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苏菜向来以精致鲜美闻名天下,据说为避免乾隆帝南巡时爱上江南美食,随行太监在扬州盐商进献的宴席上,给每道菜都加入一大勺糖,以此破坏美味,可见其魅力。不过,糖带来的甜蜜,正是浸透在苏菜中最忠实的味道,也是苏菜的灵魂。
◆甜蜜与富庶的化身
对甜蜜的向往大约是人类一种写进基因里的本能。这种根深蒂固的偏爱,不仅是因为糖能直接为大脑和神经系统提供能量,还因为甜蜜的味道可以刺激分泌多巴胺,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愉悦感。甚至,连身体构造也更倾向于甜味,品尝“甜”的味蕾也被“优先”安置在了舌尖的位置。
苏菜之味倾向于甜,源自当地人对富庶生活的自豪。江苏自古为鱼米之乡,物产的丰富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也衍生出无比繁荣的饮食文化。似乎唯有被甜蜜浸润到每个环节的烹饪方式,才足以表达人们心中的那份喜悦。此外,江苏本就是我国甘蔗的主要产区之一,这也确保了当地人拥有充足且相对廉价的糖。而古代交通运输不发达时,北方人即便有钱也无法尽情享用甜蜜,只能以咸来替代,聊以慰藉,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我国“南甜北咸”的口味差异。
◆甜中鲜,分外妖娆
若您贸然跟一位江苏当地人说“苏菜太甜”,很有可能会被普及一通“苏菜尝起来并非过甜,用糖只为菜肴更鲜美”的解释。这话不假,苏菜大厨擅用甜调和五味,突出食材鲜美,无论烹饪飞禽走兽,还是青菜豆腐,几乎无菜不甜,却能在甜之外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以无锡名菜为例,三凤桥酱排骨讲究色泽酱红、油而不腻、骨酥肉烂、甜咸适口;梁溪脆鳝要甜鲜松脆、汁浓酸甜;糟煎白鱼其糟香扑鼻、鱼肉鲜嫩、咸中带甜。这几道菜肴中糖的用量不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当然也就风味各异了。苏菜中最引以为傲的是“不用糖而甜”,即用菜、果、花甚至茶本身的甜香味入菜,或利用辅助食材中的少量碳水化合物提供甜味,使菜品甜而不腻,鲜美无比,譬如银杏菜心、碧螺虾仁、桂花糯米藕、莼菜银鱼汤、黄焖栗子鸡等,颇有“此处无糖胜有糖”之意。
◆甜外咸,温柔一刀
讲究的苏菜大厨大多都懂得做好苏菜的诀窍是“咸出头、甜收口”,即咸为主味,甜为提鲜。咸甜纠缠的味道的确更加鲜美,但甜咸相佐,虽然使菜肴味道更鲜,但也会增加糖和盐的用量,从而对身体健康造成隐患。2013年调查数据显示,江苏省不仅是我国五个糖尿病患者超过150万的省份之一,高血压患病率更是在35%左右,江苏省人均每日食盐量已经超过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摄入量的1倍。高盐饮食还会大大增加骨质疏松、胃癌的患病风险,而大量糖分的摄入则为痛风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促进环境。看到这儿,大约您也会觉得是天妒美食,偏偏让这美味诱人的苏菜背后,藏着甜咸交叠的温柔一刀。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不同菜系不断涌入苏浙饮食市场,地道的苏菜在口味上也做出了一些改变,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降低菜肴甜度,以适应五湖四海游客的口味。很多苏菜大厨也着手创新,以相对健康的“甜”来替代烹饪中的精制糖。譬如以阳山水蜜桃汁水替代传统红烧肉中的绵白糖,在保持红烧肉香甜软糯口感的同时,减少了糖的用量,加入水果还让菜肴的味道更加立体有层次。
这样的改变,对于初到苏浙的北方人来说或许是个好消息,而对当地人来说,循序渐进地降低饮食中的盐和精制糖的含量,改为寻找天然食材来提供甜味,也不失为一个有益健康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