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中国政府再次发出“向自身权力开刀”的简政放权“动员令”。
李克强总理在会上强调,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所有社会成员拥有施展才能的公平机会,共享改革红利和发展成果。
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事业单位的副处级以上各级官员,都聆听了总理的这堂为时一个多小时的转变政府职能“公开课”。这是自2013年担任国务院总理后,李克强第三次出席电视电话会议并发表公开讲话。
专家认为,这是对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出的再动员、再部署。以此为起点,各级政府有望实施更有含金量、更有力度、更具实效的简政放权新举措。
简政放权:提出五个“再砍掉一批”
在“放权”方面,李克强提出五个“再砍掉一批”: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再砍掉一批审批中介事项,再砍掉一批审批过程中的繁文缛节,再砍掉一批企业登记注册和办事的关卡,再砍掉一批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
“前两年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的力度很大,主要解决审批事项多的问题。”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王满传说,“此次五个‘再砍掉一批’,要解决的是审批难、审批乱的问题。”
王满传表示,在此前的改革中,不少企业反映审批事项是少了,但审批中程序繁杂的问题仍然存在。另外,在必要的审批事项中,政府自由裁量权过大、不规范也给企业带来不少负担。他认为,再砍掉一批审批过程中的繁文缛节就是为了解决此类问题。
放管结合:政府监管要“居敬行简”,不烦民、不扰民
在“监管”方面,李克强举了一个自己考察瑞士家庭农场的例子。
“这家农场生产了几十种产品,但不需要——登记品种,只需要申请一个注册地商标。政府监管更简单,一年两次,一次固定时间,一次随机抽查。政府检查的事项非常细致,惩罚措施也非常严格:一旦违规就取消农业补贴,再严重的,直接驱逐出食品市场。”李克强为此感叹,这家企业“和政府打交道的时间很少很少”。
“如果把这个时间用到创业、发展上,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会大大提高!”李克强说,“可见,政府监管还是要‘居敬行简’,不烦民、不扰民,但法度不缺。”
李克强总理强调,政府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市场监管规则、流程和标准,并向社会公示,使监管者“按图索骥”缩小自由裁量权,使市场主体明晓界限、守法经营。同时,要依法开展监管,维护和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当好“裁判员”。
新举措释放出的信号
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
审批“当关”、公章“旅行”、公文“长征”……社会上,有人给审批乱象起了很形象的外号,而这些外号也出现在了此次的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央希望下大力气解决这些乱象。
那么,该如何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李克强总理给出了方向,那就是要开门搞改革,从政府部门“端菜”变为人民群众“点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反映突出问题入手。“人民群众对审批之弊感受最深,对改什么、如何改最有发言权。”李克强说。
什么是政府部门“端菜”?人民群众如何“点菜”?王满传解释说,国务院提出简政放权5年目标,各部门为了完成目标任务不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虽然在确定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的时候,邀请专家参与评估,但主导是政府部门。”他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部门对下放什么项目有决定权,更像是政府“端菜”。
政府“端菜”造成了一种反差:政府部门已取消和下放大量的行政审批事项,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不强,对改革成果的感受并不明显。其中原因之一在于政府确定放权的并非老百姓迫切需要的。王满传表示。
群众怎么“点菜”?王满传认为,政府的权力清单是很好的实现方式。根据改革要求,政府需将权力清单明确列出。政府制定权力清单的过程中,要更多的征求企业和群众的意见,有没有合法依据?是不是合理?这些都需要群众参与论证。
“政府要多听听中小企业和民众的呼声,把清单列出来,通过论证、研究,彻底砍掉那些不必要、不合理的審批和收费。”王满传表示,“现在政府说下放了多少权力,砍掉了多少审批,但百姓不清楚政府手中有多少权力,有多少责任。这些清单全部列出来之后,会加快改革进程。”
放、管、服“三管齐下”
深圳麦塔奇人体工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创新型小微企业。公司研发的人体工学鼠标正准备在国内市场上市,但知识产权保护是公司最担心的问题。
“我们必须把性价比做到极致,否则一推向市场很可能会被更具资本实力和营销渠道的团队抄袭。”总经理邓建波说,“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最需要的是公平的市场环境。”
这种公平需要政府来创造。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这是会议为深入推进转变政府职能开出的新“药方”。
这当中,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简政放权不只是政府要放弃对市场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也不简单等同于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同样重要的还有为其提供必要的服务。”王军说。
会议明确了政府提供服务的方向:要以创业创新需求为导向,在政策、融资、统一平台、法律、知识产权等方面提供更好服务,促进扩大就业。要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围绕补“短板”带动有效投资,通过政府购买、发展市场化中介等,让群众享受便捷公平可及的服务。
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已连续举办6期创业圆桌座谈会,由政府工作人员与地方中小企业、创业大学生、海归创业者等座谈,了解创业者诉求,为企业、政府和相关中介机构搭建平台。
“政府官员和创业者都敞开来谈,我们提出的很多问题都得到了回应,让创业者更有信心。”北京点亮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晴说。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让企业和群众享受改革新红利、增添获得感,核心是加快政府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职能转变,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简政放权激发了无数普通中国人的创业梦想,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活力。在李克强不久前考察的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三五个大学毕业生用一张桌子、几台电脑就能开公司。宽松的政策环境加上众多的天使投资人,中关村正在变成财富梦想的孵化器。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李克强指出,必须增强法治、公平、责任意识,搞好事中事后监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创新监管。建立统一监管平台,推进综合执法,推广随机抽查,做到公开透明,压缩权力寻租空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认为,简政放权最关键的内涵是改变管理方式,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由浅入深、先易后难。而要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就要完善监督机制和投诉机制,数管齐下,彻底打通“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
专家视点:
竹立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继续推进简政放权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
出国旅游需要证明“你妈是你妈”,去派出所开“无犯罪记录证明”要求提供“需要无罪证明的证明”……这些让公众感到啼笑皆非的荒唐证明,在实际生活中并不鲜见。5月12日,国务院召开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下大力气消除这些乱象。会议指出的审批“当关”、公章“旅行”、公文“长征”等乱象的存在,除了创造寻租空间的利益驱动以外,一定程度上源自传统管理方式的巨大惯性和路径依赖。一些地方与部门长期以来以批代管,既缺乏服务意识,也欠缺监管与服务能力,取消审批之后就会无所适从。
在依法厘清行政权力边界的基础上,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严格问责机制,只有对执行中变形走样的做法和违纪违法的部门、人员进行严肃问责,才能让简政放权真正落到每个环节中去,落到市场和群众身上。
会议释放了明确信号,继续推进简政放权不仅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也需要扎实推进政府治理能力建设。这一过程中,需要公众参与监督和评价,既要由以往政府直接“端菜”变为群众“点菜”后政府能端出来,还要以群众满不满意检验权力运行过程中各项措施是否到位。
周汉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官方反应迅速体现简政放权决心
5月23日凌晨,桔子水晶酒店CEO吴海在网上发出一封题为《做企业这么多年,我太憋屈了》的公开信,信里反映的问题正是简政放权遇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夜之间,阅读量超4万。不到一周时间,北京市、区相关领导就针对公开信中反映的问题找吴海了解情况并征求建议。接下来,国办、中编办及多个国家部委都找吴海了解了相关情况,并针对下一步的简政放权工作征求吴海的意见。
从公开信发布到召开座谈会,其间距离54天。国务院、各部委及各相关部门对吴海公开信的反应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体现了政府简政放权的决心,本身也体现了国务院、国家各部委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执政效率、简政放权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座谈会能够邀请众多媒体参加,并进行公开报道,正是政府接受公众监督开放、透明态度的体现。
正如同座谈会上说到的,现在的情况是“国务院已经过河了,地方政府还在摸石头”。简政放权的关键还是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姜明安(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治理证明,重在治乱治滥
5月6日,在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到《“怎么证明我妈是我妈”》一文中的故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共鸣,不少人结合自身经历吐槽,批评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证明。
证明行为和其他准法律行为、法律行为一样,既有积极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作用。证明行为如果设置过多过滥,有关公权力部门将证明作为其设租、寻租,为相应部门和个人谋取利益的手段,就会阻碍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妨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实现。因此,对于证明行为,如同对于审批、许可等法律行为一样,需要规范和治理,且重在治乱治滥。
如何治理证明的过多过滥?首先,应对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红头文件中设定的各种证明进行清理,该撤销的撤销,该废止的废止,该改变证明方式的改变证明方式,该保留的保留。其次,应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机制改革,促使证明机构和办事机构彻底脱钩,切断办事机构与证明机构之间的任何利益联系。最后,改革证明方式,办事机构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获取相应信息,尽量免除或减少当事人为办事而四处开具证明的辛劳和烦扰。这就需要我们打破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壁垒”,最大限度地实现政府和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
简政放权:下好改革“先手棋” 罗容海
在5月12日国务院召开的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这样解释“大道至简”中的“简”字:“要‘居敬行简’,可解释为心里牵挂着百姓,做事有敬畏,但行为是‘简’的,不扰民、不煩民,这是政府应该做的。但同时又讲,不能‘居简行简’,可以解释说,如果心里没有百姓,已经很‘简’了,再去‘行简’,那就太‘简’、不负责任、没有法度了。”这样的阐释,让公众感受到了关于“简”的辩证法。
如果说本届政府执政有其独特的哲学思想的话,相信这条融合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带有鲜明时代风格的“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一定能占有重要的一席。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先手棋”。改革开放50多年来经济的粗放高速发展,让各方都受益的“帕累托最优”已经到来,通过另辟疆域再开疆拓土,从而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已不再可能。要实现全面深化改革,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就必须瞄准自身,在自身上下功夫,破立并举,先破而后立。作为政府,简政放权,就是在自身上下功夫的第一步。
通过简政放权,政府放弃自身的部分权力,集中精力提升服务水平,以提高市场的自由度、活跃度、繁荣度,这是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必由之路,也是在国富民强、繁荣昌盛的愿景中实现政府和市场双赢的必由之路。在这个不破不立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必须主动,必须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自我革命的勇气魄力,不能被时代“倒逼”着走,更不能中央推着也不动。唯有主动,才是“先手棋”的真谛。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简政放权实质是政府的自身革命,自我削权限权就像割自己的肉,更为困难。”简政放权犹如“顶风逆水搏激流,不仅不进则退,慢进也会退”,当前的形势,已经不容许我们有任何的迟疑或犹豫。为了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为了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持开门搞改革,坚持上下联动,坚持由人民群众和实践评判改革成效,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不搞变通,着力把简政放权加快向前推进。同时,要做好深化简政放权的统筹谋划,因地制宜,讲究策略和方法,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和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