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丽 冯兆海
摘 要: 音乐在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而教师生活里不能没有音乐。
关键词: 教师 生活 音乐
孩子喜欢音乐。音乐课上,看到孩子伴着歌曲手舞足蹈的情形,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小螺号》的催人振奋,“采蘑菇”的雀跃欢畅,“荡双桨”的悦耳悠扬……都令人难忘。如果没有音乐,则世界将失去色彩。人的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就如同世界不能没有阳光一样。
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需要或文化现象。声振林樾、高山流水、天籁之音、响遏行云、繁弦急管、珠落玉盘、湘娥啼竹、渔舟唱晚、平湖秋月、平沙落雁、月光曲、出水莲……有多少音乐佳话与经典。“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1]。而在作为文化传承者的教师的生活里,更不能没有音乐。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可以“涵养美感,和谐身心……健全人格……”[2]对学生是这样讲,对于教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缓解疲劳,和谐身心
美妙的音乐像轻轻的絮语,像徐徐的回忆,像绵绵的思念,像声声的呼唤……或清新淡雅,或华丽辉煌,或幽美沉静,或舒缓悠扬……往往会给人以温馨、美好愉快的感受。
我们在工作之余,听听好的音乐歌曲,真是一种享受,可以放松身心,可以缓解压力和紧张,可以驱疲劳,消寂寞,忘却烦恼,消解忧伤,或找回心灵的平静,乃至避免某些疾病的产生。研究表明:人的左脑管思维方面多一些,右脑管运动和艺术多一些。在工作中,如批改、写作乃至于备课时,听听“酷我音乐”中的古筝之类,由于右脑的工作——如两侧拎水一样,两侧脑得以近乎平衡,反而可以启迪灵感,保持更好的工作状态,使本来辛苦的脑力劳动愉悦而轻松。我(本文第二作者)4年多发表了140余篇文章,还出版了专著,大都是在这样情境中完成的。而且我们想:在没有音乐教师的村小,班主任领学生唱一唱,或听听歌曲,总比噤若寒蝉强一些。
医学研究进一步发现:美妙的音乐对人体的脑波、心跳、肠胃蠕动、神经感应等产生某些作用,进而使人身心健康。如节奏鲜明的音乐能使人振奋,如军乐曲、进行曲;旋律优美悠扬的乐曲则能使人情绪安静,和谐身心,使人愉快轻松。另外,音乐可以通过音调影响人的情绪,如E调安定,D调热烈,C调和缓,B调哀婉,A调高扬。音乐中刚劲与柔美的旋律、长短轻重的音频节奏与节拍、快慢的速度、强弱的力度、高低的音区等,都可以调节情绪,还可以在生理上起到镇痛、降压作用。由于音乐能影响人的心理、生理活动,因此,人们就能用音乐改善和调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和谐美妙的音乐可以使我们年轻。
二、丰富想象,启迪智慧
很多人都喜欢听音乐,无论是古典乐还是流行乐。美妙的音乐有如月光的柔和而舒缓,有如小溪淙淙,有如激流奔涌,如云山苍苍,如江水泱泱,或风起云扬,或如杨柳依依、鱼游清潭,或如山花烂漫、鸟鸣林泉,如星光璀璨,如雁翔蓝天……大海的壮阔、草原的无边,乃至沙漠的浩瀚……都仿佛尽在目前,引人想象、追求和向往。音乐是思想的载体,通过节奏、音色、旋律、和声等,激发悠远遐想,进入某种境界,不但可以使人精神放松,更能让想象驰骋。往往能启迪灵感,提升创造力与企划力,开发智力。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三、丰富生活,涵养美感
美本来就不仅是视觉的,更有听觉理解和感受。美妙的音乐,芳醇浓郁,或如浓烈的酒味,或如清馨的茶香,或如可口的雪梨,或如野果的芬芳……我们的生活似乎总是伴随音乐,音乐无处不在。美妙的音乐能够涵养美感,提升文化品位,丰富我们的生活。因为有音乐相伴、涵养,我们的生活会更阳光。
四、怡情冶性,净化心灵
音乐风格多样,柔婉忧伤、粗犷奔放、古朴典雅、低回清亮、沉郁雄浑、流转欢畅、悲壮慷慨、高亢昂扬……能将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荡气回肠。不同的音乐又会给人带来不同感受。无论哪种风格,只要是好的音乐,都能给人以丰富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人感动,净化心灵,提高品位修养。
音乐可以陶冶精神,长志气,添豪情,给人以召唤,使人欢欣鼓舞,使人生出美好向往,给人以希望的憧憬,也可以使人心灵安守宁静……总之,美妙的音乐可以使人更优秀、更快乐,更高尚,更有内涵,更具健康的人格修养。
五、懂点音乐,影响学生
孔子一向重视以礼乐育人。《史记》记载的“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就是证明。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教师懂些音乐更好,即便不能,多听听音乐,受点熏陶,有些品味,添点优雅气质,远离庸俗,也可以影响学生,至少不会落后于学生太远。赏《长相依》缠绵悱恻;听一曲《梁祝》,已拨动心弦;赏花月春江,亦浮想联翩……多么美妙的音乐,让美好的乐声永远在心里回响,愿教师永远与音乐相伴。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201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