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复仇》背后的西方文化价值观

2016-05-09 13:22谌谐婉陈旭
青年文学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自由意志复仇理性主义

谌谐婉+陈旭

摘 要:美剧《复仇》仿照《基督山伯爵》(以下简称《基》),讲述了女主角因父亲被陷害入狱死于狱中,自己被迫离开生活的小镇,多年后化身为神秘女子回到小镇对仇人进行复仇的故事。与《基》相似的是,该剧的复仇主体忍耐时间长,经过周密的训练和谋划,复仇方式巧妙,复仇理由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赢回受损的个人名誉和尊严,复仇效果主要是为实现精神折磨的还击。这是西方复仇主题的一种典型形式,与中式复仇有较大差别,反映出西方文化独特的价值观。

关键词:复仇;自由意志;个人价值;理性主义

作者简介:谌谐婉(1987-),女,四川省第三军医大学医学英语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英语教学,英语国家社会文化。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6--02

一、引言

美剧《复仇》于2011年上映,被称为《基督山伯爵》改编版,背景设定在美国弗吉利亚州,主人公由男性变为了女性。该剧讲述了女孩Amanda因父亲被陷害入狱幼年被迫离开生长的汉普顿小镇,长大后化身为神秘女子回到小镇报仇的故事。汉普顿是一个富人云集的小镇,Amanda的父亲曾是这里最显赫的Grayson家族的企业员工,对Grayson夫妇忠诚不二。然而Grayson夫妇为了躲避牢狱之灾,将自己犯下的错误嫁祸给Amanda的父亲,令其终身监禁并死在狱中。随后Amanda 被Grayson夫妇送进了福利院,父女居住的海边小屋也被没收。Amanda想办法与一名叫Emily的女孩置换身份后离开了福利院,踏上了复仇之旅。

与《基督山伯爵》相似,《复仇》强调的是个体因尊严和名誉受损而进行的复仇,主角因肉体上受虐待、心灵上受损伤、精神上受侮辱、意志上受磨砺希望得到公正的待遇,对复仇对象进行精神摧毁,并运用很长的时间跨度进行周密的规划和巧妙的设计。与《基督山伯爵》不同之处在于,《复仇》揭示的社会百态和人性更加复杂,对个人命运与理想的冲突、个体与环境的冲突、理性与欲望的冲突描绘得更加细致。

复仇是中西方都普遍存在的历史文化现象,源于生物体对外界侵袭和同类受害所做出的本能反抗[1]。作为一种群体自然法则,复仇受到群体意识的影响,形成属于特定群体的文化特征。《复仇》和《基督山伯爵》是西方复仇主题的一种典型形式,即为了个人荣誉、尊严和公正的待遇而复仇。这种复仇类型与西方文化价值观中的自由意志、个人价值和理性主义密切相关。

二、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free will)是一个宗教概念,也是哲学概念。它强调人自身具有选择的自由,即人的选择最终取决于自己[2]。

从宗教角度讲,自由意志是上帝赋予人类的选择与意愿自由的权利,是一种永恒的存在,即使上帝也不能干预。圣奥古斯丁强调,高等创造物如天使和人同低等创造物之间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上帝给了他们自由意志,他们对上帝的忠诚和顺从不是出于“必然”,而是出于“自愿” [3]。

从哲学角度看,自由意志是人对自身日常和道德行为自由选择的权利,是人对自身行为负责的前提。古希腊哲学认为,人可以在耻辱和荣誉、懦弱和责任、适度和过分两者之间进行自由选择。狄奥多·阿多诺认为,自由意志不能等同于自由本身,自由不是无限的,而是一种有限的、相对的自由。行使自由意志的同时不能妨碍他人的自由[4]。

《复仇》中Amanda拥有父亲留给自己的大笔资金,又有父亲好友Nolan的资助与支持,完全可以听从Nolan的建议,放下仇恨,过上安逸惬意的日子。然而Amanda不甘心家破人亡的遭遇,无法容忍不公正的待遇,放不下多年来受到的心灵、尊严和名誉的损害,选择复仇来实现自由意志。剧中强调复仇是出于主体的自愿选择,而不是社会要求。反观中国传统的复仇故事,如《赵氏孤儿》,血亲复仇出于一种本能和社会期望,主体没有选择的空间,复仇成为一种群体意识和要求,主体的个人选择和自由意志几乎被忽略。

西方法学中,自由意志是“罪”的前提,只有当人的行为出于自由意志时,才能成为“罪”[5]。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必须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复仇有其消极的一面,复仇主体会妨碍复仇对象的自由,其实是在制造新的复仇动机和理由。因此复仇主体的行为超出了一定范围就会受到惩罚。Amanda将太多无辜的人牵扯进复仇的漩涡,并将他们作为可以牺牲的棋子,例如和仇人的儿子恋爱、利用了仇人的女儿后发现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她自己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因此,本剧即使以复仇这种原始制裁方式为主题,仍然反映出西方的自由意志和相应的法制观念。

三、个人价值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作为一种西方哲学,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孕育,到西方近现代文明崛起后逐渐发展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古希腊的西方文化精神看重个体价值的自我意识,倡导以荣誉、尊严和权利为内核的人道关怀[6]。《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个人主义是“一种政治与社会哲学,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来约束的个人和自我。这种政治和社会哲学,包含着一种价值体系,一种人性理论,一种对于某些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行为的总的态度、倾向和信念”[7]。

个人主义强调人的平等、自由和利己,强调单个人的价值和重要性,认为单个的人具有至高无上的和内在的价值或尊严。“一切价值均以人为中心,即一切价值都是由人体验的”[8]。

正是在这种哲学和价值观影响下,西方的复仇文学,无论是血亲式复仇(如《哈姆雷特》),还是尊严式复仇,都在刻画主体内心世界上大量着墨。剧中Amanda对父亲的回忆是一条重要线索,回忆展现了Amanda愉快的童年和父女间深深的情谊,以及突如其来的变故对Amanda内心的冲击,使得一切美好变为泡影所带来的心理阴影。推动整个复仇进程的是Amanda内心的痛苦和憎恨,故事从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开,从主人公的角度来窥探社会百态,展现主人公向往美好生活和选择黑暗复仇的内心冲突。

反观中式复仇,赵氏孤儿从听闻自己的身世和遭遇开始,便毅然展开复仇行动,没有一丝犹豫。故事急于展现复仇成功的快感和正义战胜邪恶的伦理观念。复仇主体代表着一种群体意识。这可能与东方文化注重集体主义,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有关。

四、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rationalism)是西方社会的一大传统。这一传统源自希腊时期哲学家对荷马诸神的怀疑和对自然本源的思辨。古希腊哲学家试图探索万物的本源,他们超越巫术、奇迹、神秘权威和传统的束缚,发现理性并将其应用于对自然和社会结构的研究,并根据人的理性本质给人下定义[6]。

泰勒斯首先提出“水是万物之源”,将感性具体事物上升到普遍的理性高度,使人类思维发生了根本性革命。后来亚里士多德将早期思想家以及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知识和理论精华融为一体,将古希腊哲学思想推向了顶峰,为西方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亚里士多德认为,通过基于感性实践的理性思维获取知识至关重要,因此大力发展了以观察研究和资料收集为基础的实验学科,如物理学、动物学和植物学[9]。

中世纪西方虽然由宗教神学统治,但神学却没有完全否定理性。中世纪的哲学,即经院哲学,极力将理性应用于启示。这是一种用古希腊的哲学概念和逻辑原理解释和阐明基督教教义的尝试。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阿奎那把上帝启示的真理分为两类:可被理性证明为真理的信仰和不能被理性证明对错的信条。例如哲学理论可以证明上帝的存在及人类灵魂的不朽,但不能证明也不能否定三位一体以及上帝化为人等,这些超越了人类理性能力所能达到的程度[10]。

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运用理性来分析自然界、政府、宗教、法律、经济和教育,彻底摈弃了宗教界拥有圣贤的论说。启蒙思想家同中世纪关于人生而堕落、通过启示而被得知等观念进行了彻底决裂,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对个人潜在价值的强调,坚信个人能够通过理性之光完善自身和社会[6]。

总而言之,西方理性主义强调人可以运用理性进行思考,运用理性认识和改造世界,得到世界的普遍知识。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方式复仇的方式和手段。西方作品中的复仇主体往往对复仇过程精心策划,自觉运用金钱、习俗和法律的力量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模式,理性控制情绪,巧妙地复仇。例如《复仇》中Amanda利用华尔街基金老总比尔为了金钱不惜一切手段的特点巧妙设下金融骗局而使其破产自杀。Grayson夫妇害怕家丑外扬,Amanda则让Lydia作为Grayson太太闺蜜却和Grayson先生偷情的事实公诸于众而使Grayson夫妇名誉扫地并成功离间夫妻关系。

这不同于中式复仇的暴力倾向和对肉体的血腥残杀。如武松对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复仇,原本正义的行为却变成了地道的暴力,远远超出了正义复仇的范畴,而衍生出新的复仇主体和动机。

五、结语

《复仇》这样一部西方影视作品,即使以各民族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复仇”为主题,仍然折射出西方文化特有的价值观,如强调自由意志、个人价值和理性。分析并了解这些价值观,对于我们反思中西文化差异、进行跨文化交流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杨经建. 复仇:西方文学的一种叙事模式与文化表述[J]. 外国文学研究. 2004(2): 116-121.

[2]程敏. 浅谈欧美影视文化中对“自由意志”的理解和探讨[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3, 29(5): 107-109.

[3]杨宁. 自由意志:西方法哲学的价值理念——《天使之城》观后感[J]. 法制与社会. 2009(34): 7, 13.

[4]吴友军. 康德“自由意志”的不自由实质——阿多诺对康德自由观的批判[J].求是学刊. 2004, 31(3): 43-47.

[5]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6]Marvin Perry et al. Western Civilization: Ideas, Politics & Society 6th Ed [M].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000: 99.

[7]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三卷)[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5: 406.

[8]闵华等. 简论个人主义的基本内涵[J]. 文学界(理论版). 2010(10): 272-273.

[9]许珍荣. 论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的三个维度[J]. 安徽文学. 2012(10): 65-66.

[10]曾冰, 石春霞, 张桂芳. 西方理性主义历史发展述评[J]. 安徽文学. 2008(3): 384-385.

猜你喜欢
自由意志复仇理性主义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从理性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利益观的形成理路研究
实验室里的“自由意志”
伊壁鸠鲁眼中的快乐
探析秘书之独立人格
欧歌赛乌克兰“复仇”俄罗斯
浅析乌尔姆学院理性主义的来源
论梁遇春散文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想
李娜无缘“复仇”小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