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保根
莫索尔夫妇:1+1>2
当地时间2014年10月6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卡罗琳学院举行。2014年诺贝尔奖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为英国科学家约翰·奥基夫、挪威夫妇梅·布里特·莫索尔和爱德华·莫索尔,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大脑中负责定位系统的细胞。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出炉的消息传出后,有网友吐槽:“新闻上扫到两名挪威科学家的照片时心想,怎么长得这么有夫妻相啊?”往下仔细一看文字,还真是一对夫妻。莫索尔夫妇已经共事超过30年,结婚超过28年。两个人常年一起在北极研究神经科学。这也是诺贝尔奖上出现的第5对夫妻档。一个人一生能获一次诺贝尔奖就可谓功成名就,更难得的是另一半也一起登上领奖台,他们绝对称得上学霸夫妻中的战斗机。
启示:俗话说“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夫妻同心威力是巨大的。如果夫妇同在一家公司上班,就要像莫索尔夫妇那样比翼齐飞、相得益彰,为自己的职场人生添色加彩。千万不要把家里的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去,这样会阻碍事业的发展。
马拉拉:奋不顾身-胆小怕事=金榜题名
诺贝尔委员会10月10日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印度儿童权益活动家萨蒂亚尔希和巴基斯坦女孩马拉拉,以表彰他们为保护儿童和青年的权益尤其是受教育权利而进行的斗争。马拉拉成为诺贝尔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马拉拉曾是巴基斯坦西北部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斯瓦特县明戈拉城的一名学生。从11岁开始她就为争取妇女受教育的权利而斗争,并通过博客介绍她和朋友们在塔利班政权下的生活。后来赢得巴基斯坦第一届全国青年和平奖。2012年10月,马拉拉在乘校车回家途中,遭到塔利班枪手射杀,头部和颈部中枪。其后被转送到英国治疗,出院后继续在海外为了儿童的权益而斗争。为表彰马拉拉不畏塔利班威胁、积极为巴基斯坦女童争取受教育权利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联合国决定将每年的7月12日(马拉拉生日)定为“马拉拉日”。马拉拉在获得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数小时后,又遭到巴基斯坦塔利班前分支组织的死亡威胁,但她无所畏惧。
启示:马拉拉不顾个人安危,积极投身于保护儿童和青年权益的斗争中,其勇气实是可赞。与马拉拉相比,国内的年轻学子是没有生命之忧的。面对学业的压力、课业的繁重,要像马拉拉那样勇敢坚强,千万不能蹑手蹑脚、胆小退缩,这样只能越怕越事多。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小奖×小奖=大奖
2014诺贝尔奖评委会宣布,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委员会的颁奖词中称,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他的作品捕捉到了法国二战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1945年出生于巴黎西南郊布洛涅·比扬古。他自幼喜爱文学,10岁写诗,十四五岁便对小说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68年帕特里克发表了第一部小说《星形广场》,当即取得成功并获尼米埃奖和费内翁奖,《夜巡》获钻石笔尖奖,《环城大道》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奖,而《暗店街》则一举夺得1978年龚古尔文学奖。2010年他获得了法兰西学会颁发的表彰其终身成就的奇诺·德尔杜卡世界奖。
启示:在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创作生涯中,几乎囊括了国内、国际的所有小说大奖。这使他的知名度很高,最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只是时间问题了。我们如果想取得成就,也要像帕特里克·莫迪亚诺那样积小奖成大奖,先把先进班干部、三好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拿到手,最终才有可能拿到更大的人生褒奖。
中村修二:小公司÷坏运气=大作为
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村修二,是日裔美国科学家、电子工程学家,他是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与青紫色激光二极管的发明者,世称“蓝光之父”。1994年在日本德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2009年,中村修二获得日本人首座哈维奖。
中村修二受雇于日本德岛市的一家日亚化学小公司,他当时的老板意外地支持中村的豪赌,投注了相当多的资源在他身上。而日亚化学也因为中村修二的成功,从一个中小型的荧光粉公司摇身一变成为世界最大的LED公司。20世纪90年代,中村修二的前任老板因年纪问题退休,新老板思维较为传统,与性格勇于挑战的中村格格不入。新老板要求他更换研究题目,停止LED研究,改作电子元件。但当时的中村修二勇于抗命,背地里继续用公司的资源从事LED的研究,并帮公司赚到了更多的钱。新老板无奈地采取了默认包容的态度。但也就是因为他如此非典型的性格,开启了固态照明的新纪元。
启示:庙小容不下大和尚。如果大和尚甘愿屈居小庙,则是另一回事了。现在我国一些大学生就业只瞄准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只向往外企、公务员等高薪职业,而忽略了农村、私企。殊不知,小地方、小企业一样能够成才成功,中村修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