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帝的绝对主权与人的自由意志

2015-09-10 07:22冯伟珍
考试周刊 2015年95期
关键词:自由意志原罪

冯伟珍

摘 要: 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的关系是人类面对的根本性理论难题之一,也是基督教神学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回顾了哲学史上对决定论权和人的自由意志的认识,主要回顾了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和奥古斯丁的思想。作为基督教神哲学家,奥古斯丁用精妙严谨的论述回答了上帝的决定主权与人的自由意志的冲突,捍卫了上帝超时间的绝对自由和全知全能及光照恩典,对后世哲学家如康德、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等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绝对主权 原罪 自由意志

关于世界和人类的起源,各种文明都试图给出答案,且相当丰富,这些答案异中有同,有些还颇为相似。埃及神话说天地是神“努”造的,人是由神呼唤而出的;印第安神话说,神创造了天地,然后带人类从地下上来,生活在大地上;希腊神话说神从地球内部取出土与火,派普罗米修斯和埃皮米修斯兄弟二神,分别创造动物和人类,并赋予人类种种性格和智慧;我国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和传说均反映了远古人类对神的猜想,那么,人类历史上的神学命题是如何演变成哲学问题的呢?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逐渐深入、科学逐步发展的结果吗?根据《圣经》的说法,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类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获得了造物主智慧的结果。《圣经·创世记》中记载,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由于骄傲和贪婪,受了魔鬼撒旦的诱惑,罔顾上帝的诫命,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死就临到了人类——“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耶和华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这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①拥有上帝形象和智慧的人类,从此不可能不思考;而破坏了与上帝所立的约,死就临到了人。犯了原罪的人类面对有限的人生,无时不挣扎在上帝的决定主权和自身的自由意志之中。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的关系是人类面对的根本性理论难题之一,不仅贯穿整个哲学史,还贯穿整个科学史、史学史、伦理史、艺术史和宗教史等②。上帝的绝对主权不容置疑,但上帝是公义慈爱的神,上帝的恩典与他的绝对主权并行不悖,派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拯救人类。“你们既从罪里得了释放,做了神的奴仆,就有成圣的果子,那结局就是永生。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唯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③。

回顾哲学史上对“决定论”(determinism)的论述,最早的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是由原子核虚空构成的,宇宙中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实体外别无他物,没有自由,只有必然性。与苏格拉底前的另一位哲学家巴门尼德的观点相反,德谟克利特认为,空洞的空间和运动都是实在的,而且,正如原子本身一样,无需做任何进一步分析,运动和空间都是自然的和基本的。不运动(inertia)是一种错觉,经过哲学家的思考和影响,到公元前370年为止,古希腊哲学已经被导向彻底的唯物论和严密的决定论了。通过苏格拉底前一代代的哲学家们,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从其前身——神秘和宗教式的思维方式中分离出来。与决定论相对立的另一种理论见解——“非决定论”(indeterminism),又称为“自由意志论”(Theory of freewill),即以自然界或人的自由意志的偶然性出发解释宇宙所有现象的哲学理论。持这种理论的希腊化时期的哲学家伊壁鸠鲁(Epikurs,公元前314—公元前270)认为,那种在德谟克利特那里作为“最高主宰”或“命运”的必然性根本不存在。因为如果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必然的,人们就无需为自己的行为承担道德责任了。按照他的看法,宇宙中发生的一部分现象是由自然的偶然性引起的,另一部分现象则是由我们的自由意志引起的。伊壁鸠鲁的这一哲学思想得到了其继承者卢克莱修的进一步论述,他在著名长诗《悟性论》中阐述:

如果一切的运动,

永远是互相联系着的,

并且新的运动总是从旧的运动中

按一定不变的秩序产生出来,

而始基也并不以他们的偏离

产生出某种运动的新的开端

来割断命运的约束,

以便使原因不致永远跟着原因而来,——

如果是这样,那么大地上的生物

将从何处得到这个自由的意志

而向欲望所招引得地方迈进,

同样我们正是借着这个意志

而在运动中略为偏离,

不是在一定的时刻和一定的空间,

而是在心灵自己所催促的地方④。

如此一来,悖论就产生了。如果上帝是全能全知公义慈善的,他应该知晓亚当和夏娃会被撒旦诱惑犯罪,耶稣会被犹大背叛,如果一切都是必然,那么上帝为什么还要赐自由意志给人类?如果人类有了自由意志的结果就是犯罪,受到上帝的惩罚,那他们就没有自由意志。如果没有自由意志,那么人类就无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人们的罪恶惩罚他们则是不道德的。这正是埃伏第乌斯向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所提的问题:“现在若能够,请向我说明为什么上帝将意志的自由选择赐予人,既然没得到它,我们本不能犯罪。”⑤

关于上帝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奥古斯丁(Augustinus,354-430),这位一脚站在古典世界、另一脚踏入中世纪的神父哲学家,做了深邃的思考和严密的论证。其中一个论证是上帝是永恒的,存于时间之外,认为上帝在犹大出生几百万年前就知道他将背叛耶稣,使人类错认为上帝存在于时间之中。上帝超越一切时空,永恒存在,没有过去和未来,一切时间在他面前都是现在。从根本上讲,上帝预知预定一切事,“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⑥。关于自由意志,奥古斯丁解答,上帝在创世之初就把爱和永恒赐给了人类,人天然地寻求上帝的、爱上帝的存在。因为,如果人是善的,且他只有有意愿才能行正当,那么他应当有自由意志,否则他不能行正当。当然,他也能利用自由意志犯罪,但我们不应该因此相信上帝给人自由意志是为了让人能犯罪。人不可能无自由意志而正当地生活,这是上帝之所以赐予它的充分理由……假如人类没有意志的自由选择,我们如此渴慕地在上帝之正义中的善,即他之惩恶扬善,怎么可能存在呢?如果我们行事不靠意志,就无所谓罪恶或善事了,而如果人类没有自由意志,奖惩就都会是不义的了,但是奖惩之中恰恰有正义。既然这是从上帝而来的善,因此上帝赐予人自由意志是正当的。人类本性受造完好又整全,后来却为罪所败坏。“罪因一人(亚当)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⑦。死由亚当来,生命由基督来,由于上帝白白的恩典和预定,陷入原罪泥潭的人类,只有以上帝为喜乐的源头和最高追求,约束自身的各种欲望,敬虔度日,将自身完全交托给这一位至高无上的神,“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日日更新,才能在“知而不愿,愿而不能”的二律交战中靠神得胜⑧。

奥古斯丁以上帝为核心,用精妙的论证将矛盾对立的“上帝的绝对主权”和“人的自由意志”统一起来,奥古斯丁在这里的观点是上帝是一切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来源,人只有接受神人之间的“中保”基督耶稣的“光照”和教导,才能最终认识上帝,获得真理。人类应该高扬上帝的主权,隐逸个人的自由意志。他说:“信心是相信我们所不见的,信心的报酬就是得见我们所相信的。”奥古斯丁捍卫了上帝超时间的绝对自由和全知全能与光照恩典,对后世哲学家如康德、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等人产生重要影响。正如卓新平在给周伟驰《记忆与光照:奥古斯丁神哲学研究》一书所作的序中所说,在奥古斯丁的理论体系中,神学与哲学乃浑然天成,珠联璧合;既体现了二者在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凝合、聚焦,又展示了其在历史学上的伸延、发展。

关于人类的起源,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和考古发现开始推翻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进化论的三大证据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和胚胎发育的重演律相继被近年研究瓦解,唯科学主义带来的困境使人把目光重新投向宗教。正如基督信仰理解的,越是恩典,越容易被忽略,因为恩典是无条件地白白赐予,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就被视为Nature。我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也有类似表述:“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⑨意思是说无限的上帝,是下面的人的创造者;大能的上帝的话语也有创造力;世人,无论平民百姓还是皇族贵胄,都有生命的源头,很少有不忘开始的创造者。按着上帝自身形象所造的人类,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就忍不住思考,上帝的绝对主权和人的自由意志,这个创世之初的神学命题,在前苏格拉底学者们一代又一代的思考中逐渐演变成了哲学问题。

注释:

①圣经·创世纪.2.

②俞吾金.决定论与自由意志新探.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

③圣经·罗马书.6:22-23.

④卢克莱修.方书春,译.物性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76-77.

⑤奥古斯汀.成宫泯,译.独语录.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100.

⑥圣经·雅各书.1:17.

⑦圣经·罗马书.5:12.

⑧圣经·哥林多前书.13:7.

⑨诗经·大雅·荡.云南人民出版社,p320.

参考文献:

[1]圣经.中文和合本中国基督教两会2007年版次.

[2]卢克莱修.方书春,译.物性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76-77.

[3]奥古斯汀.成宫泯,译.独语录.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100.

[4]奥古斯汀.周伟驰,译.论原罪与恩典.商务印书馆,2012.

[5]周伟驰.记忆与光照:奥古斯丁神哲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自由意志原罪
未尽到管理职责,安全部门的“原罪”?
阿奎那关于原罪的实在论解析
本我与超我的挣扎与对抗
浅析自由意志对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实验室里的“自由意志”
伊壁鸠鲁眼中的快乐
探析秘书之独立人格
《年轻的布朗先生》:对信仰的批判与坚持
想象与自由:反思文学价值的一个维度
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