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祥
最近一个时期,国家倡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教育界兴起了国学和儒学热。什么是国学?什么是儒学?大众儒学学什么?退休以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请教了一些专家学者。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及其社会的灯塔和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学即中国学,实际上就是中国文化学。儒学就是儒家文化学。中国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同样,儒学文化也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文化,如孔庙、书院等;一类是非物质文化,如博大精深的学说和学术思想,以及浩如烟海的典籍著作等。
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以儒学为主体,对于儒学,历代褒贬不一,其中虽然经历了许多起伏涤荡,但是,儒学文化,特别是四书原著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价值观、核心思想和伦理观念,如仁德、忠恕、诚信、礼义廉耻、与人为善、和而不同、天人合一、有教无类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和广大民众,渗透在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灵魂和血液中,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伦理、精神寄托与追求。儒学文化博大精深,她的坚强生命力、影响力和感化力,是否定不了的,也是阻挡不了的。
儒学是为人处世之学,是社会和谐之学,是治国安邦之学。儒学的核心思想和伦理观是仁爱。儒学不但是心性之学,而且是经世致用之学,是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文明,既要靠民主、法治,更要靠文化,包括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外国文化。个人的文化品德与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是一脉相承的。
当代中国人包括海内外华人讲复兴中华,复兴中华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历史是不可复制的。儒学是人文科学,不是宗教,更不是迷信。科学的态度应该是:学习和研究儒学,传承和弘扬儒学文化的传统伦理和道德精神,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古为今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文化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并行不悖、与社会主义教育并行不悖,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优秀文化并行不悖。
愚以为,公民思想伦理道德建设,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要从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伦理抓起,要从孩子和家庭抓起,要从村庄、社区、企业、机关、连队、学校、社团等基层单位抓起。每一个人不论做什么工作,不论是什么身份,不论贫富,为人处世,首先要做一个好公民。好公民的起码要求就是:知书达理,懂得礼义廉耻,遵纪守法。儒学大众化,是一个逐步感化和教化过程,所以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反对形式主义。道教、佛教是宗教,但儒学不是宗教,不搞偶像崇拜。儒学是人生之学,入世之学,普及儒学要实在,要重内容、讲实效,不能搞花架子,不能华而不实。儒学大众化、通俗化不是庸俗化。因此,在大街、通衢、广场,不宜树立孔子塑像。除了祭祀或演出活动,在普及儒学的讲堂、教室里,孩子们不一定要穿汉服。其次,要反对教条主义。儒学不是教条,儒学理论、伦理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普及儒学的基本伦理和道德,除了学习、宣传之外,需要身体力行,从而做到知行合一,真正体现教化和感化的作用,达到教化和感化的目的。再次,要反对商业化。儒学大众化,本质上属于社会公益活动。在家庭、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大学和科研院所,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堂、讲座,普及儒学基础和基本知识。文化的主要功能是教化和感化,首先是正人心,化人性,易风俗,提高公民人品和人格的魅力和影响力,提高中华文化的自信力。这就是文化和文治的软实力。
儒学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原著中的许多内容,论述了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和伦理。为了便于人们学习阅读,为了儒学普及和大众化,《大众儒学语录》辑录了儒学四书原著中论述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和伦理的主要内容,并用白话直译。为了原汁原味地保留儒学原著的原意,也为了节约篇幅,不注释,不分析,不点评,完全由读者自己阅读和领会原著的原意,并身体力行。内容简明扼要,便于携带,可置案头、床头,茶余饭后,随时随地可以检阅。如果这本书能在普及儒学基本知识,促进儒学大众化,提高人们伦理道德和人品水平方面,有所裨益,则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