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霞
摘 要:小学课堂仅有短短的40分钟,这个时间究竟能够承载多少想要达到的目标?如何让学生在每堂课学有所获,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聚焦课堂,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建模工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引导学校重视对教学基本环节的管理,指导教师从备课、上课、提问、反馈等环节入手,切实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引领教师努力走“轻负担、高效益”的教学之路。
关键词:高效课堂;减负增效;备课
面对目前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各方面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人才来源于教育。自“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各领域涌现出大批祖国需要的人才,但这远远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教育是基石。而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等任务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的地方。早在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寻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的愿望,是历代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这种目标的追求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效率。为了充分发挥课堂的有效性,必须增强质量意识,科学全面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正确把握新课改前进的方向。因此,除了积极借鉴、吸收各地先进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外,完善课堂教学体系,打造高效精品课堂,是真正达到“低耗高效、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就我自身而言,从教以来我始终这样要求自己。
一、扎实备课,有备而来
俗语有云:不打无准备的仗。只有准备好了,方可游刃有余。作为教师,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要想上好课则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好课自然就成了上好课的前提。如何备好课呢?功夫应该是多方面的。
1.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了然于胸
任何一个单元的教材编写都是有明确的主题以及目的性的。教师对教材的烂熟程度必然会影响到教案编写的质量。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必须围绕课程标准设计活动目标、重难点以及活动方法。备课过程其实是再次熟悉课本和学生的过程。在这样的准备活动中,老师往往会收获很多意外的成果。
2.让教学环节异彩纷呈
备课是教师用语、教法使用的推敲。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引导学生、鼓励评价学生中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标准,兴趣激发了,学习效果才能跟随而来。
3.了解自己的学生
学生是上课的主体。任何一个个体都会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对课堂的认知、吸收能力各有差异,教师应避免在课堂上一刀切,教学设计在适应普遍的同时还要照顾到个体。什么样的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需求,这就是课前我们要掌握的。
二、用问题激发学生共鸣
提问是激发学生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教学检测的必要方法,提问的质量经常会决定课堂环节推荐的效率。因此,提问不可小视。
1.问题层次要清晰
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要精心策划,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教师的思路要明晰,这将对学生思维起到潜在的导向作用。
2.问题指向要明确
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要减少或避免走过场的应答式提问。
3.掌握问题的难易程度
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来提问,大的、难的问题应分解为具体的小问题,让学生仔细思考便能回答出来。
三、授学生以渔
1.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
开始时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难点和重点,再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做笔记,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指导学生听课的方法
听好课是学生获得新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在课堂上听懂了多少。要指导学生学会动脑思考,加以分析、归纳,将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加强记忆。
3.指导复习方法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所以要及时复习。孔子说:温故而知新。许多疑难问题往往也是在不断的重温旧知中茅塞顿开的。
四、增强反思的时效性
任何的学习活动都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不管效果好与坏,及时反思都是必要的。反思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是经验交流还是自我修正,最终是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反思做得好必将发挥优势,更加有利于进取,反思不到位,教学活动也就会停滞不前,迷茫一片。
五、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每单元教学之后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过关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弥补教学工作的不足。期中、期末考试后,要进行学情分析和自我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教育是百年大计,为了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提高教学效率,完善教育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精细规范基本环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要在前进中不断摸索,践行科学质量观,科学、规范、高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质量的新跨越。
参考文献:
许方文.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13,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