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地市级党政“一把手”

2015-09-10 07:22王全宝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13期
关键词:一把手移民生态

王全宝

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中,有一个官员群体值得关注,他们在体制中处于中间环节,承上启下,是治国理政的重要骨干力量。此外,他们通常还是高级别领导干部的后备军。他们就是地市级党政“一把手”。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六位地市级市委书记或市长,他们分别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六个城市,其中四位是“60后”官员,另外两位出生于1957年,正当年富力强。根据各自主政地方的特点,他们就各自最关心的话题发表了看法。

袁宝成,1964年出生。2012年1月调到东莞市任职,现任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

全国两会期间,袁宝成与其他代表一起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加强政策扶持、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建议。在他看来,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业规模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产业层次仍处于中低端,存在创新能力薄弱、资源利用效率低、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曾有不少企业向袁宝成反映,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遇到了困难和瓶颈,制约了企业转型升级的速度。

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你到东莞任职后不久,就开始推动东莞经济转型,这几年进展如何?

袁宝成: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一直是东莞市委市政府主抓的一项重点工作。特别是这些年来,我们把转型升级作为全市发展的核心任务,以打造创新型经济为主攻方向,坚持优化存量与扩大增量相结合、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为此,我们主要抓好存量调整,以加工贸易转型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抓好增量扩张,以重大项目招引构建新的产业格局;抓好自主创新,以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中国新闻周刊:一直以来东莞以制造业而闻名,今后东莞在制造业转型方面还有哪些规划?

袁宝成: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东莞是中国制造的一个生动缩影。为贯彻好国家战略部署,今年我们以市政府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力争到2025年,实现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的转变,将东莞打造成中国制造样板城市。

中国新闻周刊:去年,东莞市发布了“12项改革路线图”,其中涉及开放型经济体制、政府职能转变等内容。东莞如何做好再改革?

袁宝成:去年底到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深入地论述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东莞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之一,因改革而兴,依靠改革成就了今天的城市地位。

东莞发展中积累的问题同样需要改革去破解,不改革就没有未来。正因为如此,2014年,东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市委一号文件的形式,统筹部署了“东莞版改革”330多项具体改革任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方位的改革,发布了“12项改革路线图”,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取得了不少成效。

比如,我们实施了商事等级制度改革,最大限度降低了准入门槛,开创了多个全国第一。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总量达63万户,在广东排各地级市之首。又比如,我们积极探索重大项目直接落地改革,将社会投资项目落地时间从18个月压减至7个月,极大地加快了重大项目建设。

2015年,东莞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和市委部署的改革任务,重点坚持法治引领,扎实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商事后续监管制度改革、项目投资审批体制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服务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综合改革,以及公交运营体制、公立医院等多项改革。在艰巨的改革使命面前,东莞将勇于自我革命,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着力把握好改革的路径、节奏和技巧,扎扎实实攻坚各项改革任务,争创更多改革红利。

宋希斌,1963年出生。2011年12月起任中共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

在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后不久,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中国新闻周刊:哈尔滨作为构建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有着怎样的战略定位?

宋希斌:我们的目标是把哈尔滨打造成为对俄合作中心城市,这既是国家给哈尔滨明确的重要战略定位,也是我们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

图/CFP CNSPHOTO

具体讲,就是要把哈尔滨打造成中俄经贸合作平台、物流集散枢纽、加工制造基地、信息金融服务和文化科技交流中心,显著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外向度,使哈尔滨真正成为服务全省、辐射全国的对俄开放“桥头堡”和“枢纽站”。

中国新闻周刊:哈尔滨要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那么在物流交通这方面,哈尔滨有什么优势?

宋希斌: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以哈尔滨为中心,向西通过满洲里、向北通过同江连接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直通欧洲,向南通过大连港、向东通过绥芬河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港口连接韩国、朝鲜、日本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完全可以打造成为新丝路经济带上的最大物流集散中心。

特别是运输成本较低。据测算,我国东部地区运往欧洲货物,与通过新疆的西部通道相比,通过我省的东部通道运期可缩短25%~30%,运费可节省30%~50%,而且只需经过俄罗斯一国就可以直达波罗的海沿岸欧洲各国,完全符合现代国际物流要求。

中国新闻周刊:面向未来,在推进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哈尔滨有哪些具体打算?

宋希斌:我们拟要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推动对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完善对俄商贸流通体系;寻求扩大对俄产业合作;开展对俄信息金融服务,推动开发开放政策创新;扩大对俄文化科技交流。

申长友,1969年出生。2011年12月调至东营市,先后任职市委副书记、市长,2015年1月出任东营市委书记。

东营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黄河在这里入海。近几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明确提出了坚持生态优先,这也是东营发展的方向。

中国新闻周刊:近两年,东营市城市环境治理做了哪些工作?

申长友: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东营市生活源污染尤其是生活污水、垃圾问题日益严重,加上机动车大量使用,新污染源不断涌现,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同时,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问题也日益凸显。

正确认识环境与经济关系,绝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覆辙。要着力推动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切实做到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见效。

首先,我们加快水污染防治。加强饮用水源保护,重点推进水源有毒有害物质监测与控制,提高饮用水源水质达标水平。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探索建立企业刷卡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实现企业污染排放浓度、总量双控,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完善水污染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彻底治理城镇黑臭河道,加强城镇郊区及农村河道综合整治。

其次、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开展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推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大气复合型污染监测和防治体系,积极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PM2.5协同控制,执行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第三,我们加大土壤污染防治。摸清土壤环境状况,建立严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建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开展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

中国新闻周刊:东营正在积极创建全省首个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申长友:节能降耗是措施之一,可以说走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是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压力的一剂良药,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东营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以最严厉的举措,护佑东营生态,建设生态东营。东营市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加强行业准入和源头控制,加大重点领域、行业和企业监管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此外,我们还全面推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加强合同能源管理。发展循环经济,开展主导产业核心产品生态设计,推行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由企业内部向企业之间扩展。

实施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建设一批低碳园区、低碳企业、低碳社区,推进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建设。

中国新闻周刊:在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上有哪些规划?

申长友:为有效遏制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东营市建立健全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进风险源全过程管理,建立环境事故处置和损害赔偿恢复机制。建立环保投入市场化机制,支持民间资本广泛参与,积极推行第三方治理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

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发展排污权交易市场,探索推行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适时扩大交易范围。探索开展节能量、林业碳汇、水权等交易,建立市级综合性环境权益交易中心。完善部门联动执法机制,构建资源环境违法情报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生态环保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生态环保纠纷调解与法律援助对接机制。探索建立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制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保护损害赔偿制度。

刘雪荣,1963年出生。历任湖北省潜江市委书记、黄冈市市长;2013年3月任省黄冈市委书记。

全国两会期间,刘雪荣提交了《关于尽快启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移民集中安置区后续帮扶规划》的建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大的移民外迁安置区——黄湖新区,地处大别山腹地黄冈市团风县。

中国新闻周刊:外迁移民生产生活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

刘雪荣:黄冈是革命老区、库区和贫困地区,团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10年移民迁入以来,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三级党委、政府在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扶持政策基础上,还通过制订地方政策、整合各类资源,对黄湖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小城镇规划以及移民发展生产、子女就学、就业培训等方面给予持续扶持,保障了移民安置区的稳定发展。

但是还面临一些现实困难。第一是安置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安置所在地经济欠发达,地方财力有限,对安置区的扶持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在解决人地矛盾、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后期产业发展等问题上,难以有所突破,社区和村级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安置区经济发展缺乏“造血”功能。

第二是创业创收难度大。移民从山区迁到平原,远离曾经赖以生存的山林和土地,由原来耕作山林和旱地为主转变为种植水稻、棉花、油菜为主,生产生活环境、作业方式和收入结构完全改变。移民必须一切从零开始,重新掌握生存技能。许多中老年移民不会种田,因年龄原因在所在地企业就业困难,导致有的因迁致贫、返贫。据调查,2014年黄湖新区外迁移民人均年收入比当地居民低2000余元。

第三是生活成本增加。外迁移民,特别是迁入欠发达地区的移民,其生产生活成本要比内安移民高出不少。广大移民从原籍迁出后,原来基本可以自给的粮食、蔬菜、柴火以及生产生活用水等,现在都要靠购买,每人平均直接增加生活成本约50元。加上逢年过节回原居地探亲访友,交通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额外开支。原居住地每户拥有一定的河滩地、薪炭林等资源,搬迁后难以利用,户平减少各类资源性收入近200元。

第四是文化重构需要时间。外迁移民有的一搬就是一千多里,远离了乡情和亲情,语言习惯、人际关系、乡风乡俗等一时还难以融入当地,尤其是中老年移民,老来离乡离土,适应当地文化和生活难上加难,文化再造需要长时间的积淀,甚至需要几代移民的自我磨砺。移民实现文化的依归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长期的生活关心和人文关怀。

中国新闻周刊:解决外迁移民安置,你有何建议?

刘雪荣:我有三个建议:一是尽快启动编制和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移民安置区后续帮扶工作规划》。建议国务院围绕外迁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增加移民收入、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在更高起点上加强对移民安置区后续帮扶工作的规划引导,推动外迁移民安置区持续改善环境、增强造血功能,努力让移民群众安居乐业、共建小康。

二是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移民安置区和受水区对口协作机制。建议由国务院或相关部委牵头,比照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做法,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原则,组织中直机关、央企和受水区有关单位到外迁移民安置区开展对口协作,重点在经贸合作、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人才、改善民生等方面对移民安置区给予协作帮扶,共同构建促进移民安置区经济持续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移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的长效机制。

三是加大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移民的后续扶持力度。鉴于外迁移民离土离乡、生活成本远高于内安移民的实际情况,建议全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部际联席会议出台新的外迁安置区移民生活补贴政策,从每年中央移民后扶结余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按人按月增发外迁移民生活补贴,从外迁之日起计,连续补贴20年,用以弥补移民因外迁新增的能源、交通、物价、通讯等生产生活支出。

马力,1957年出生。2012年10月起任银川市委副书记,市长。

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是地处西北内陆的城镇化的核心。在“一带一路”战略中,银川是区域性中心城市。

中国新闻周刊:作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节点城市,银川该如何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马力:国家重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把宁夏定位为推进主要面向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开展交流合作的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同时,赋予了银川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节点城市的新定位。

在今年9月,商务部、中国贸促会和我们自治区将共同主办第二届中阿博览会,这是我们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打造向西开放、对阿合作“桥头堡”的重大机遇。我们作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核心区和中阿博览会永久会址,利用中阿博览会这个战略平台和“金字招牌”,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此外,阅海湾中央商务区是西北唯一的滨水型生态CBD,也是中阿经贸先行区,今年即将运营见效,一批企业总部将建成或入驻,主要推进对阿招商和项目合作,提升总部经济和会展经济发展质量,打造对阿合作和总部经济新高地。

还有,银川综合保税区是我们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核心引擎”。截至去年年底,综保区注册企业达到102家,完成进出口额17.3亿美元,在全国44个综保区中排名第12位。今年要进一步拓展完善功能,培育壮大黄金珠宝、葡萄酒、清真牛羊肉等主导产业,高标准建设进口肉类、进境水果种苗口岸,开展黄金珠宝、红酒及进出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提升银川的人气和商气。

目前,银川综保区已经率先推广复制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的13项制度,试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模式,争取离港退税等政策,推动建设中阿贸易投资便利化示范区。同时,我们推进综合保税区、滨河新区、临港经济区与宁东基地、生态纺织园及周边地区一体化联动发展,加快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中国新闻周刊: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银川如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马力:我认为要坚持市场导向,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力促经济发展由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推动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业主导型转变。

加速新型工业化。制定实施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做大优质增量与调整优化存量“两手抓”,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造西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提升园区承载力。

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机制,完善园区电力、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差异化、特色化考核评价机制,发挥好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带动作用,促进生态纺织园与宁东基地、银川科技园与IBI育成中心等园区联动发展,提升产业配套水平和集聚效应。

加快西夏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步伐,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重点实施以产业发展为基础、财政增收为核心的“西夏突破”工程。

对于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讲,适应新常态,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必须要有一定的增长速度,通过加快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与此同时,必须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寻找新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具体到银川来说,我们就是要加快推进开放内涵式发展,通过扩大开放增添活力,走质量内涵式的发展道路。

陈伟,1957年出生。2011年8月出任平凉市委书记。

甘肃省平凉市位于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境内有黄河二级支流泾河、葫芦河等14条,是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是国家确定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之一,也是国家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地域。

中国新闻周刊: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平凉市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探索出了特有的治理模式,目前在生态屏障建设上还存在着哪些困难和问题?

陈伟:一是生态建设任务仍然艰巨。全市还有22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亟需绿化,而且这些地块立地条件差,山体破碎陡峭,干旱瘠薄,造林难度大,是生态治理的“硬骨头”,加上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和15~25度重要水源地保护区、保留区坡耕地还有93万亩,生态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二是造林资金严重不足。全市每年完成生态造林25万亩、新植果树经济林30万亩,需要投资3亿多元,国家下达的造林投资仅有1.5亿元,市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列支5000万元,资金缺口达1亿多元。造林苗木补助标准也很低,国家补助每亩仅300元,实际每亩需要600多元。苗木基地建设也缺乏项目支撑,每年需外调苗木2000多万株。这直接影响了造林质量和绿化进程。

三是生态资源管护难度加大。我市被认定的国家级重点公益林687万亩,纳入补偿面积554万亩,集体公益林每亩补偿15元,国有(国有林场)公益林每亩补偿5元,全市还有133万亩没有纳入补偿范围,资金缺口比较大,资源管护难度加大。尤其是林改后,集体公益林确权到户,一部分尚未纳入公益林补偿的农户管护积极性不高。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解决上述困难,你有何建议?

陈伟:我建议尽快实施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建设规划。该区域涉及平、庆两市,国土面积3.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0万,是甘肃重要的煤电化工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也是陕甘宁通往西亚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

按照国家建设陇东生态屏障的要求,有关部门应将陇东生态屏障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制定分年度计划任务和相关政策措施,逐年抓好推进,真正把这项造福平庆两地百姓、惠及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民的生态工程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一把手移民生态
法七成二代移民不娶移民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天津“一把手”黄兴国落马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Stay in Spain BY James Wilkinson
“一把手”眼里的依法治国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