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莉
一、案例背景
2013年9月,我的老班还未毕业,在领导的鼓励下,我又担任了13高药1班的班主任。虽然我带了好几年的班,但那个学期我身上的任务特别重,要参加两课评比,要组织并参与学校和常州市的技能大赛,我感觉自己肩负重任。一方面,学校的鼓励和信任让我意识到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做好这份工作。另一方面,作为学生的教育者,我觉得应该不负家长和学校的期望,把这个班级带好。于是,怀着忐忑和激动的心情,我又走上了班主任工作岗位,接触到了班上的一个女生。
二、案例呈现
××,女,新生注册时我还未知她的名字,只知道班上有个女生剃了个男生头,衣服有点男性化,很是阳光帅气。但是军训没两天她就给了我一个见面礼——有天教官找到我说我班有个女生不服从他的命令,公然顶撞;负责人也向我汇报由于她的原因,教官发了好大一通火,她还满不在乎。休息时,我找到她,想了解情况,哪知她满不在乎地说:“我有多动症的,控制不住自己。再说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死了,要教官管?”原因没有找到,倒是把我吓了一跳,我问她:“父母知道你有多动症吗?去过医院吗?不要动不动就说死啊,父母就你一个小孩,知道了多伤心啊。”她笑笑,没再搭理我。
为了有针对性地工作,我想更多地了解她。和她走得较近的同学都反映她很是活泼开朗,嘻嘻哈哈的,很男孩子气,除了有点倔强,没有什么问题。我又打电话给她的母亲,她母亲说她家小孩很好,在初中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按照我做了7、8年班主任的经验,周围人评价这么好的学生应该不会说出那么极端的话,不行,我还应该多了解她。我把她单独叫到宿舍,和她静静地聊,终于她开口了。她成长于一个农村家庭,不喜欢自己的父亲,又觉得妈妈太啰唆,性格变得孤僻,心情好了可以讲话不断,心情不好时一个星期都不讲话;也不喜欢他人干涉她的生活。
军训归来,她融入了班级,开始正常地上课、自习。虽然值日班委经常汇报她在课上爱讲话,但是没有特别的事情,我还是希望多观察观察她,又怕多找她会引起她的反感,不好做工作。好景不长,班委汇报说她没有上第三节课,直接吃晚饭去了。不管什么老师,如果布置的作业、说的话不合她的心意,她都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反对。这一点从我每次开班会她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收集到了这么多资料,我又打电话给她母亲,这一次她母亲终于说了实话:她知道她女儿的问题,也找心理医生看过,但是没有多大效果。陆陆续续地,我了解到她在初中只要一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地方,总是以发脾气、闹情绪为发泄和争取的途径,而每次也总以她的胜利终结。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反抗中她尝到了甜头,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激烈暴躁。
对于这类同学,我要给予更多关注与宽容。每周开班会我不再盯着她,虽然她只顾做自己的事让我不舒服,但只要她能听进去就好了。每周我也会抽出一定时间和她聊聊学习、聊聊同学、聊聊生活,注意引导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她逐渐意识到旷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危害性,期中考试时成绩在班级中上游,除了偶尔周记中会出现让我心惊肉跳的句子。再后来,通过向心理老师求助:她可能因为自以为的与众不同而有自卑感,从而选择其他方式获得心理满足。比如上课调皮捣蛋、不专心听课,试图通过这样的表现获得“与众不同”的感觉,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寻求心理平衡。此外,在对她的教育中,我发现她有着极其孩子气的一面,想尝试一下新鲜事物,是为了表现出她的个性张扬。同时我察觉她有些人生观、价值观有偏差,如认为老师对她的教育是为难她,觉得对她进行适当惩戒和教育是学校不人性化管理的体现等。但是她很“仗义”,只要是她认定的朋友,她肯定会“两肋插刀”。通过班级同学的反映,她身上的闪光点开始展露在我的眼前,相信只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交流,一定能在职校五年生活中闯出一片天。同样的,她身上最独特的一点——喜欢女生,我也在每一次与她的单独聊天中不断引导。我不断劝说和证明只是内心对男生有些抵触与不满,对人和事不可一棒子打死,她可以突破自己的内心障碍与矛盾,以平常心面对男生。以此证明她与女生走得近只是这方面心理在作祟,并非她想象得那样。
我与她做了个约定,她向我承诺会将重心放在学习上,并且会不断完善自身,不断进步。事实的确如此,从本学期各科成绩来看,她的成绩基本稳居班级中上游,不断向高处攀爬。我可喜于这种状况,也欣慰于她的自我努力、不断进取及说到做到。
三、案例分析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有着一些他人感觉不同的习惯与性格。当学生群中出现这些不良现象时,不仅要对症下药,究其根源,还要用爱与宽容感化学生。学生并不是都不愿面对老师,并不都是故意针对老师,而是有着一些负面阴影和苦衷,这时老师坐下来与学生进行一段发自肺腑的平易谈心,往往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与敌意。老师不是压制学生的管理者,而应该是与学生无话不说的朋友,应该常常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看事,更多地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