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宾大

2015-09-10 07:22郭英剑
博览群书 2015年1期
关键词:商学院大楼

郭英剑

2013年8月中旬,我终于找到了机会再访费城、再回宾大,在那里停留了3天。我在世纪之交时第一次赴美留学,就读的就是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英文系,2001年9月回国。等我再回宾大时,已经是6年后的2007年夏天了。但那次在费城停留时间很短,到宾大也只是走马观花逛了一趟。时光飞逝,又一个6年过去了,转眼到了2013年的夏天。此次重回宾大,仅在校园里,我就停留了一整天。

一大早,我就从位于市中心的酒店出发。左转几步路,就是我所熟悉的胡桃街(Walnut Street),一路向西,朝着宾大的方向走去。

宾大的英文简称为Upenn或者Penn,是美国的顶尖高校和八大常青藤盟校之一。但宾大常常被人与同在宾夕法尼亚州、也是美国一流高校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sylvaniaStateUniversity,简称PennState)混为一谈。我清楚地记得,当初到美国大使馆办理签证的时候,那位签证官在看我材料的时候,就错说成了Penn State,我赶紧时纠正了他。

出酒店大门的时候,天气还有些阴暗,但走着走着,太阳出来了。路过熟悉的Barnes & Noble书店,穿过依旧保持着欧式建筑风貌的街道,很快就走到了斯库基尔河(Schuylkill River)边。这条河又称斯库河、思故河、思故客河,全长约200多公里,流域都在宾夕法尼亚州境内。而过了桥,就是宾大的校区了。

走过大桥不久,就看到远处一个过街天桥上的Penn字样了——这,或许是我看到的第一个变化。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到宾大来的时候,路过这里看到这过街天桥处写着大大的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字样。现如今,变成了左侧写着大大的Penn,右侧则写上了“欢迎来到大学城”(welcome to university city)。宾大是个极具开放性的大学,连像哈佛老校区那样的围墙和敞开的大门也没有。走到这里,大概算得上是进入到了宾大的领地了。

宾大建于1740年,迄今已经有263年的历史。创始人是堪称美国之父的集政治家、经济学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他极其推崇实践教育的办学方针,因此,宾大在教育史上有众多创新之举,对后世有重大影响,如北美的第一所医学院(1765年)、第一所商学院(1881年)和第一个学生联盟组织(1896年)都诞生在宾大。在美国大学中,宾大也是最早开始关注跨学科教育的,也是推行得极为成功的一个。宾大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推行“一个大学”的政策——即鼓励学生学习交叉学科,学生可以选修学校任何一个院系的课程,这一政策延续至今。在2011财政年度,宾大的学术研究经费超过了8亿多,位居八所常青藤盟校之首。仅进入新世纪以来,就有9位宾大的在职教师或者毕业生荣膺诺贝尔奖。

离学校中心越来越近了。路上的两侧正在进行楼房改造,有些地方还设置了路障。但不久,我就走到了最为熟悉的那块三角地——所谓三角地,是指胡桃街和南34街的十字交叉地带,而其西南方位,穿过校园中心区(图书馆、宾大行政楼所在地)后,就是宾大闻名的步行街(Locust Walk)——一条美丽的林荫小道。

宾大英文系的所在地——费舍尔-班尼特大楼(Fisher-Bennett Hall)就位于这个地段的东南端。大楼呈长方形,西南与东北走向,正面则朝向西北方向,恰好面对十字路口。在这一地带,英文系的大楼位置十分显要,割据了东南角的全部位置,前面腾出了一片空地。大门两侧及空地上,有一些显然是后来才种植的、刚成材不久的树木,它们给夏日的阳光带来了一些阴影,让人感到了一丝惬意。这里既是英文系和英语语言中心的所在地,也是电影研究中心和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所在地。

宾大的英文系在美国享有盛誉。记得刚入校时去拜访时任系主任,他坐在宽大的办公桌旁跟我聊天。提到许多美国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曾在此学习和工作时,他语气中掩饰不住的是自豪和骄傲。是的,著名作家庞德(Ezra Pound,1885-1972)、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1883-1963)等都曾在宾大学习。

三步并作两步走向前去,拉开厚重的褐黄色大门,又拉开一道大门,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再熟悉不过的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大幅画像。画像位于通向二楼的海耶楼梯(Heyer Staircase)口的正中央,不仅是英文系的标志,也是宾大的一个象征。很多年前,宾大主页上使用过一帧照片,拍摄的就是英文系这里楼梯口,包括莎士比亚画像在内,照片中的题词是:知识,没有边界(Knowledge with boundaries)。

这让我想起了英文系对自己的定位。英文系称,我们从事教学与研究的目标,不是要强化已有的学科专业领域内的知识,而是要将知识引入到全新的、富有成效的结合点上,要把它们与其他学科中的创新研究相结合。

虽然是假期,但由于有暑期学校的缘故,英文系大楼里不时有学生进进出出,人来人往。我站在距楼梯口不远处,面向莎士比亚画像,伫立良久……过去的一切,仿佛就在昨日,历历在目。

在不同层楼上迂回,在走廊漫步,走进自己曾经上过课的教室,静静地坐在那里,仿佛看到了教师在授课的身影,也听到了过去大家在课堂讨论的声音。走过教授工作室,看到门边所贴的那些教授的名字,有熟悉的,但大多数是陌生的,但我依旧感到一份亲切。

我在此做攻读博士后时的导师,是当时宾大的副教务长(Deputy Provost)彼得·康(Peter Conn)教授,后来他曾出任过临时教务长,是美国文学研究领域中的知名学者。近年来,他曾多次到中国参加学术会议和进行学术讲座。他在英文系和宾大行政楼都有办公室,但当时主要以在行政楼办公为主,我每次去见他,都要到行政楼二楼最右侧的一间宽敞的办公室去。此次到宾大前,我跟他通了邮件,希望能有机会拜访他,但他回信说,很不巧,他现在正在中国讲学。为此,不免有几分遗憾。

从英文系出来,跨过马路,就到了宾大的中心地带——校行政楼和图书馆所在地。宾大的图书馆,是那个时候我几乎每天都会到的地方。我记得,世纪之交的2000年十一前夕,时任中国驻美国大使李肇星曾经到访宾大,代表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向宾大赠送了一套《中华文化通志》共101卷,以庆祝宾大图书馆成立250周年。当时代表宾大接受赠书的,就是时任宾大副教务长的康教授。

宾大的沃顿商学院既是全美最古老的商学院,也是全世界最出色的商学院之一。其本科专业一直稳居《美国新闻与世界周刊》的排名之首,MBA从2000年到2009年在《金融周刊》上连续10年位居第一,2011年也位居榜首。沃顿商学院的旧址位于步行街与校园中心区的连接地带。在我2001年回国时,其面朝胡桃街、背对步行街的新大楼正在建设之中。这次,我专程到新大楼中一游。

进入新大楼,走到其一层的公共大厅,中间位置是通向二楼的楼梯口,而楼梯的两侧悬挂着两个大幅标语。左边是:商业的实力在于知识(Knowledge is the muscle of business);右边写着:让我们在世界上创造经济与社会价值吧(Let’s create economic and social value around the world.)。

时间转瞬即逝,转眼已经是傍晚六七点了,该离开学校了。走在回来的路上,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像宾大、哈佛这样的顶尖高校何以能够在数百年中保持其旺盛的学术生命力。想想宾大英文系的培养目标——多学科的创新研究;想想沃顿商学院的口号——把知识当做商业实力的基础,在强调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不忘创造社会价值;由此,或许任何人都不难看出世界一流大学成功的秘诀……

猜你喜欢
商学院大楼
Report on Introduction to art and literature in Renaissance
巴黎高等商学院荣登《金融时报》欧洲商学院排名榜首
未来已来8
法国公布2018—2019学年高等商学院排名
AGeneralStudyofLanguageDiversitiy
How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fluence road crash fatalities in Australia
The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of Business Etiquett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为什么大楼顶上有根针?
大楼
大楼“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