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后我国新闻媒介的发展

2015-09-10 12:37x许佳
新闻世界 2015年10期
关键词:传播学媒介信息

x许佳

【摘要】本文联系当下的社会环境,把视线集中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媒介发展的得与失,给当下传媒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参照。本文将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媒介变迁分为两个时间段,进行盘点分析。从1978年12月到1992年10月,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邓小平南巡讲话为第一阶段;从1992年10月至今为第二阶段,并着重叙述1992年以后我国媒介的发展变化状况。

【关键词】媒介现象变迁

李良荣先生认为我国传媒界在1978年之后至今有三次跨越。郭镇之女士指出:“中国电视新闻的成长主要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电视逐渐成为用多种语言传播信息的重要新闻窗口”①。童兵先生则认为:“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这样一个史实:自1979年提出新闻改革至今24年,是中国新闻事业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②”。的确,1978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因此,笔者从1978年开始,并分为两个时间段,来探讨我国媒介现象之变迁。

一、媒介的复苏与发展(1978—1992)

第一,认清新闻规律与对新闻传媒业的整顿。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转折,改革开放的同时也否定了传媒的“阶级斗争工具论”,重新恢复了报纸作为“新闻纸”的本来面目。由于十年浩劫,“四人帮”倒行逆施,我国的新闻事业、媒介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和干扰,我国的传媒现代化程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新闻界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实现了几次跨越,重新认识了新闻规律,引进了信息的概念,使我国的新闻传媒事业得以恢复和发展,摒弃了“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性质说;重新確定了新闻真实性、时效性的性质,新闻界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肯定了“读者需求论”,经济报道逐步成为新闻媒体的主要内容。

提倡和高扬新闻规律可以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于国于民有利。对于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学术界来说,进行新闻规律的探索则可以为“新闻有学”打理论基础,建立新闻学框架③。

第二,信息概念在学界、业界引起轰动。信息概念的引进,在新闻界引起了新闻与宣传的大讨论,现如今,学界的基本共识是新闻不等同于宣传。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观点来说,“新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经验并关注的新鲜事实④。而宣传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信息类的新闻开始在新闻媒体中占据重要位置,新闻报道版面扩大,股市、期货、物价等市场信息成为专栏、专版,成为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的必备内容,各类媒体纷纷开办以经济信息为主的栏目。现如今,报纸杂志化,报纸头版封面化、板式安排杂志化、报纸新闻专题化,规模化。⑤在这一时期内,预测性报道和深度报道、客观报道等报道形态大量出现,深度报道和新时期监督陆续出现。

改革开放以后,信息概念的引进带来的是传播学在国内的勃兴。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先后在其学校的刊物上介绍欧美的传播学研究,1982年,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和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主任余也鲁访问广州、上海、北京等地的大学新闻系和新闻研究机构,介绍传播学知识⑥。此后关于传播学的学术研讨会、论文、学术译著陆续出现,并呈蓬勃发展之势,为我国媒介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

二、新闻传媒业蓬勃发展与问题(1992年至今)

首先,传统媒体的继续发展。从传统媒体方面来讲,媒体文化的发展形态多样,除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党报外,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我国的晚报、都市报、经济台、交通台、教育频道、电影频道等蓬勃发展,这是媒介文化丰富和媒介经营发展的表现。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媒介的繁荣发展。1995年,全国首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此后,全国各地传媒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其次,市场效应与传媒责任。新闻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置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死气沉沉的样子,新闻媒体走向市场,进行经营,竞争就在传媒内部展开。新闻的时效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但与此同时传媒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新闻时效性方面的竞争,争夺受众、发行量、收视率成了媒介成败的标志,广告成了媒介的生命线。竞争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为了片面追求媒介自身的利益,而把社会效益、公众利益抛在脑后,出现恶性竞争,不理智不道德的竞争则是有悖传媒职业道德的。

记者应该对他所做的报道负责,而当下的媒体人职业道德受到功利主义的极大威胁。从大的角度讲,这与当下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不无关系,新闻记者为了挖掘到第一手资料,会通过其关系、人脉来取得第一手资料。这中间往往会充满哗众取宠、夸大其辞的报道,令新闻真实性大打折扣,平衡与真相遭受破坏,而媒介人员素养和职业道德的提高,还要从体制上,大的宏观环境上找原因。

三、新媒体发展带来的利弊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传媒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的,互联网的产生与应用,给人类的信息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利用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进行文件传输,网上视频通话,利用QQ、微博、微信进行交流。互联网高度的开放性,可以搜索各地的信息。

互联网时代,用户可以在微博、微信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网络给了公民个人表达的空间,一个微博、微信公众号就是一个媒介。总的来说,新媒体迅速发展带来的利益不胜枚举。

当然,如辩证唯物主义所说,任何一个事物都有矛盾的两面,互联网也不例外。对于一些人来说,网络可以使他脱颖而出;对于另一些人来说,网络又是一个发泄的渠道。在这里,人们可以不受规则约束、没有道德自律。网络带来全民性参与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让人质疑之处,如在网络上可以很轻易的传播不良信息,还有网络的经营问题,网络游戏中虚拟货币、虚拟装备的所有权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四、网络传播带来的民主参与度

网络并非如自由主义者所宣扬的,是绝对平等和自由的王国,全球只有一小部分人有网上冲浪的自由,某些超级大国取得了这种文化霸权并为其政治霸权和经济霸权服务,中国社会也面临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中国需要在全球具有更强的话语权,以维护自身正当利益⑦。

至于网络等新兴技术手段所带来的民主参与度问题,这两年成为让公众关注、国内讨论的焦点。我国网民可以通过网络向全国人大或全国政协进行参政议政,对政府进行建议或监督批评,国家主席和总理通过政府网站与网民进行直接在线交流。人们可以参加网络事件投票,就某一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也具有民意测验的性质,是民意通过网络来进行测验的一种新形式。

结语

历史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新闻传媒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纵看1978年之后我国媒介的发展历程,对当前我国新闻界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①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28

②童兵:《新世纪新闻学丛书》[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1

③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26

④芮必峰、姜红:《新闻报道方式论》[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31

⑤彭涣萍,《报纸杂志化的内涵、表现及动因》[J].《新闻战线》,2009(8):12

⑥石庆生:《传播学原理》[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P26

⑦李彬:《媒介二十五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08

(作者单位:新安晚报采访中心)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传播学媒介信息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探析中西传播差异 彰显华夏传播魅力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订阅信息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展会信息
论中国传播学本土化与跨学科研究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