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霞
2015年3月23日,被誉为“新加坡国父”的李光耀病逝,享年91岁。病重期间,很多人都为他祈祷,他的心愿却是快点离开。他想他的芝了。
离世前,他说:“我不想以一个政治家的身份被世人铭记。”是的,与他驰骋国际舞台数十年所赢得的掌声相比,在他的生命巨著里,爱情,才是最动人的章节。
爱情展开了旖旎的画卷
新加坡被日本占领后,物资奇缺,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看到市面上正闹胶水荒,因战争而中断学业的李光耀联合校友杨玉麟研制胶水销售。
那天,李光耀骑着脚踏车去找杨玉麟,一个面容清秀的女子正坐在走廊上,他问她:“玉麟在哪里?”她露出微笑,指了指角落里的一道楼梯。
虽然三年未见,李光耀还是一眼认出了她——柯玉芝。战争前,他们同在莱佛士学院读书,“第一学期数学考试成绩我高居榜首,但英文和经济成绩落在一个名叫柯玉芝的小姐后面,分数差了一截。”这让拿惯了第一的李光耀“十分震惊”。
柯玉芝是杨玉麟妻子的妹妹。再次见到李光耀,她被他的乐观、活跃、不畏困难吸引了。“我正在等待白马王子,只是这个王子不是骑马,而是骑着硬胎脚踏车来的。”
胶水很畅销,柯玉芝是得力助手。她得体的举止、良好的教养开启了李光耀的少年情怀。他们经常见面,几个月后,青春的枝头逐渐盈满美丽的驿动。李光耀21岁生日晚宴,柯玉芝受邀参加。即使有姐姐、姐夫的陪同,对家教甚严的柯玉芝来说,也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
二战结束后,李光耀和柯玉芝的感情越来越深,他开始考虑学业和前途。以他目前的情况,柯玉芝做华侨银行总经理的父亲是绝对不会同意他们在一起的。
李光耀说服母亲动用了积蓄和首饰去英国读书。获得律师资格需要三年,临行前,他牵着她的手走在海边的花园,“你愿不愿意等我三年?”她反问道:“你知不知道我比你大两岁半?”沐浴着柔和的海风,爱情展开了旖旎的画卷。
带着和柯玉芝的一沓合影,23岁的李光耀登上“大不列颠号”客轮。在甲板上,他向她挥手,“她热泪盈眶,我也不禁掉下眼泪。”码头上,氤氲着一场青春的忧伤。
第二年7月,好消息传来,柯玉芝获得了女皇奖学金。分别一年后,他们在英国重聚了。就在那年圣诞假期,瞒着双方家人,他们在英国秘密注册结婚。为了不引起注意,她把那枚白金戒指用项链串起来挂在脖子上。
结婚后,她用英文名称呼他“哈里”,他亲昵地叫她“芝”。他们互相勉励,埋头苦读,两年后,双双获得双重第一学位,取得律师资格。在英国的三年,李光耀对政治产生了浓厚兴趣。离开剑桥的时候,学监撒切尔看着李光耀,对柯玉芝说:“他太急躁了,别让他老是这样匆匆忙忙。”这句话,她践行了一生。
唯有他是她生活的中心
一个性格强硬,毫不屈服;一个娴淑静柔,温婉沉静。新加坡人民说:“我们是不是得到上天特别照顾,给了这个岛国一个李光耀,还不忘多给一个柯玉芝?”
尽管柯玉芝喜欢平淡安宁的生活,但对李光耀的政治热望,还是表示了极大的支持。
她是他的秘书,在“邮差罢工”的案子中,休产假的柯玉芝修改了他草拟的冗长的声明,使之更加简洁和清楚,他的威望直线上升;他创立人民行动党,为新加坡争取自治地位,她协助他草拟党章,召集创党成员的妻子们在家中一起缝制徽章;他的每一篇演讲稿,都是她斟酌推敲的结果。1959年,35岁的李光耀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总理。
她是他的顾问,“她有辨识一个人性格的特殊能力。有时候,她会警告我提防某些人,结果证明她通常是对的。”他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合并多方奔走时,她以敏锐的洞察力看到事态的结局,“这是不会成功的,因为巫统的马来领导人有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政治也是以种族和宗教为根本。”他坚持说,一个资源匮乏、连饮用水都要依靠马来的小岛国“单独生存不了”“没有更好的选择”。
事实证明,她是对的。不到两年,“联姻”失败,新加坡被迫独立。电视直播时,他一度哽咽,当众落泪。稍感安慰的是,在新马分离的法律条文中,她以极高的专业素养,精准、严谨的用词,帮他草拟了联邦政府必须保证供水的承诺。因为有她,他才有信心面对接连不断到来的挑战。
“我有时宁愿他被拉下台,从此退出政坛,过安宁的生活。”李光耀在政界要应付各方的勾心斗角,柯玉芝既心疼又无奈。可面对逆境和危机,她仍然选择和他一起面对。“他很稳重,而且足智多谋,面对压力时,有着不同寻常的勇气和毅力。”她欣赏他,鼓励他,成功时给他鲜花和掌声,失败时给他温柔和宽慰。
自称“政治街头霸王”的李光耀,脾气很大,是“专制家长”,不留情面。他无视西方记者的批评,说他们是“十足的废物”。往往他前脚骂完人,她后脚会悄悄地安慰对方,“他就是这样的人,不用放在心上。”只有她能令他冷静,当他与记者针锋相对时,她会及时解围,“得了吧,哈里,你就别再为难记者了。”一句轻语,凝重的空气便轻快起来。媒体戏称她是他的“第三只耳”“第三只眼”,是他的“防洪堤”。
她行事低调,与他一同出现时,总是身着旗袍,庄重得体,“我走在我丈夫后面,如同一位亚洲社会的贤惠妻子。”为了不让孩子们在“有管家和清洁工人服务”的舒适环境中成长,柯玉芝承担了教育孩子的全部重任。她的颈间总挂着一个金坠子,那是李光耀送给她的,上面刻着八个字:贤妻良母、内贤外德。她是新加坡人民的多重典范,为严酷的政治增添了柔和的魅力。
在李光耀的励精图治下,新加坡从一个“弹丸小国”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作为总理夫人,她不慕荣华富贵,贪恋的只是黄昏时和他一起散步,一起听古典音乐,一起在铺满花瓣的泳池中游泳,一起陪孩子们下棋。红尘流年里,唯有他,是她生活的中心。
枝头摇曳的仍是爱情的磬香
他一直以为她是他的守护神,不会轻易倒下。然而,82岁时陪他出访英国,她突然中风,病情危急。医院的不紧不慢令他气愤至极,情急之下,一向以廉洁自律为准则的李光耀“动用”了关系请英国政府出面协调,坚持回国治疗,请求航空公司把飞机改装成“空中医院”。12小时后,安全抵达新加坡,他紧握她的手才轻轻松开。
他不能没有她,她也为他努力康复,她克服眼疾的障碍,坚持阅读;她继续游泳,听音乐,保持活跃;参加劳动节集会时,坐在他身边,她手拿喝彩棒,脸上露出少女般可爱的笑容;他上电视节目时,她亲自为他补妆。身体靠得更近,手牵得更紧,一个甲子的陪伴,远远不够。
2008年,柯玉芝再度中风,这一次,她没能再站起来。医生预言,只能支撑几个星期。他鼓励她,为她打气,听着她的呻吟声,他“如同生活在黑暗中一样痛苦”。
她不能动弹,他就亲自喂饭;他牢记她服用那些复杂药物的时间、剂量;她不能说话,无法交流,他就用更多时间陪伴她,每天晚上,跟她聊工作,读她最喜欢的小说和诗。一个大表格上,他清楚地列着阅读书目:简·奥斯汀、鲁德亚德·吉卜林、莎士比亚……只要他在,她便安然。“我跟她讲话她是知道的,她会为我保持清醒。”
为了更好地照顾柯玉芝,李光耀坚持健身。对87岁的他来说,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她面前,他尽量“装出勇敢的样子”。他靠默念基督教祷告语平复痛苦情绪,他满怀深情地对她许下诺言:“我会每天陪伴你,能多久就多久。我虽然不知道你我这两片叶子谁先落下来,但我向你发誓,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永远守护着你这片美丽的叶子,不弃不离地爱你、照顾你、珍惜你,直至生命的尽头。”
虽然她不能言语,但是眼角泛泪。他的誓言,她都懂。
2010年10月2日,那片美丽的叶子落了。葬礼上,在她最喜欢的巴哈乐曲中,他把手放到自己唇上,再轻抚上她的面颊,两次不舍的吻别传递着难以言说的爱与悲伤。致悼词时,他的声音缓慢而沉痛,“她是我力量的支柱,数十年如一日地给予我理性和感性的支持,她和三个孩子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我们在一起的63年,我有珍贵的回忆。没有她,我会是不同的人,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
她是妻子,是知己,是她事业的伙伴。正如马来西亚首相所说,“李光耀夫人的逝世,对李资政与家人,及新加坡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她去世后,他悲不自胜,身体也每况愈下,甚至期待死亡。在《李光耀观天下》一书中,他坦然地说“希望过世后能见到我的太太”。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然而政治工作绝无完美,是柯玉芝,成就了他爱情的完美。
最后一片叶子落了,爱情的脉络清晰可见,永不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