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亮
【摘要】面对社会转型发展,作为承载传播责任的媒体,应在新形势下通过角色构建,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提倡人文关怀,发挥好净化器和缓冲器作用,实施绿色生态传播。
【关键词】媒体责任绿色传播
近年来,媒体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往往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忽略了对正能量的宣传力度,再加上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挑战,媒体本身、记者队伍以及社会因素等方面,出现了失衡和偏差,主要表现为: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失调,记者职业操守与读者诉求偏差,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不同步。
那么在全媒体时代到来的今天,媒体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切实履行好政治、社会、文化、传播责任,是一个需要时刻面对、常做常新的课题。
提升责任媒体的认知
当前,虚假新闻屡禁不止,原因有多方面,不过归根结底还在于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应从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和打造责任文化团队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制定学习培训计划。通过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可以让媒体从业者系统性的学习与掌握对社会责任的认知,提高采编队伍的社会责任感。为此,学习培训计划,主要从树立正确的新闻观、提高职业素养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培训采编人员树立正确的新闻观。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新闻工作者统一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此来提高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另一方面是提高职业素养。培养媒体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文化素养。
二是打造责任文化团队。责任感与使命感,不仅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体现,也是其它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衡量线。在新闻报道及采访时,新闻从业者要做真相与事实的坚强“捍卫者”,始终保持“感恩”“敬畏”之情,这是社会责任的体现。那么如何增强员工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呢?首先,可通过开展走基层等活动,让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了解百姓之所求、所需,倾听来自基层一线的呼声,利用传播平台,表达老百姓的心声,以此来增强新闻工作者的自豪感与自信心,也增强了其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新闻单位可不定期召开关于员工职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培训,营造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重于泰山的工作氛围。
加强自律与他律
面对复杂的全媒体时代,要重构漏洞百出的信息传播规则,增强社会责任,首先就要加强自律与他律。自律的体现在于健全完善的审查制度,以及规范的流程,他律的体现则为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健全审查制度。舆论监督性质的新闻作品往往涉及多方的利益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带来后续的麻烦;如果考虑过多,又会影响新闻的刊发。所以,这个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审核签发制度来适度地处理。对于特殊岗位就要有特殊的政策考核激励机制。
二是设计规范流程。流程得以规范,才能确保新闻报道的质量,以及其真实性。尤其是在涉及到舆论监督报道时,一定要建立严格的采编流程规范和追责制度。一个新闻作品从选题到采访、成稿、制作播出,各个环节都要有具体人员和分管负责人严格把关。新闻稿件刊发以后,如果出现了问题,必须要追究相关采编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我国新闻行业,对员工的教育工作重视比较晚,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这就要求媒体加大力度来整顿新闻队伍,防止腐败现象对行业的侵蚀。媒体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要求他们严格遵守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媒体内部的规章制度;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只要这样,才能建立起一支充满社会责任感、具有正确新闻观的媒体从业者队伍。
发挥典型报道的引领作用
作为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典型报道是用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一种文化产品。通过典型报道,让受众接收并认同其价值观,然后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模仿与学习。通过典型报道向受众传达正确的新闻观,在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对受众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领,这是典型报道所产生的价值。典型报道的价值主要有两层含义,分别是新闻价值与传播价值,其中首要的是传播价值,之后慢慢延伸了审美价值、知识价值等。
一是典型报道的新闻价值。主要体现在与受众对原有事物、事件的认知具有一定反差的信息,以此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例如,当前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比较突出,人们的价值观也会有所偏差。然而通过媒体对“安徽好人”的报道,倡导正能量,取得了较大的传播效应,受到了受众的认可,这就是典型报道的新闻价值。
二是典型报道的舆论引导价值。主流媒体的灵魂就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所谓舆论,就是有共同利益的人们对其所关注事件的意见和看法。而典型报道就是通过报道先进的人物事迹,具有正能量的作用,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因而具有舆论引导价值。
三是典型报道的道德示范价值。典型报道的人物,都是具有正能量的,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与榜样,通过弘扬正能量,给受众树立榜样。比如,本报开辟“大爱徽商”系列报道,宣传天下徽商投身公益事业,做慈善,助学修路等,产生较大反响。
实施贴近读者的绿色传播
近年来,一直在倡导新闻媒体“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就是为了贴近读者,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服务性,了解读者之所需、所求,增强报道的趣味性,体现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那么如何贴近读者增强可读性和服务性呢?
一是提倡人文关怀。如果新闻媒体离开了人文关怀,那么任何的新闻报道便只是纯粹的消息,那些带有传奇色彩,感染人心的新闻便会消失殆尽。尤其是在社会转型的今天,不但要满足受众对于各种信息的需要,更要考虑采访对象与受众的心理感受,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以对弱势群体的新闻报道为例,在报道时,要用理性和公正的视角还原真实情况,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要“流溢出关切之情,体现出人文精神,这既是新闻报道的题中之义,同时也是对人生命价值的一种张扬”。作为以经济报道为主的财经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多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多从企业家、创业者、普通群众的心理与需求出发,更需人文关怀。
二是起到净化器和缓冲器作用。由于网络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互动性,使得网络变成了“观点的公开市场”,谁都可以公开发表言论,内容也很少受到限制,在這一点上受众和传播者是平等的。这就可能造成一些不负责任的、良莠不齐的言论也掺杂进来,有可能混淆公众的视听。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具有缓解社会矛盾,净化新闻传播空气的责任。在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的当下,新闻媒体发挥好净化器和缓冲期的作用十分必要。以指导经济、服务企业为主的主流财经媒体,它不仅需要通过深入实地采访来传递真实的信息,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也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红娘,是缓冲企业与政府之间矛盾的桥梁。为此,应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给予政府与企业间信息的沟通,如政府出台扶持企业的政策,应及时解读,让企业第一时间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困难,也应及时采访报道,将阻碍信息传递给政府。这对于缓解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缓解社会矛盾将会起到促进作用。
三是实施“绿色传播”。当下一些媒体为了追求发行量和收视率,扭曲事实真相,或者失去原则性的炒作,丧失了新闻从业者该有的职业道德素养。而这些非理性的新闻报道的根本问题,则是理性和人文关怀的缺失。净化新闻传播的环境、建构绿色的新闻传播生态体系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
(1)强烈的人文关怀是和谐新闻报道生态的支柱。在新闻采访与报道中,要注意保持对弱势群体的尊重,要多从底层人群的角度考虑,不要为了采访需求而猛揭伤疤。同时,公众之间,要形成平等协商对话的关系。
(2)新闻报道健康生态的基本条件是对有序的社会活动的维护与报道。新闻从业者要改变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切勿刻板地对人群进行成分性的划线,要察觉到和谐社会的价值。
(3)要清除新闻报道八股。一些新闻传媒的报道,以远离社会游走在社会边缘,总是以群众的代言人自居,而对社会转型期的一些现实状况缺乏理性的判断,或者为了出名,谋求个人利益,散发一些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言论,这些都要清除。
(4)要克服形而上学问题。在新闻报道中,要防止一边倒的新闻报道产生,警惕先入为主,必须坚守真实、全而、客观、公正、平衡的规律。例如对民营企业跑路现象的报道,不能只报道单个人或事件的过程,要找出背后的原因,提出合理化解决问题的建议。
总之,绿色传播是报道的运作实态,是一种价值取向。在新闻报道中,客观、真实的反映现实一直是最重要的理念,为此,和谐的新闻报道生态是真实的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并进行深入的分析、解读。
今天传统媒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改变的是传播方式,是一种思维,不变的是作为媒介的本质,使命永远不变,坚守的责任依然是生命力。
参考文献
①吴玉兰:《中国财经类媒体发展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②彭国元:《守望声屏:论媒体的责任与自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③邱文卿,《我国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2)
(作者单位:安徽经济报社)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