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优效的课堂教学浅析

2015-09-10 07:22赵斌
考试周刊 2015年91期
关键词:学情表格信息技术

赵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小学信息技术如何实施优效的课堂教学呢?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三个“有”

1.有分层,有弹性,学生差异不可怕。

课堂上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比较强,往往你没有讲的,他已经会了。而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弱一点,你讲了几遍,他依然做错。怎样做到均衡,不让好的学生失去兴趣,不让慢的学生失去信心。这时候教师要在课堂上善于观察,哪些是快,哪些是慢。快的加量,慢的带一带。

(1)任务有弹性。比如走到操作快的学生身边,给他布置一些有点挑战力的问题,让他不至于无事可做而索然无味。设计的教学任务有弹性,既让优秀生有动力,又让慢生有希望。

(2)辅导要近心。近,指的是下台辅导,走近学生。尤其要注意,备课的时候经常会说“教师巡视辅导”,现实中真的做到位了吗?多走到讲台下,带一带那些操作有困难的学生,同时也观察下学生的操作。巡视辅导,要做到:人到眼到,眼到心到。特别一些老师在上公开课上时,很紧张,这个时候更要静下心来,因为说不定学生的一些操作对你上课很有指导意义的。

2.有激情,有互动,课堂氛围伴良效。

(1)语言有感染有互动。大多数信息技术课都在下午,有的时候,或因为课程内容,或因为学生原因。课堂气氛沉闷,这是上课最忌讳的。不管是什么时候的课,教师必须精神抖擞,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学生有时候的情绪是被老师带起来的,一个小玩笑,一个灿烂的微笑。

(2)调控有方法有技巧。不得不说,有的时候,课堂气氛过于活跃,学生主体过头,是一件和头疼的事情。压是不压,怎么压?最传统又绵软无力的方法是,老师说:大家不要讲话。辩证地看,学生为什么激动,是不是完成操作了?这是值得思考的,其实他是一种成就感的过度化表现。因此,我们要掌握一个原则,只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尽量不要打击。有的时候需要一些技巧化处理,比如找到声音最响的学生说:“你的声音最大,看来你很想展示下你的操作方法,我们一起看有没有独到之处。”一个小小的暗示就可以,有的时候学生嚷嚷着,操作未必正确。

3.有智慧,有针对,教学引导树风向。

(1)课前了解学情。首先要了解学情,对学生的意外回答做到心中有数,见招拆招。记得前几年我在上一堂《制作电子相册》的时候,原本采用的元素是奥运冠军图片,试上的时候发现,学生根本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对这些人物很熟悉,引导的时候就冷场,结果可想而知,这是我没有了解学情的缘故,后来我改成五个福娃为元素,学生很熟悉,教学也顺利进行。

(2)课上精致引导。其次,就是提炼好你的提问语言,提问语言精致简练。有的老师问题很模糊,没有针对和符合学情的导向,比如这两种操作,你觉得怎么样?又如问:你有什么感觉?很模糊,最好针对具体的方面引导,比如问,这两种操作哪种更方便,为什么?有价值的提问,才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才是有效的引导。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三个“不”

1.不求多,不能空,教学方法唯求实。

(1)根据需要选择方法。在具体使用中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方法,不要求多,更不要空泛形式化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学得更优更有效,比如在画图单元中,因为是中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常常会伴随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促进学生的学习,发挥创设情境的功效。但比如教学制作表格,你就可能更适合使用任务驱动,从表格认识到建立表格到调整表格到修饰表格,分层递进完成表格的学习。实实在在,该指导就指导,该老师示范就老师示范。

(2)能简化则简化。有的老师课堂很热闹,一会讨论,一会合作,一会探究,实际效果不能说不好,只是如果不讨论不合作,自己练习一下就可以成功,小组合作探究就没有价值。

比如回收站的认识,文件删除可以还原,不一定需要让几位学生合作探究。我会说,哎呀,我后悔了,谁能把那个删除的文件从“垃圾桶”再捡回来?看看谁捡得快,哦,捡回来了,看看文件和原来一样吗?几个小追问,学生轻轻松松就完成任务。

2.不求全,不求均,教学过程突重点。

在制订了教学计划后,老师往往会围绕计划,设计任务,设计教学实施过程,然后一节课会衍生出许多你不可避免的知识点。我们不需要一步步将之全部讲透,事实上,也讲不透,讲不完。有的老师可能觉得一个知识点没有教给学生感觉就不完整,的确,教学重难点是不可忽视,你必须突破。有的则不必苛求全部讲授,不平均用力。非重点,甚至有的超过大纲要求的,如果教学中有所涉及,有学生完成,你表扬鼓励,不必太展开一步一步详细讲,这是留给学生一点空间,探究的空间。

3.不要假,不要浅,教学评价重价值。

(1)评价要让学生有幸福感,有针对性。小学信息技术模块中有的内容,最后都会让学生展示作品,比如画图,比如word,比如幻灯片。我们会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许多老师会说,你真不错,你真棒,你说得真好。有时也在反思,是不是还有更好的评价语言。棒,棒在哪里?并没有告诉学生。比如,说,上次你复制操作还不熟练,今天居然都会用快捷键了,真了不起。别人虽然也完成了操作,但是你的作品色彩搭配上更出色,我很欣赏。诸如此类,等等,言之有针对性,学生会有深切的幸福感。

(2)评价要把握方向目标。比如我们在讲授《美化文章》时,对一段文字进行加工修饰。要用到图片,学生很熟练地插入图片,完成操作。反馈展示时,我们评价的标准是什么,首先当然是方法的掌握,会不会插入图片,学生都会了,自然要肯定。但如果仅仅这样评价反馈是没有高度的,好比汽车开了近光灯,比较浅。目标是美化文章,色彩版面的处理,一种版面美的感受鉴赏能力是需要见缝插针地培养。仅看操作熟练,那只要练习一分钟谁插入图片多就可以。记得美化文档中教学目标已明确指出图文混排的美观及合理性。

总而言之,大处讲,优化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讲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小处讲,优化教学语言,优化教学引导,才可以向四十分钟的课堂要实效,才可以打造一堂能促进学生发展的优效的信息技术课。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学情表格信息技术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统计表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