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秋娟 于永丽 张志辉
摘 要: 21世纪是知识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期,这一形式对高等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夯实的外语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外语能力普遍不高,本文针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两年大学英语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是特别好,学者对大学英语的批评由来已久。胡壮麟(2002)[1]认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费时低效”问题,吴启迪(2004)[2]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也越来越不满意,赵庆红等(2009)[3]在2008年对武汉、北京、西安、济南和长沙12所高校的2283名大一和大二学生调查中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从大学英语中收获不大或英语水平没有进步反而退步,究其原因,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1.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是应试教育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英语教学仍然是通用英语(general English)教学,教授语言知识,要求学生通过期末和四六级考试。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围绕考试进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考试,考试中考什么,教学中就教什么,主要是讲解单词、句子和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以灌输知识和考试为主要目的,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是以老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慢慢失去学习英语的动力。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可能在考试中得高分,但英语应用能力差,这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2.大学英语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虽然教育界强调大学英语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但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体现在课堂上,基本上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以听为主,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很少。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缺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慢慢地,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大班授课更是如此,一堂课下来,学生基本上没有机会开口说英语,形成戴炜栋(2010)[4]所说的“哑巴英语”。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新形势下,这种外语人才很难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3.大学英语仍普遍采用大班授课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的师资越来越紧缺,有限的师资难以满足扩招的需求。因此,很多高校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来缓解师资紧张压力,很多院校英语课堂上的人数有八九十人甚至一百多人。课堂人数过多对教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难以实现因材施教,难以顾及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大班课堂上经常存在学生聊天、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学生在大班授课的课堂中学习效率不高,导致外语水平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时间不短,但是学习效率不高,经过两年的大学英语的学习,仍无法适应新形势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二、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改进措施
1.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与测试体系
评价与测试是检验教学质量、推动大学英语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应改变以考试为主的单一的评价体系,向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转变,建立科学的评价与测试体系。评价学生学习好坏不能以考试成绩高低为主要标准,这种评价方式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把过程性测试和终结性测试结合起来,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考察,如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自主学习情况、课后活动的参与情况,等等,将学生平日表现与期末成绩结合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建立科学的评价与测试体系,通过多维度的综合分析,判断大学生英语能力是否实现了既定的目标,从而实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总体目标。
2.实现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转变
培养满足新形势需求的外语人才需要在外语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授课模式,明白在新形势下评价老师的标准不仅是课堂上讲授了多少知识,还有能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否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和协调课堂活动,改变满堂说的局面,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说、去思考、去提问,增加学生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的机会,实现以教师为导向的课堂向以学生为导向课堂的转变。以学生为导向的课堂是指外语教学是围绕学生进行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该做什么,怎么去做,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
3.采取措施提高英语课堂学习效率
从授课内容上来说,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不能满足于增加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各高校应根据学校类型、层次、生源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形成反映本校特色、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5征求意见稿)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通用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专门用途英语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国内不少学者(蔡基刚,2004,2015;杨惠中,2010)[5][6][7]主张大学英语应从通用英语教学转向专门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向。
从授课方法上,可以采用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教学活动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运用应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教师要不断更新理念,注意吸收国内外应用语言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使用符合新一代大学生特点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结语
新形势下的外语教学应适应当代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外语教学应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为主要标准的教学评价模式,尝试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尝试多元化的授课模式,以传统方式为主,辅以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计算机等实施英语教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课堂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当代外语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避免大班授课所带来的弊端,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改变过去对听说不够重视的局面,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听力口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适应国际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壮麟.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低效”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2002(4).
[2]吴启迪.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外语,2004(1).
[3]赵庆红,雷蕾,张梅.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界,2009(4).
[4]戴炜栋.搭建高水准教改交流平台,推动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J].外语界,2010(4).
[5]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6]蔡基刚.再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
[7]杨惠中.EAP在中国:回顾、现状与展望[R].中国ESP研究高端论坛,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