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

2015-09-10 13:44王春阳
考试周刊 2015年95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史料作用

王春阳

摘 要: 史料是历史知识的源泉,是学习、论证历史的依据,离开了史料,历史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运用史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史料辨析能力,突破教学重难点,加强学生情感教育。

关键词: 史料 初中历史教学 作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史料是历史知识的源泉,是学习、论证历史的依据,离开了史料,历史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在(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教学中,学生要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影像、口述和历史文学作品等。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影像等构成了丰富多样的史料。史料让学生多了一种了解历史的方式,多了一种获取历史信息的渠道,多了一条提高历史阅读能力和观察力的捷径,多了一种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运用史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史料辨析能力,突破教学重难点,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带着浓厚学习兴趣进行课堂探究,各种思想火花碰撞,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一些恰当的史料,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教学八上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时,引导学生看《圆明园的海晏堂》: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从清康熙至咸丰帝,历经六代帝王,历时一百五十多年,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造了举世闻名、豪华壮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圆明园不仅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还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既糅合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又大胆吸收了欧式建筑艺术的风格,建造了海晏堂、远瀛观等一组带中国风格的西洋楼,可谓中西合璧,堪称一绝。这幅图就是海晏堂。海晏堂是西洋楼中最大的一幢建筑物,楼前的扇形水池正中设一座喷水台,南北两岸则设12石台,台上各坐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生肖像。其中,南岸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岸则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这些肖像皆兽首人身,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一个时辰(两小时),代表该时辰的生肖像,便从口中喷水;正午时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但现在圆明园还在吗?我们还能看见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吗?还能看见十二生肖铜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的场景吗?再引导学生看《焚烧后远瀛观和大水法的残迹》:如今的圆明园只剩下残垣断壁,只有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屹立,为什么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成今日如此残败的景象?是谁造成的?通过这一看一讲一问一对比,学生的兴趣立马被激发,注意力被吸引到课堂上,就会积极看书,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顺利进入学习情境。

二、再现历史的情境

历史课堂上学生接触的不仅是一些死的文字资料,而是“鲜活”的历史,通过史料将历史“复原”,将时空距离拉近了,学生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感受久远的、陌生的历史,感受当时人的看法和感情,再现历史情境。如八上《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重点是南京大屠杀及认识。讲到“南京大屠杀”这一问题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清日本法西斯的残酷性和野蛮性,我引导学生看《日军砍杀南京青年》、《日军把南京青年当做刀靶练习刺杀》、《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日军将赤手空拳的中国青年押往南京郊外集体屠杀》、《百人斩》,接着,让学生观看一段影像资料,这则影像资料真实披露了日军占领南京后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居民这段悲惨的历史,在观看这段资料的时候,教室里非常安静,有些学生流下了眼泪。之后,我让他们谈谈感想,有些学生说,看到这段资料时最大的感觉就是好像自己已经融入了这段历史,害怕、恐惧、压抑、愤怒……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看着图片中被日军残忍杀害的中国百姓,听着影片中婴儿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感受那段地狱般痛苦的日子,希望历史的悲剧不要再次重演。可见,在教学中适时穿插恰当的史料能让学生感受过去的历史,再现历史的情境。

三、突破课程的重难点

由于教材限于篇幅,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和多样性的背景知识,因此必须引入一些史料弥补教材的不足,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便于突破重、难点知识。如七下《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怎样让学生理解军机处的设立是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这一难点呢?我引用了两则史料,材料一“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材料二“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与其间’”,引导学生分析这两句话的含义,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材料一说明军机处对于事关国家军政要事的谋划、安排,没有不全面掌握的,而材料二说明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抄写皇帝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再给学生展示军机处和乾清宫的图片,让学生比较有什么不同,学生一眼就看出乾清宫富丽堂皇,军机处的内部陈设却相当简单,这样,学生就能结合史料和图片,进一步认识到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说明君主权力的加强。这两则史料的运用和补充解决了教学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培养史料辨析能力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不是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运用史料教学,必须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兴趣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并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掌握材料解析题方法,达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将史料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对史料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如七下《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在评价隋炀帝时,可引用皮日休的“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算多”。提问:材料反映隋炀帝有什么过失?他有什么功劳呢?皮日休的评价是否正确?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全面正确地评价隋运河的历史作用,客观评价隋炀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看问题不够全面这一特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用辩证观点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引入史料,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归纳问题,对学生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五、加强情感教育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史料,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达到激情励志的功效,使之学会读史、学会做人。这已成为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如八上《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教材只是将战争主要经过和有关典型人物作了大致介绍,而关于当时中国士兵们英勇参战、奋勇杀敌的描述不多。我在教学中补充了这样一段史料:“有一位12英寸炮的炮长,手执拉火绳,正在对敌瞄准中,突然,头颅被击碎,血肉横飞,打到周围的伙伴,正当其颠仆之际,下面的一员立即抱着他的腰身,将其遗躯传到再下一员的臂上,然后由己僵硬的掌中,取得拉火绳,就了炮长的位置。修正目标,继续开火。……当镇远舰首陷于严重的火带中时,曾征集志愿救火人员,虽然三日舰以炮弹扫射火焚之处,而弃兵均英勇应征,毅然承担着看来几乎是必死的任务。”通过这段史料的引用,学生的脑海里就浮现这样一幅立体的图景:舰船上,弹落如雨,血肉横飞,烟火弥漫,士兵既须战斗,又要救火,却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视死如归。这时,中国士兵在战斗中英勇献身的精神深深感染了他们,也教育了他们。学生们在史料的学习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所以,史料的运用,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相关史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再现历史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史料辨析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可以让历史课堂大放光彩,真正做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参考文献:

[1]七下《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P16、P189.

[2]七下《中国历史》P100.

[3]八上《中国历史》P7、P78.

[4](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P5、P6.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史料作用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