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阿语热与翻译人才的紧缺

2015-09-10 11:59黄威
考试周刊 2015年96期
关键词:翻译人才宁夏

黄威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各项战略和政策在宁夏的实施,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因而对阿语人才的需求量增大,学习阿语的人数随之倍增。然而尽管宁夏有着丰富的阿语办学经验,又有各个院校源源不断地输送阿语人才,但是宁夏的阿语翻译人才数量仍然远远不足,阿语翻译人才紧缺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本文从现状、原因(认知偏差、实践不足和阿语翻译市场低迷)及对策(培养阿语思维、注重实践和打造阿语翻译市场)三方面阐述宁夏阿语热与翻译人才紧缺这种颇具特色的地区现象。

关键词: 宁夏 阿语热 翻译人才

一、现状

随着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往来、科技文化交流、商贸、旅游的日益发展,祖国西部大开发的全面推进,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新形势下宁夏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宁夏学习阿语的人越来越多,催生了一股阿语热潮。目前,宁夏已有5所官办阿语教育机构,并且每年招生人数不断上升,另外成立的已有8所民办阿语学校。其中由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成立的宁夏国际语言学校发展迅速,培养了大量阿语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阿语教师最多、阿语外教最多、在校学生最多、赴阿留学生最多的阿语教育和培训的民办院校,随之还有正在筹建的民办院校,以及阿语培训机构日渐火爆。在这样的新形势背景下,尽管宁夏的阿语热潮进行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但宁夏地区的“战果”并不丰硕,其阿语翻译人才奇缺的状况与火热的阿语热潮形成了鲜明对比。宁夏外事办翻译室主任赫小练在采访时说道:“目前在全区翻译人才库里,能胜任阿语翻译工作的仅有200多人。据统计,目前在广东和浙江沿海发达地区从事阿语翻译工作的宁夏人有3000多名。”一边是阿语热潮的兴起,一边是快速的阿语教育难以满足翻译人才的需要,赫小练还说道:“他们都是主力翻译,在自治区主办的中阿博览会上担任交传翻译和陪同翻译工作,但其中最难最重要的十几名同声传译需要向外交部、中联部等机构‘借用’。”由此可见,宁夏的阿语翻译人才处于紧缺状态,一般学过阿语的人(包括阿语毕业生)不等于或称不上阿语翻译人才,他们能够与阿拉伯人交流对话,却不能胜任翻译任务。“外语与翻译之间固然关系密切,但外语与翻译毕竟分属两个学科。”(刘习良,2006:6)

二、原因

这种阿语热潮与翻译人才紧缺的对立现象颇具宁夏特色,一方面阿语人才需求量大增,而一般的阿语毕业生担任不了重要的翻译(含笔译和口译)职位,另一方面大量阿语人才外流,留在本地的较少。

(一)认知偏差

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了阿语就能从事翻译,具备了阿语基本功和一本词典,扩大词汇量就能当一名阿语翻译。这些人在与阿拉伯人的交流中或许能勉强将阿语译为中文,但是在把中文译为阿语时可能感到吃力、束手无策,所以这种对阿语翻译的认知存在本质上的差错。同时,学生学习阿语时只是把阿语当做一种今后能挣钱的工具,并不是想要了解阿语的点点滴滴,这种过强的功利心阻碍着合格的阿语翻译人才的养成。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雷颐(2006年)说:“不能把英语只是作为一种工具来讲授,而要作为一种文化,让学生吸取它承载的优秀文化成果。否则,即使翻译专业毕业的人,译作也可能错误百出。”英语如此,阿语亦是如此,如果学生不能了解阿语承载的文化,只是把它当做交流工具使用,那么翻译时必定会言不达意、貌合神离闹出很多笑话。

(二)实践不足

许多学生在学习阿语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实践不足这一客观事实,在学习期间他们关注的是老师会考什么、怎么考。学生关注考试本身并没有错误,问题在于他们的心思只在怎样能考试及格或能获得高分数,因而就会诞生“高分低能”的阿语学生。现在教学中的阿语考试是以课本基本知识笔试题为主,考不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实践能力不足对阿语翻译人才培养来说是硬伤,在学校试卷上行云流水,但是实践翻译过程中却不知所措,这并不是我们需要的阿语翻译人才。高等学校阿语专业的《高等学校阿拉伯教学大纲》(2000年)中包含基础阶段阿拉伯语教学大纲和高年级阿拉伯语教学大纲,其中提到“基础阶段学生两年内要达到阿拉伯语四级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要求,具备用阿拉伯语进行交际的初步能力,高年级学生则注意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突出说、写、译能力的培养”。这就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为培养阿语翻译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理论并没有得到全面贯彻实施,因而阻碍了阿语翻译的培养。

(三)阿语翻译市场低迷

一方面目前宁夏的阿语翻译仍处于无序的自发市场,就业信息的混乱,使得求职者无处寻职,招聘公司找不到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尽管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日渐密切,对阿语人才的需求增加,可是宁夏的发展与外面发达地区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因而使大部分阿语人才外流,导致宁夏阿语翻译市场的低迷。根据自治区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浙江省义乌市、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石狮市等对外贸易发达,且伊斯兰国家客商云集的城市,我区已经毕业和结业的阿语学员较多。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副教授白楠也根据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10年来毕业生流向做出了分析:宁夏大学10年里,共培养阿语人才不过百名,其中相当大一部分(60%—70%)到广州、义乌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外贸公司从事阿语翻译工作;20%的人应聘在驻外机构、涉外企业海外部及国有大型企业的对外项目部工作;还有少部分出国留学,主要是前往埃及、巴基斯坦、利比亚、沙特等国家。类似分析,记者在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和宁夏同心阿语学校等院校也得到证实。

三、对策

(一)培养阿语思维

学生学习阿语的同时注重伊斯兰文化学习,如果一味生吞阿语而不了解阿语承载的文化,那么只会是生搬硬套,无法掌握阿语的精髓。学英语时老师常叫学生“think in English”(用英语思维),阿语也是同样的道理,学习阿语就应该学会用阿语思维。不过确实对于初学者来说,用阿语思维有一定的困难,而且难以摆脱汉语的思维定式。这就需要他们将阿语掌握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从而积极发现阿语与汉语的差异,利用熟练的汉语巧妙地帮助掌握阿语,努力克服和排除汉语对阿语的干扰,实践过程中减少中式阿语。学生学习阿语时,自身汉语文化对阿语的学习影响是潜移默化、不可避免的,因而我们要积极引导,切身感受阿语文化,培养阿语思维,用阿语思维模式运用阿语,这样在从事阿语翻译时才能更加胸有成竹,翻译水准也会更高。

(二)注重实践

翻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多元文化沟通的桥梁。“当今世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重视翻译,没有相当数量的各种合格翻译人才,很难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存、发展(有人甚至提出‘不翻译就是死路一条’的口号),更难在文化多元化大格局中向外宣传、彰显本民族的传统精华。”(何刚强,2006:39)因而学生在学习期间不能只关注考试的卷面成绩,一心追求高分数,同时要注重自己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抓住一切机遇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翻译实践(包括笔译和口译)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翻译能力,拒绝“高分低能”的培养模式。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说:“翻译具有一种特殊的作用,那就是证明外语学习者对外语的掌握程度。”(Newmark,2004:7)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试时可以因人而异地采取笔译(汉译阿或阿译汉)和口译形式,这样能考出真实水平,有利于学生翻译水平提升,为阿语翻译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自治区外事办每年会邀请高级翻译为各政府机关的外事干部与各大院校教师进行阿语口译技巧与能力、阿语笔译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为重大外事活动储备人才。

(三)打造阿语翻译市场

无序的自发市场交易要通过建立健全的网络结构体系,使求职招聘信息渠道畅通,加强双向沟通,促进单向流动向多方向流动发展。同时作为中国唯一回族省区,宁夏具有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在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价值观点等方面相似的人文资源优势。(马丽蓉,2011:3)在新形势发展背景下,宁夏要抓住与阿拉伯国家日益密切交往的机遇,首先,可以进一步提升朝觐工作的外交意义,将朝觐服务与管理工作视为我国一项大型涉外宗教活动,可促进政府官员的互访等其他友好城市活动;其次,积极引进投资与阿拉伯国家进行经济贸易交流,大力发展宁夏经济;再次,充分利用极具伊斯兰文化特色的人文资源,在文化引进和文化输出上加强双方文化交流。这样便可以打造阿语翻译市场,为阿语翻译提供平台,让阿语翻译看到本地发展机遇,从而减少人才外流,缓解阿语翻译紧缺现状。

参考文献:

[1]毛奋华.英语热与翻译人才的紧缺[J].热点透视,2007(03):65-67.

[2]何刚强.译学无疆,译才不器[J].上海翻译,2006(2):39.

[3]刘习良.加强行业管理推动我国翻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北京:中国翻译,2006(3):6.

[4]马丽蓉.“以文促经”:宁夏参与中国对阿人文外交的路径探索[J].回族研究,2011(03):17-21.

[5]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7.

[6]乔建萍.银川晚报[J]2013-9-25,第33版(教育周刊).

[7]宁夏新闻网.2014-4-23.http://url.cn/NuYtja

猜你喜欢
翻译人才宁夏
宁夏
宁夏
宁夏煤电博弈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策略
吉林省经济发展对翻译人才培养的启示
宁夏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宁夏:首办立法论辩会
小宁夏 大思维 “醒得晚 跑得快”的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