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锐
(华锐,原名暴晓锐,中锐华智(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原常务副理事长)
新基建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简称,源于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中央提出要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并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建设,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受疫情影响,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一时间,新基建犹如横空出世、雄风大展,以舍我其谁的王者气势掀起了基础建设的新浪潮。
企业文化“四本”原理,是笔者根据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博弈活动的结果的本质和形成规律,于2014年研究提出的,其主要内容和结构是:企业文化的本源——价值主张;企业文化的本质——价值凝聚;企业文化的本能——价值创造;企业文化的本分——价值分享。
企业文化“四本”原理形象地描绘了企业文化形成的“生命体征”。一方面,从企业文化的内在结构和要素相互关系上表明:价值主张是企业文化产生的本源,没有价值主张就没有企业文化;价值凝聚(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是企业文化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价值创造是企业文化自身应有的行为及本能反映;价值分享是企业文化自有的名分,是必不可少的分内之事,从而使“四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的“生命链条”及形成过程表明:企业文化发端于价值主张、初始于价值凝聚、形成于价值创造、终显于价值分享,是一个完整的价值链条,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不会成为文化。
那么,为什么要提出新基建与企业文化“四本”原理的论题,二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和重要意义呢?
新基建概念是新基建本质的反映,是其特有的本质属性及信息表征。今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概念,即: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这只是“新型基础设施”的概念,而不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即不是新基建的概念。那到底什么是新基建的概念呢?笔者认为:新基建的概念应是:面向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发展理念为主旨,以满足经济发展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为牵引,以疫情常态化防控为契机,以基础设施领域短板为重点,以新旧基础设施融合升级为辅助,以高新技术和设施为硬核,以先进、完善、优质、共享为标准,以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为重要载体,以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融合化、创新化为重要手段,以全新科技、全新生态、全新功能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众所周知,企业是一个价值存在物,企业为达到某种价值目标而表现出的主观认识或愿望就是价值主张,其内容主要包括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标准等,并由此构成企业对于市场、客户、社会、股东、员工等客观存在和关系的判断、做事原则和标准,从而成为该企业的企业文化核心内涵。正如我们平时所讲的一样: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价值主张,不同的价值主张产生不同的企业文化。我们必须看到,新基建不仅仅是一个改变基础设施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改变企业价值追求、价值主张的过程,更是一个推动企业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的过程。切不可认为新基建只是一些涉及5G、新能源、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企业,而是与所有的企业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直接或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创新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创新必始于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文化的创新必始于企业新的价值主张。因此,企业必须要深刻认识到新基建的重要意义,结合企业自身实际,适时提出新的价值主张。
一是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中美政治经济摩擦对抗日趋激烈、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新形势,特别是美国商务部计划对华为做出终极制裁,也就是美国正在修改制裁规则,任何利用美国软件工具、美国技术给华为或海思提供支持和服务的,都需要事先获得美国政府许可。美国此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掐住”中国高科技的喉咙,逼中国企业就范。因此,中国企业一定要有紧迫的危机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庄严自己的企业使命,积极投身新基建。
二是要清晰地看到新基建是党和国家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重大举措,事关国家和企业、职工的未来前途。因此,不论是直接参与新基建的企业,还是间接和应用新基建的企业,都要高度重视,将新基建纳入到自己的企业愿景中去,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目标。
三是要清楚地看到新基建对于企业转型升级、挖潜增效、整合资源、开发新市场、激活内生动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应对新挑战者、创新企业发展模式等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应不失时机地以新的价值主张对企业进行价值重构,丰富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内涵,展现出一种特有的激情和价值冲动。如果说得夸张一点,对于新基建要有一个类似大航海时代发现美洲新大陆的那种兴奋和刺激的感觉。且不要以为于己无关,等待观望、犹豫彷徨、行动迟缓,错失大好良机。
什么是新基建的本质要求呢?笔者研究认为,根据新基建的概念定义,其本质要求主要体现在新基建的前提、新基建的核心和新基建的关键等三个方面,即——
新基建的前提是新理念、新要素、新特征、新功能,其本质要求是一个“新”字,没有创新就不是新基建;
新基建的核心是强基点、扩基面、提基线、高基准,其本质要求是一个“基”字,是基础中的基础;
新基建的关键是要快建、能善建、会精建、求共建,其本质要求是一个“建”字,要做到“善建者不拔”。
我们知道,企业实质上是一个价值平台,企业文化就是在这个平台上以价值主张为主导,在不断地进行价值解构和重构过程中实现价值共识、价值凝聚的结果。这是企业文化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反映了企业文化的根本性质,是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基本特质所在。为此,面对如火如荼的新基建,我们的企业一定要注意研究和把握企业文化的本质属性功能,在“新”“基”“建”三个字上做文章、下气力,凝聚客户、员工、社会、股东的价值共识,实现企业与客户、员工、社会、股东等相互之间的价值链接。
一是围绕“新”字,以新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凝聚企业和员工对新基建的价值认知,充分认识到新基建是企业今后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基本保障,是企业高效运营、换代升级的基本支撑,犹如人们现在出行离不开的高铁和高速公路一样。
二是围绕“基”字,以立足现实、着眼发展,凝聚企业和员工对于新基建的价值需求,重点在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企业新技术基础设施,以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等为代表的企业智能融合基础设施,以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等为代表的企业创新科研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和论证,积极主动开展行动,力争与新基建同步发展。
三是围绕“建”字,以制度建设、人才建设、技术建设、环境建设、物质建设等,凝聚企业和员工对于新基建的价值创造,大力建设企业发展的新形态、新格局、新模式,让新基建在企业发生乘数效应,努力实现企业高质量、高速度、高水平持续发展。
新基建是我国致力于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以区别于以往“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为代表的“旧基建”,精准发力、系统构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激活发展新动能、扩大有效投资、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繁荣数字经济等需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其战略价值和意义十分重大。以5G技术为例,美国司法部长威廉·巴尔在一次演讲中就毫不掩饰地道出了心里话:“5G技术处于正在形成的未来技术和工业世界的中心。中国已经在5G领域建立了领先地位,占据了全球基础设施市场的40%。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美国没有引领下一个科技时代。”这番话清楚说明了美国人为什么要打击华为和中国为什么要加速5G新基建投入了。但是,我们的新基建不仅包括了5G基站建设,还有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中心等,其基础性功能、综合性力量和现实性作用,必将对我国“战疫抗美”发挥史无前例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的企业必须要深刻认识到,新基建引发企业新的价值主张、形成新的价值凝聚,其本能的反应是要进行价值创造。
我们知道,企业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创造价值就是企业这个生命体的行为本能,而这种本能的基因就是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所彰显的价值主张、价值评价、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使企业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一种本能——价值创造。虽然从一般意义上讲,价值创造是指企业生产、供应满足目标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业务活动及其成本结构,但如何评价价值、创造价值,将内在价值转化为外在价值、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则是每一个企业的本能。因此,面对新基建将在今年以及“十四五”时期迎来高速发展的新机遇和引发数字经济发展新阶段之际,我们的企业及企业家必然要本能地做出反应,对新基建做出价值判断、提出价值主张、进行价值创造。
首先,要深入学习研究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的重要论述,根据自己企业的行业现状、技术条件、客户需求、市场前景等,积极依托新基建,主动布局、精准定格,围绕智能工厂、智能城市、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职能商场、智能农场、智能乡村等新市场需求,抓紧创新研究和准备,不失时机地进行价值创造。
其次,根据自己企业所处的地域位置、人文环境、生态环保、交通通信等客观条件,积极融入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发展布局,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积极运用和创造一系列与新基建有关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产业,以新的价值创造支撑企业发展,造福员工、造福家乡、造福社区、造福社会。
第三,根据企业自身的规模大小、愿景和战略目标、发展速度和质量、员工素养、创新能力等,快速站在新基建“赛道”的起点上,加快提升企业和员工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确保企业和员工具备实现自身价值目标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基本能力,尤其是要加快学习和提高“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能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前进,加速提升企业和员工自身价值创造能力,通过企业文化的本能——价值创造,为抢占新基建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科技创新制高点创造坚实的基础条件。
今年的全国两会虽然因疫情推迟了,但关于新基建的讨论却热度不减,许多代表围绕新基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还提出专门的议案和建议。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5G+红外测温、5G+送货机器人、5G+清洁机器人等5G应用活跃在疫情防控的各个场景,让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更为难得的是,5月27日,央视通过5G设备高清直播、架设天文望远镜实拍珠峰顶画面,让全国人民看到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上珠峰峰顶全过程,这是中国5G应用的最高海拔。而在5月初,山西阳煤集团宣布建成全国首个5G煤矿专网,把5G技术下到几百米深的矿井里,从而准确、全面、清晰地获取井下各种安全生产数据和环境视频,实现井上井下高清音视频通话、各种数据快速传输、设备远程智能控制等多种应用,为矿井减人提效、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可以说,5G作为新基建的领头羊,在最高海拔和最深矿井的同时应用,不仅开启了新基建的重要里程碑,也带给了我们新的价值分享。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基建的价值目标不仅在“建”,更在“用”,也就是对新基建价值的分享。
众所周知,价值目标一般是指人们对某种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值得获得性或者实用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价值创造、价值分享的基础。企业不仅是一个价值创造者,也是一个价值分配者。在价值主张、价值凝聚、价值创造的同时,企业必须要解决价值分享的问题,这就是企业文化的本分,是企业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所谓新基建的价值目标必将触动企业新的价值分享,是指企业不仅因新基建产生新的价值主张、价值凝聚和价值创造,还应因新基建产生的价值创造成果以企业新的价值分享方式“回馈”新基建。这是因为,不能创造有益价值的文化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不能实现价值分享的文化也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之价值主张、价值凝聚、价值创造的最终目的是价值分享,没有价值分享或是不公平的价值分享不会成为文化。因而我们不能只“索取”新基建,还要“奉献”新基建。
当前,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以新基建的价值目标触动企业新的价值分享,“回馈”新基建,最最紧迫、最最重要的是在新基建中“植根”——植入现代社会的技术之“根”。有人曾这样比喻:“根”是社会生长的能量之源,也是文明运转的轴承;“根”是碳基文明的驱动引擎,也是“盖亚星球”的稳定之锚,它像承载着基因密码的“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华为之所以成为特朗普的“眼中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华为想要成为一家“根”部企业。它在5G方面的标准制定,在芯片底层的突破,在操作系统上的雄心,都是在扎“根”。由此可见,“根”技术是一个产业链的“命门”,对整个行业具有生杀予夺之权。但我们面临的一个严酷现实是:虽为一个制造大国,但真正能够生“根”的企业和技术并不多。我们现在已不是什么居安思危,而是“居危思危”、形势逼人了!诚然,现代技术之“根”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仅仅依靠精神和意志就能建立,但没有精神和意志是一定不能建立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中指出:“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新基建的有利契机,尤其是国有企业要打头阵,发愤图强、埋头苦干,锲而不舍、只争朝夕,用新基建的大浪涤荡思想,在新基建中不断提升开创全新理论、全新科技、全新产业、全新思想的能力,用卓越奉献深植“中国根”。
最后,我想说的是,价值问题是任何社会科学都无法回避的问题。社会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本质上就是价值作用,任何社会事物的运动与变化都是以一定的利益追求或价值追求为基本驱动力的。新基建与企业文化“四本原理”二者之间的关联和重要意义在于:面对新基建,所有的企业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以价值主张、价值凝聚、价值创造、价值分享为假设前提开展价值博弈活动,并逐步形成一个价值自觉——企业文化创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