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超
身为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之一的谭孝曾出身梨园世家,是谭派艺术的第六代传人。在“四海同春·文化中国”预演即将开锣之际,谭孝曾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面对采访,在对京剧的理解和传承的话题中,谭孝曾侃侃而谈,流露出强烈的责任意识。
“春节是中华民族团聚的传统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海外华侨华人格外地思念故乡祖(籍)国,”谭孝曾说,国务院侨办举办的“四海同春·文化中国”活动,不仅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抚慰了海外华人华侨的思乡情。
谭孝曾回忆说,1979年,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他第一次出国演出时,在海外的中国人并不多,观众主要以当地主流社会的外国人居多,偶尔见到几个中国观众,当时感觉特别亲切。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去海外生活、留学、工作的人越来越多,海外华侨华人的队伍不断壮大,观众群里也有了更多的中国人。”谭孝曾说,他多次出国演出和当地的许多外国人、华侨华人都成为了朋友。
“过去出国演出,剧团每三个人配备一只生活箱,切菜刀、擀面杖、案板和柴米油盐一应俱全。国外的饭菜太贵了,我们只好自己做饭。”谭孝曾解释说,因为常去日本演出,当地有许多他的戏迷,其中还包括台湾人和大陆人。他经常邀请一些戏迷来剧团,大家聚在一起做饭、吃饭、聊天,感觉特别开心,尤其是在海外的华人能吃到家乡味道的饭菜,“别提多高兴了!”
多年来,谭孝曾在海外展示和传播京剧,得到了国外观众的认可和尊重,荣获“中美文艺贡献奖”等国际奖项。
谭孝曾认为,京剧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
“京剧之所以被称为国粹,是因为它博大精深。观众在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还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我本人也在一场场演出中,受到了京剧文化的滋养,这些传统文化能让人受益一辈子。”
谭门一派,自谭鑫培后,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世代相传,薪火相继,是京剧史上流传最广、对后辈影响最大、枝叶最为繁茂的一个艺术流派。而谭门也获得了与其艺术造诣相匹配的尊崇。
京剧,无论唱、念、做、打,还是创作、服饰等,到了谭鑫培身上才逐步完善,使其规范化、定型化。其所创立的谭派艺术也成为中国最早的京剧艺术流派,不仅在当时形成了“无生不谭,无腔不谭”的局面,此后老生行当包括周信芳、高庆奎、言菊朋、杨宝森、奚啸伯等人,也以标榜“谭派老生”、“谭派正宗”为号召,甚至过去的许多京剧演出海报都打出“谭派正宗某某某”等旗号。虽然后来从谭派中又发展出诸多流派,但谭派艺术仍旧是京剧的大树主干,影响了几代人。
出生于19 49年的谭孝曾是京剧谭门第六代传人,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系京剧名家谭元寿之子。19 68年毕业月北京戏曲学校,师从王少楼、杨菊芬、诸连顺、徐元珊等人,代表戏曲有《定军山》、《失空斩》、《四郎探母》、《群英会》等。
京剧是既清贫又辛苦的事业,所有行当都要从压腿、踢腿、下腰等基本功练起,直到成角儿成家,也不可一日不练功。所以,年近70的谭孝曾还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嗓音,这得益于他每天坚持吊嗓练功。他说,“虽然我年纪大了,但身体还行,一年要走50个城市,演200场戏,任务很繁忙,但因为热爱京剧艺术,热爱这个舞台和一直支持我的戏迷,再累也要唱。”
说到京剧的青年观众群流失的问题,谭孝曾并没有显得特别担忧。他说有一次自己在北京演出,一个大学生特意从兰州赶来看表演,结束后第二天早上坐飞机回家,让他很是感动。
“现在有一个好现象,像我儿子这一代青年演员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粉丝团,他们大部分是学生,或是年轻白领,而且女性居多。”
谭孝曾认为,青年观众少,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演出票价过高。“随着人民艺术修养的提高,如果票价能接受,还是有很多人会选择来看京剧的,人们已经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了。”
谭孝曾表示,艺人应当自律,而作为京剧演员也该如此。不仅管好自己,也要努力提高京剧质量。“观众看演出就如同去餐厅吃饭,这个餐厅的菜好吃了,下次就还会来,也会介绍给朋友来。京剧也是一样,尤其是对刚接触京剧的人一定要选一台好戏,一批好演员,很可能让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京剧。只有高质量的演出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
“以前总听老艺术家讲,站在舞台上,脚趾缝儿里都要有戏。当时不理解,谁看脚趾缝啊?但是慢慢才能悟出来,这是要求演员全身都要有戏,眼睛、腰、手臂、全身上下都要贯着一股气儿。就像梅兰芳先生为什么要养鸽子一样,就是在锻炼自己的眼神要活起来,要演什么像什么。”
如今谭孝曾也是这样要求儿子谭正岩的。父子俩平日里总是一起在练功房里练功说戏。对于谭孝曾来说,自己每天坚持吊嗓练功自然是少不了的,他要求谭正岩就加了一个“更”字。
“谭家的传承和希望全寄托在他身上了,他也深知自己责任之重大。所以每天别人练一遍功,他就得练两遍。”谭孝曾直言如今能够潜心在练功房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对于像自己儿子这一代的青年演员,谭孝曾寄予了很大希望。他认为在这一代人身上承担着如何继承和发展京剧的重任。他希望青年演员能够继续坚守京剧,更加努力付出。坚持倡导国家的主流文化,不能让民族丢失了根本。
京剧历来被奉为中华文化的经典和国粹,被海内外艺术界所推崇,但是由于时代变迁,接受和传承戏曲文化的人也越来越少,振兴戏曲文化,发扬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国人的一项重要使命。
谭孝曾说:“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了一些青年,他们可以任意选择喜爱的东西。可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首先要喜欢自己民族的文化,这是前提。再就是不光把京剧看成艺术欣赏,它更是一种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