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
男女“学沟”,百年不变
每每到了开学季,很多家长就会陷入纠结的攀比情绪中:担心自家孩子的学习成绩被传说中乖巧懂事、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全面发展的“别人家的孩子”比下去。不过,如果“别人家的孩子”是女孩,那么她的各科成绩都比淘小子高就不足为奇了。貌似大家都会或多或少的有这么一种心理,总会说:“哦,这女孩一般都很好学呐,成绩自然也就好嘛。”可这男女间的学习差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研究员沃耶·夫妇发现,男女之间的“学沟”客观存在,而且“一百年不变”。
沃耶·夫妇对涉及110多万名学生的308项研究进行了汇总和回顾,这些研究从1914年一直持续到2011年,范围包括不同国家和不同学科。通过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女生领先男生最多的是外语和语文,但在普遍认为的男生有优势的数理化这些学科上,总的来说也是女生的表现好过男生。而且,这样的优势从幼儿园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
早在2006年,《新闻周刊》就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美国男生已身陷危机》的文章。男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被同龄的女生远远甩在后面,他们成绩差、在标准化考试中拉后腿、升学率也不及女生。“无论用什么标准衡量,男生成绩落后已经是举国现象了。”文章中甚至指出,男孩们输在起跑线上,很可能导致男性主导社会的终结,呼吁社会各界出谋划策,让不争气的男生迎头赶上。
还有一个情况从侧面反映了女生在学科领域好过男生。历史上,由于性别偏见,没有给女生同样的受教育的机会,各个学科出类拔萃的都是男性。其实,这种领先很可能是种假象。当女生获得受教育机会后,男生在理科的优势便逐渐缩小。从上世纪90年代中叶,越来越多的女生从高中就开始选修高级生物和化学课了。直到今天,男女生在大学入学率上的差异也是不争的事实。美国《大西洋月刊》援引最新的皮尤调查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71%的高中女生进入了大学,只有61%的男性获得了深造的机会;而在1994年,这组数字分别是63%和61%。可见女生扩大优势时,男孩子正在原地踏步。
那么,这一切都是为什么呢?
原来是自律
弗吉尼亚大学教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克莱尔·卡梅伦致力于“启蒙教育”研究领域,她十分认同“三岁看到老”的说法,认为研究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就能归纳出他们的行为规律。
卡梅伦发现,在21世纪的幼儿园中,表现好的小朋友都具有相同的特点,那就是自律。这个被教育学家和心理学挂在嘴边的术语,在3~6岁的孩童中表现为提问时举手、分发物品时耐心地等待轮到自己、注意力集中、听老师的话等等。一些美国幼儿园甚至认为这些素质是成功人生的根基。
而卡梅伦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自律方面,男生比女生晚熟一年。很多男孩在幼儿园毕业时,自律的种子刚刚萌芽,而女孩子已经可以熟练地约束和管理自己,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了。或许,就是从那时拉开了男女生在学习上的差异吧。
自律在行为学中被称为“觉悟”,包括提前计划、制定方案和不畏困难坚决执行,有多项研究表明,自律的女生拥有更好的学习习惯。
有研究发现,女生更倾向于在回答问题前仔细阅读题目和要求,“认真听课而不是做白日梦”,“在电视和作业之间,选择做作业”,“即便经历了挫折和无聊,仍坚持长期的任务”。行为学专家还发现,女生通常比男生早动手写作业,并且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男生多一倍,这导致即使在男生的传统强项数学学科方面,女生的平均分也高过男生。
责任心也是自律性格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社会学家认为,责任心是天生的性格特质,不均匀地分布在人群中。当然,女性的责任心普遍高于男性,这是大多数人的共识。
而男生在自律方面则表现得马马虎虎。对于大多数男生来说,作业最无聊了,只有测验和考试才能让他们心跳加速。女生则不擅长应对考试的压力,往往会在考试中发挥失常。
然而,只要考试拿高分就是好学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教育体系中,平时成绩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让时不时将作业忘到九霄云外的男生占尽了下风。
此前的多项行为学研究也验证了这个推测:女生倾向于为了掌握知识而学习,男生则更加看重最终的结果,往往以获得高分为目的而学习。
性别魔咒投下的阴影
沃耶·夫妇在报告中并没有对“学沟”产生的原因给出明确的解释,但是丹尼尔·沃耶认为,社会和文化也起了一定作用:“家长可能会认为男孩在理科上有天然优势,因此会鼓励女生在这些学科上更加努力,导致了女生在所有学科中都领先男生。”
区别还可能来自男女学生在教养方式上的不同。加拿大《环球邮报》认为,男生从父母师长处得到的赞扬和鼓励比女生少。而他们在学业上和课堂上“不羁的行为”通常会被“典型的男孩子”、“男孩子都这样”等理由遮盖,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引导。
尽管差距确实存在,沃耶夫妇认为,也不是没有办法缩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男女生在学术上的差异几乎为零。瑞典、芬兰和挪威的教育体系推行性别平等,他们向学生传递好成绩与性别无关的观念,并且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在《纽约时报》看来,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性别之前,男女的差别就已经“在他们的生命中投下了长长的阴影”。学校需要做的是解除性别的魔咒,而非加剧它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