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税费时代增强农民政治认同的途径

2015-09-10 07:22:44贺平
人民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途径农民

贺平

【摘要】我国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的政治认同类型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逐渐呈现出复合型特征。后税费时代增强农民政治认同的途径包括:以人为本,解决和满足农民的利益需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构农民牢固的政治认同;扩展农民的民主参与,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农民的政治价值认同等。

【关键词】后税费时代 农民 政治认同 途径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政治认同是人们对现存政治系统、政治规范、政治秩序、政治价值观的情感倾向和心理归属,与政治合法性和政治稳定紧密相关,其本质是社会公众对政治权力的信任、对政治价值的信仰。”①

当前影响农民政治认同的因素主要是利益、社会公平正义、权利、文化、信息传播。农民政治認同提升的关键因素是其根本利益,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是增强其政治认同的主导因素。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农民政治认同的重要基础。农民民主权利的保障和民主参与的扩展是政治认同不可或缺的“润滑剂”。文化是影响农民政治态度的重要因素,从而影响农民的政治认同。现代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中存在一些障碍也削弱了农民的政治认同。

取消农业税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农村的社会矛盾越来越纷繁复杂,甚至出现了很多群体性事件,农民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站在整体和大局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有些农村集体事件处于非理性状态之下,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在如今这个后税费时代不断增强农民的政治认同感。

面对以上客观的事实,笔者认为,唯一的理性选择就是因势利导,引导积极健康的政治认同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且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农民的政治认同。当前增强农民的政治认同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人为本,解决和满足农民的利益需求

增强农民政治认同感的关键是实现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农村的公共利益,农民在参与农村政治公务时往往遵循着理性经济人的原则。利益是农民对党政治认同的核心要素。当前我国正进入一个利益博弈时代,农民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对政府制定政策影响力相对较小或根本无影响,导致利益受损或忽视也时有发生,利益受到威胁和损害则容易带来农民政治认同的下降。为此,增强农民的政治认同的基础工作在于满足他们的经济利益需求。

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满足农民的利益需求,提高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才能增强农民的政治认同。首先,以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为核心,建立和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按照分阶段、逐步完善和地区差异原则,逐步建立分层分级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五保对象全部应保尽保,集中供养;积极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认真落实中央的相关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将这一造福农民的民心工程切实落到实处。”②

最后,完善农村的就业扶持政策,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创造就业岗位;保证农民享有平等的就业和工资待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取消农业税后,农民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政治认同并没有同步提升,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出现了严重困境,因此,要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基础上,建立健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社会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部分,这关系着农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必须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和实施进度。其次,在进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时,要充分调查民意,尊重农民的真实需求,根据农民的需要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切实做到惠政于民。此外,还要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建设和供给的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进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构农民牢固的政治认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给农民带来的民主权利意识对社会公正产生了诉求。正如罗尔斯强调的那样:“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③党和国家要认真对待农民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还要看到农民对公平公正的追求不仅表现在农民对土地权利、民主权利受到侵犯等的维护中,还表现在农民对缩小农村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的要求上,当前,因为土地受到侵犯问题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执政党需要从制度层面和政策层面进行适当的调整,真正满足农民对公平公正的正当诉求。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总体目标是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而逐步实现农民在社会发展的各方面都享有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实现机会均等,为每一位农民提供创业发展、追求幸福、实现人生价值的同等机会;实现在法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让每一位农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承担责任,平等地受到保护。为此,将通过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笔者认为目前急需完善以下一些具体制度从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通过制度创新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第一,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机制。我国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前进,但是在工业发展的同时不能不顾农业的发展,要建立健全工农互补的机制,工业发展要为农业的进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从而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改善并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城市在逐步繁荣发展的同时也要带动农村的发展,城市可以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用知识引领农村的进步。

第二,“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更多剩余劳动力的空间转移。”④因此,在统筹城乡建设中,应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和自主就业,为此一定要开放劳务市场,同时要用有效的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合法权益。

第三,创新要素配置机制,强化城乡统筹发展制度保障。要推进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创新和农村金融体制创新,放宽农村金融准入门槛。

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当前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导致农民的政治认同出现弱化。为此要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第一,建立专门的户籍管理机构。在管理上,条块分割及不协调现象较为严重,而有很多部门在职责和功能上有很多交叉重叠的地方和范围,而法律又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使得他们履行职能时没有一个很科学合理的标准。因此需要专门的部门来管理户籍人口事务,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第二,探索建立城乡统一户口登记管理制度,从而增强农民的政治认同。保证农民和城市人享有相同的各种国民待遇,确保城乡居民竞争中的起点公平。引导农民自由迁徙和享受与城里人同等的待遇,从而使农民获得归宿感。

加大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力度。“从法律和政策等方面入手,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首先,明确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具体归属。必须对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进行明确界定,承认农民集体与其他社会法人具有同等的市场主体地位。通过修改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农民集体土地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强化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处置权,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其次,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通过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允许抵押将能使农民更充分并有保障地享有土地权利,有利于实现农村土地与城市土地享有同等的权利,因此应赋予农民的承包地在承包期内的抵押权。”⑤鼓励农户转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

扩展农民的民主参与,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要想增强农民的政治认同感,就必须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让他们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参与到政治集体事务中,真正体验到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从而推动农民政治认同感的提升。

构建合理的乡村治理体制。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推行民主管理。首先要在立法上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明确乡村治理的具体职责和工作细则。其次要提升乡镇和村里干部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政治素养,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农民群众发家致富,进而提升农民的政治认同感。再次要发展村民自治,使村民积极行使农民的民主权利,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地位,推动农村村民自治整个体制的发展,从而促进农民政治认同感的增强。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农民权利表达渠道。面对因农民权利表达渠道比较狭窄单一和不规范而引发的一些制度外和非理性政治参与行为,不能仅停留于“堵”或压制的层面,必须采取“疏导”的方法,通过拓宽利益诉求渠道,建立健全农民权利表达机制。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政治制度,逐步形成农民权利表达渠道的制度规范,实现农民民主权利表达的制度化、法律化。首先,着重规范信访制度,让农民群众能随时随地地表达自己心声,切实维护信访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其次,建设好政府网络论坛,让农民可以在政府网站论坛中表达利益诉求,并进行民意的集中。最后,开展电子政务,利用电子数字平台为公众提供服务和建言的平台,让农民可以更多地参与到政府公共决策当中。政治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达到平衡的状态,才能实现政治系统运转的最佳水平,因此政府对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要及时地做出恰当的回应,防止社会矛盾的激化。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农民的政治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部分,在思想和精神上引领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更是对我国农民增强政治认同感起到了重要作用。

要尊重农民的个性差异和价值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便有了多样化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这是我国农村经济日益发展的主要体现。在不同的个性和价值选择下,在对待政治公務、集体事务上会存在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因此,要尊重农民个性差异和价值选择,求同存异,异中求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他们的不同价值和个性的建立,使他们在本质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增强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在如今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下,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催生下的多种新媒体,把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向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与教育,使他们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提升综合素质和政治素养,从而逐渐增强农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感。同时也要以占主导地位的核心文化价值来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文化精华贯彻到农民的整体运行当中,从而带动农民政治认同感的提升与增强。

构建信息传播机制,促进农民的政治认同

后农业税时代以来,我国有关农民的信息传播中存在政策传播截流、负面信息封锁、利益需求信息传播受阻、大众传媒信息沟通低效、不良信息传播等障碍,对农民的政治认同造成了负面影响,削弱了农民的政治认同。构建良好的信息传播机制,要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缩小城乡“知识沟”。虽然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城乡差距仍然很大,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知识方面有着很大的鸿沟。由于城市和乡村在资源分配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发展很不均衡,二元结构突出,城市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而乡村却在各方面落后于城市,不可否认,农村信息的闭塞和教育水平的相对低下,使得农民的法律意识薄弱、文化知识水平很低,无法积极有效地响应党的精神号召和文化宣传,而且农村的愚昧也助长了迷信邪教的盛行,更拉大了城乡知识的差距,严重阻碍了农村社会的发展。

培育和引导农村“意见领袖”。农村需要政治精英的引导和带领,这是农村构建信息传播机制的重要措施,农民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局限性,在政治事务、集体事务方面无法拥有足够的大局意识和责任观念,要想促使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提升和增强农民的政治认同感,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培育和引导农村“意见领袖”。在如今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一平台,广泛宣传党的政策和精神,把党和国家的号召深入到农村村干部或代表人物的心中,促使他们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学习党的文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逐步提升农民群众的政治素养,进而增强农民的政治认同感。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功能。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走进我国农村家庭中,因此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催生下的多种新媒体,把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向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与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文化精华贯彻到农民日常生活当中,从而带动农民政治认同感的提升与增强。提升综合素质和政治素养,从而逐渐增强农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感。同时也要以占主导地位的核心文化价值来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安阳工学院思政部讲师)

【注释】

①彭正德:“我国转型期农民政治认同的弱化倾向探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3期。

②④杨楠:“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配套机制”,《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③[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3页。

⑤龙丽梅:“农民土地权利保障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年12月6日。

责编/丰家卫(实习)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途径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人民论坛(2016年32期)2016-12-14 18:52:42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与教育路径
人间(2016年30期)2016-12-03 22:05:16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理论导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5:41:30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