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书

2015-09-10 07:22:44阿紫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著作等身四本私生子

阿紫

写字的人都希望能出书,尤其是我们这类写短文的小文人。以前出书很难,估计一百个经常写稿的人之中,难有一两个出得了书。如今却不难了,因为自费出书很方便。如果把著作比作自己的儿子,那么自费书有点像私生子,抱出来示人总有点忐忑。出自费书的人通常会说是为了给自己留作纪念,实际上都会四处送人,满足潜意识里的虚荣心。但自费书一般力求降低成本,排版、校对都会比较粗糙,明眼人很容易鑒别。

相比自己掏钱自娱自乐,攒书不仅不必破费,复制、剪贴,拼拼凑凑就能赚到一小笔钱。尤其“心灵鸡汤”之类书籍,百度一下拼个系列易如反掌。不过这类书相当于智障儿,拿出去炫耀,只能哄哄从来不买书看的人。

这几年,我有幸也出了两本书,不是私生子也不是智障儿。出第一本时,兴奋不已,自己就买了30本,恨不能给菜场里的菜贩、小区门卫、捡破烂的老伯都送上一本。然而亲友们接到书后都没急着看,几乎不约而同地提出同一个问题“稿费多少钱?”报出数字之后,便会换来一声声同情的叹息。在叹息之中,书本身便也变得不值一看了。不久前出了第二本书,出版社很节俭,只给了四本样书。即便这四本也还都躺在我书柜里,我已经完全没有了向人赠书的欲望。

经常出书的人喜欢抱团取暖、互相作揖,你称我“大师”,我称你“著名作家”。其实自己心里都明白,这些“荣誉称号”都是自赠或互赠高帽。无须上街随机调查,即便在各级作协内部采访一下,某些著作等身的“著名作家”,也没人听说过。

既不能扬名立万,也没有什么经济收益,更谈不上有多少思想价值。那么一般文人为什么还有旺盛的出书欲望?用一个粗俗的网络词汇概括,无非想“装”。骗不了内行,还哄不过半文盲吗?然而,对于“装”而言,出五六本书其实就够了,一旦出到一二十本仍默默无名,就好比女人化妆,粉底打得太厚了,走一路“扑拉拉”掉一路,反而成了笑话。

猜你喜欢
著作等身四本私生子
温暖讲成语:著作等身
小读者之友(2023年1期)2023-05-30 10:48:04
朱熹“四本”齐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落实“四本”理念,助推复习课堂
新基建与企业文化的“四本”原理
工会信息(2020年15期)2020-03-11 16:41:02
研究生姐姐自爆家丑:“私生子”弟弟疯狂了
“私生子”闯入3单元4栋东门:这个爸爸不太冷
初三女生出书四本,剑桥大学图书馆悉数收藏
华人时刊(2016年1期)2016-04-05 05:56:18
关于著作等身的若干思考
出版广角(2015年18期)2015-05-30 10:48:04
茅山风景独好 诗文尽显风流
把亲生子当私生子养
家人(2009年8期)2009-09-24 06: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