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山民
唐朝有许多首著名的边塞诗,很难说出哪首堪称第一。本文则试论宋代著名的边塞词而能称作第一的,当是范仲淹的《渔家傲》。范词如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的上阕写边塞秋日,体现了诗人的大手笔。“风景异”,既指秋来景物自异,又指与家乡江南的秋景之异。“衡阳雁去”当解作自衡阳来的大雁离开边塞,飞回江南的家乡了。(相传衡阳有回雁峰,大雁至此不再南飞。)这自然触发诗人雁归而人不能归的惆怅心情。(诗人家江南吴县,即今苏州。)这四字有的书解作“大雁飞往衡阳去了”,不免令诗味索然。有的书解作“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文”,似欠周详。庾信《和侃法师三绝》:“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即指衡阳雁秋后归故乡,可见“衡阳雁去”中的“衡阳雁”在这里是固定词组,“去”在这里当用其本义(《说文》“人相远也”),显然顺解为好。庾信另有《重别周尚书》诗句:“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就用来说友人南归。范词“衡阳雁去无留意”,语更含蓄,情更深切。“四面边声”指“胡笳互动,牧马悲呜”,更指飞雁相呼,北风萧飒之声。千嶂孤城立,长烟落日横,一派荒凉壮阔景象,笔触不减唐人妙处。王维诗“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另有寄托,与范词之率真或异。
词的下阕状将士思乡之情,言辞朴实,情蕴真切。“浊酒一杯家万里”,浊酒指秋后新醅,非陈酿清酌,其味甚薄,可见边地生活清苦。杜甫《羌村三首》即有“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的话。范仲淹抚杯而思万里之乡,同士卒以念父老之情,未能“登燕然山刻石勒功”,又怎能归去?羌管悠悠,霜明月白,自是百感交集,多少情蕴,唯以泪水出之。“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其泪令人哽喉酸心。清人彭孙激赏此句,谓为“苍凉悲壮,慷甄生哀”(《金粟词话》)。
王国维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范词《渔家傲》可说是这两者兼美吧!
范仲淹词作仅几首传世,其景语情语都自胸臆流出。后来苏轼主张作诗要如行云流水,行于当行,止于不可不止;要“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而范仲淹此前已这样实践了。这首《渔家傲》就是范例,不刻意求工,能自然见美,其艺术特色不减前人。作为边塞题材的好诗,唐人李益有著名的七绝《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两句相较,同是悲音冷月,望乡难眠,范词情韵更为厚重。胡云翼《宋词选》注“霜满地”句:“含蓄了李白诗意”(即《静夜思》意),是为至评。我们可以说,范词能融前人意境,却更见自家风骨。另外《渔家傲》对数词的运用很妙,其中“四、千、一、万”非常自然而又有不能更易一字之精到。
欧阳修谓范词《渔家傲》为“穷塞主词”,固当善意戏言,也像微有意见,或许是针对范词的情调而说的。欧于唐诗,最推崇“淳古淡泊之声”、“舒和高畅之节”(用以写边塞当别有格调),其词作则多写闲情逸致,其文笔“疏隽深婉”。欧词之调寄《渔家傲》者,多写儿女情事,如“七夕”、“采莲”等。显然,欧阳修对词作题材的态度较为拘守,比起年长的范仲淹来,好像反倒落后一点。范词《渔家傲》正是以其悲凉慷慨、沉雄激壮的浑涵意境而成为宋词的杰出篇章,从而开拓了宋词的新气象。胡寅《酒边词序》说:“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此评用于范仲淹,亦很确当。范仲淹比起后来的苏、辛,确实先行一步。缪彦威先生论苏辛词说:“于豪宕激壮之中,有韶秀深美,浑融蕴藉之致”[1],用以论范词,亦非常恰当。可以说苏辛继承和发扬了范仲淹的词风之美。
本文称范词《渔家傲》为第一首文人边塞词,从时间、题材上讲是为了有别于此前的敦煌曲子词;而最早的文人词,一般认为是传为李白作的《菩萨蛮》、是张志和的《渔歌子》,但又不是以边塞题材入词的。以上所论范词,重在艺术特色阐发;下面有必要补充说明,以重在其文学成就的探讨,指出其何以“第一”。
我们知道,唐宋建国,百姓较少荼毒之苦,比起秦立而学术崩、汉成而世风败来,是社会文明的大进步。唐太宗能诗歌善书法,可谓为天下倡,自己却深知职责所在。唐太宗虽无雄文,而唐宋文学的丰厚遗产,他应是有所贡献的。唐人吴兢记述唐太宗拒绝著作佐郎“表请编次太宗文章为集”时说,“凡人主唯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贞观政要·文史》)人主要重德行,否则,文章何用,荒诞皇帝写的东西还少吗!太宗本人对知识与人才非常重视,这于文化发展大有功德。唐时文明虽历晚唐淆乱而流泽至于宋。宋代教育勃兴,人才辈出,知识分子相激励,“人师之多,人格之高,蔑有过于宋者也。”[2] 宋代早期,庆历革新的首要人物范仲淹,据《宋史》本传载,“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时代出俊杰,俊杰推动时代,范仲淹是时代佼佼者。除了学术、科技的大发展,宋代文学成就也不减唐人。范仲淹以文章为天下民生用,以为诗词虽学用之余事而实感发于人,所以范仲淹诗文通天人重情蕴。这里补充提出,无非想说明他的词作《渔家傲》之产生及其所以堪称“第一”的文学情怀。
末了,且以清人编《古文观止》评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话来作结:“以圣贤忧国忧民心地发而为文章,非先生其孰能之?”
注释:
[1] 参见缪钺、叶嘉莹:《灵谿词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 柳贻徵:《中国文化史·政党与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