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晓莉
隆冬时节,寒意袭人。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运动场上洒满阳光,欢声笑语,足球在小球员的脚下踢来传去,寒风冻不住孩子们的脚步,也没有封存他们对于足球的热爱,操场边上的大幅宣传画展示着一位位校园小球星的风采,冬日练歌在这里延续着中国人的足球梦。
2001年起,北师大附小的足球教学比赛活动已在校园内蔚然成风。
在校长吴建民看来,足球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也是缓解城市学生缺乏运动的良好方式。1994年,学校树立了“乐学、会学、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2001年,建立在“乐学”基础上的足球进校园活动逐步开展起来。
吴建民说,十几年来,北师大附小逐渐形成了学校足球文化传统。这些年,对以校园为基地的足球项目研发付出了很多人力、精力和财力,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足球文化带动了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健全的人格,“足球伴我健康行”校本课程的实施,全面实现了“乐学会学、健康发展”的培养目标。
体育运动项目很多,为什么选择足球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媒介?吴建民说,当初考虑到足球是集体项目,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缺乏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相对薄弱。足球这样的集体项目和体育比赛能够弥补这些空缺,帮助孩子们重塑人格,提升能力。
在吴健民办公室的电脑里,珍藏着一段视频,真实记录了几年前一场足球比赛后召开的班会。比赛失利了,主力小球员在班会上表示对不住大家的信任和期待,说着说着忍不住哭了。其他同学纷纷表示理解。班主任老师及时给予点拨,总结教训,勉励大家再接再厉。
一场场紧张激烈、扣人心弦的足球比赛,无不牵动着孩子们和老师的心。胜利后的狂欢兴奋,失利后的复杂难言,队员的自责与落泪,同学们的理解和宽容,老师的及时开导和鼓励,在班级内形成了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足球比赛帮助孩子们懂得了集体荣誉感。
吴建民说,为让更多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校园足球联赛赛制逐步完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形成了校园足球文化。
从2001年开始,学校组织开展童友杯校园足球联赛,至今已有13年。根据孩子好动爱玩的天性,围绕足球联赛,学校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不同形式的比赛。
少先队大队组织足球比赛奖杯名称及杯形征集活动,在众多作品中最终选中两位同学的作品,深受学生们喜爱的童友杯诞生了。接下来,又开展了足球联赛奖杯、奖牌设计和足球联赛有奖征文活动。在童友杯足球比赛中,每班都有两名文字小记者和两名摄影小记者把报道比赛的稿件发送到学校网站。中场休息,参赛班级表演自编、自导的啦啦操。
足球的趣味性在训练比赛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更加热爱学校生活,足球成为每个人小学阶段的美好记忆。童友杯赛更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节日。
吴建民介绍说:“校园足球讲究专业性,每学期都会请师大足球队参与学校的各种足球活动。学校保证项目研发所需要的经费、活动时间、场地,协调解决足球比赛与学校其它工作之间的关系。具备足球专项技能的师资力量确保了校园足球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同时,学校还注重对足球教材的研发。在足球比赛和兴趣小组的基础上,聘请专业足球运动员进行校本课程的研发。2011年编写了校本课程实验用书,分年级向学生传授足球相关知识。”
北师大实验小学拥有一块标准的七人制足球场,采用国内一流的专业足球人工草皮,场内比赛区域适合儿童的运动特点。
学校注重开发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开发智力,培养意志品质,不盲目追求成绩。一、二年级组织足球兴趣班,三年级通过童友杯比赛选拔队员,四年级组建校队梯队,五、六年级代表学校参加校园足球比赛。学生按不同年级分组,学校为爱好足球的学生开设了兴趣小组。每周二课后为二年级学生的活动时间,周四为三年级学生活动的时间,周日上午为一年级学生提供足球入门教学,下午为四、五、六年级同学提供足球基本知识教学。兴趣小组分层教学的模式有效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在校内足球比赛基础上,学校组建了两支校级足球队,每支队伍有20名队员。校足一队每训练两次,打两场北京市校园足球联赛。校足二队每周训练三次,参加北京市校园足球联赛乙组比赛。
校足球队曾获得过北京市校园足球联赛乙组第四名,北京市“小西甲”校园足球联赛第六名等。在三、四、五年级中开展童友杯足球赛,安排在中午营养餐后进行,既不影响日常教学,也不耽误孩子的正常活动。每到赛季,学校像过节一样,操场上成了欢乐的海洋。
学校足球比赛规定每班限报12名运动员,从2009年起要求每班有一名女生参加比赛,为爱好足球的女生创造条件,提供比赛机会。每年新年,学校举行颁奖活动,校长亲自为童友杯足球赛优胜队颁发奖牌,为获得冠军的班级颁发奖杯。
足球活动得到很多家长的关注和支持。赛场边经常活跃着一些家长志愿者,为比赛进行指导,中场休息时,也能看到有家长为学生布置比赛战术,还有的家长带领啦啦队为场上同学加油助威。2007级1班唐子俊、3班唐子超的家长在寄语中写道:“我家子俊、子超是双胞胎兄弟,三年级的时候参加了童友杯足球赛,抱着玩乐的目的参与其中,比赛中主动拼抢,默契配合,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认可。哥俩对足球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参加了学校足球队的各种比赛。”
学校足球队还走出校门,参加全国校园足球城市开幕仪式、北京市校园足球节活动等多项足球公益活动。
针对学生独立能力差、缺乏集体意识的弱点,学校组织队员到中国足球学校秦皇岛训练基地体验生活,到北京华亚飞鹰足球俱乐部学习参观。
学校还组织校足球队的孩子们到甘肃兰州拉练,和当地的孩子们比赛,交流分享足球的快乐和精彩。带队老师和孩子们同吃同住,情同家人。拉练结束,队员代表学校向当地学生捐献了足球和书籍。通过外出训练,体验生活,开阔视野,孩子们对足球的兴趣越来越高。
吴建民计算了一下:以每班40名学生计算,参加足球比赛的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0%。每班还有10名女生进行啦啦操表演,占全校学生的25%,还没算场边加油助威的学生。12年来,共有2952人次参加了校内足球比赛。
2011年5月底,北师大实验小学组织了主题为“快乐的童年,足球的盛会——庆六一、童友杯十周年庆典”,回顾举办童友杯足球赛的10年,校足球队和啦啦操先后表演了传递足球、全校人浪等。
足球带给学生的改变显而易见,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角,活跃了学校班级的氛围,孩子们的思索更丰富了足球活动的内涵,足球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校园足球活跃了校园文化,参与足球系列活动不仅不影响学习,更让孩子们的智力得到积极的开发,玩球的孩子更聪明更健康,这是家长和学校的共识,也是足球得以持续开展下去的动力。
谈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吴建民说,将分年级制定足球教学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童友杯比赛规程,优化校足球队的选拨和培养机制,提高校足球队的整体水平,增加外出交流机会。吴建民也谈到了一点担忧,从这里毕业的很多孩子经常回校,因为上了中学后,他们基本上不能踢球。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培养起来的足球梦,面临着中学阶段的脱节,着实令人惋惜。相信今后随着国家对校园足球的重视,这些状况会逐步得到改善。
开展足球活动十几年来,许多教师作为领队或教练参加了足球赛。记者在童友杯教师寄语中看到这样的评价:“小小的足球赛,你让不懂足球的人神奇般地爱上了它;小小的足球赛,你让调皮的孩子成了同学和老师心中的明星,在集体中凝聚成一种力量……”。
离开前,记者又来到操场,已到放学时间,也是校球队的训练时间。几位教师悉心点拨着足球队的娃娃们。张红军来学校之前是前上海女足的守门员,退役后,在北师大攻读完中文专业,选择留在这里做体育教师。她对记者说,能在学校里继续足球梦是幸运的,更幸运的是能够将梦想传递给更多热爱足球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