛盾会发展变化,不及时解决,就会积少成多、堆积成山,进而转变性质、不可调和、酿成激变。“四个全面”就是针对现阶段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它让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清晰、对化解矛盾的主攻方向更明确。这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强烈的问题意识和不回避矛盾、敢于担当的精神。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而矛盾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必须坚持全局观,同时把握重点,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有全局观,就是对所有矛盾进行全面、充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把握重点,就是在解决矛盾时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按轻重缓急、分先后顺序,逐次解决。“四个全面”正是这样。首先着眼全局,经过全面实践和深入调查研究,所有情况都了然于胸,再从中抓住最关键、最主要、最急迫的问题加以解决。每个“全面”也是如此,要注意处理好总体谋划和“牵牛鼻子”的关系。如全面深化改革包括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四个全面”既覆盖所有的矛盾和问题,又重点突出、切中要害,每一个问题都抓到了点子上。
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反对形而上学。唯物辩证的方法,就是发展的、全面的、系统的、普遍联系的方法,它要求正确把握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而形而上学的方法则相反,是静止的、片面的、零散的、孤立单一的方法。“四个全面”是对唯物辩证法的自觉运用,是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作出的十分慎重的战略思考和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它是系统工程,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由一个战略目标和三大战略举措构成,强调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强调每个“全面”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一显著特点,要求我们在贯彻落实过程中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注重调查研究,做到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又有反作用。必须坚持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积极推动理论创新。理论来源于实践,必须同实践相统一,由实践来检验;要强调理论自信,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还要强调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四个全面”是从实践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是在实践创新基础上积极进行理论创新的产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必然对实践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经济基础状况。由于社会基本矛盾是不断发展的,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也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必须不断适应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动社会发展,着力解决发展起来后出现的新问题。“四个全面”遵循了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着力解决不断产生的新的不适应问题。今天讲发展、讲改革、讲法治、讲党建,要求都与过去有很大不同,着力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遵循这一基本原理,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四个全面”的提出本身就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而每个“全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眼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面依法治国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基本权益。全面从严治党是为了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立黨为公、执政为民。“四个全面”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思想感情和价值追求。因此,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中汲取智慧、汇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