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
在密集的锣鼓声中,武生迈着轻巧的步子走上舞台,道具只有一桌二椅。这是一出经常随团到海外演出的武戏《三岔口》,虽然舞台上灯光如炬,但是两个演员一经交手,观众就能判断出,他们是在黑暗中彼此捉打。
尽管是第四次彩排,北京京剧院副院长李师友还是不断把标准上抬,他表示,演出不能“差不多”,绝对要达到“精细化”。
“一分一秒都要计算好。有不明白、‘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提出来,安排时间进行‘打磨’,不能有半点差错。”
几十天前,北京京剧院接到了参与2015年“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赴美演出的任务。此次赴美演出的要求是要有“名家”,演出阵容整齐,同时要“漂亮”。
“京剧是唯美的艺术,包括服装、剧目的选择都要‘漂亮’。”在安排赴美参演人员的过程中,李师友表示,这些因素都考虑了进去。
过年慰问侨胞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是国务院侨办近年来打造的重要的文化品牌活动。”北京市政府侨办文宣处副处长李晓菲说,“这些年,该活动走遍了世界各地,影响极大,在海外被誉为‘海外春晚’。”
2008年,此活动被正式命名为“文化中国·四海同春”。
对于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京剧的国际化,李师友很有底气。他表示,近年来,北京京剧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双甲之约”、“传承之旅”、“发展之旅”在国外都备受好评。
成立于1979年的北京京剧院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京剧表演艺术团体,也是近年来中国京剧院团中最忙碌的院团。京剧界艺术大师,如“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五大头牌”—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均为北京京剧院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作为京剧专场,这是北京京剧院第一次以整台京剧的表演方式参加“文化中国·四海同春”,也是京剧第一次组团赴海外演出,相对于过去“综合性的晚会”,李师友坦言,这次京剧的“全面展示”显然是对剧院的一次检验。
“我们也很担心,过去京剧多是表演一个故事,以大戏为中心,观众看起来津津乐道,有唱有念有打,这次则是以演唱会的方式。”
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演员中一身多用的能力被格外强调。李师友表示,只穿西服、画淡妆的清唱演员将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演员不“扮上”,可以唱老戏,通过主持人的串场,转过脸来又可以唱现代戏。
从梅兰芳那个年代起,中国的京剧就唱响了国外。
京剧大师梅兰芳是中国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不仅居“四大名旦”之首,还是“梅派”艺术创始人,享有国际盛誉,其表演艺术被推举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85年前,风华正茂的梅兰芳经过近一个月的海上航行抵达美国西雅图,半年间在美国东西海岸10座城市进行演出,并获得美国大学授予的博士头衔。西方观众第一次领略了中国京剧的魅力。
2014年是梅兰芳诞辰120周年。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农历纪元60年为“一甲子”,120周年即为“双甲子”,深具纪念意义。而北京京剧院2014年的“双甲之约”则“把梅兰芳去过的地方重新走了一遍”。
在这次“双甲之约”中,代表世界演出最高水准的剧院—美国林肯中心迎来了首台京剧演出。因为梅兰芳在西方的影响力,很多外国观众前来观看,其中有还特意身着中式旗袍前来。
担任此次北京京剧院美国之行运作的吴氏策划团队,原本担心拥有5层2800个座位的林肯中心科赫剧院的上座率,因为开票时间只有短短三周,而京剧在美国演出一般也都是采取向华人社团送票,但此次宣传攻势启动后,受到纽约当地媒体的关注,一层楼座的票两天便几乎售罄,主办方紧急加售二层楼座的票,到演出当天已是一票难求。
除了美洲,2014年,北京京剧院还前往南美、欧洲等地演出,所到之处,场场“爆棚”。李师友打趣说,“可能是借助了梅兰芳的‘仙气’。”
在美国的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中国京剧进了当地的主流剧场,同样一票难求。李师友介绍说,国外不允许售卖站票,在俄罗斯,因为逗留时间短,演出的场次有限,观众的热情一时无法抵挡。
“最可喜的是,2014年在巴西,我们的文戏《锁麟囊》出人意料的引起了轰动。”李师友告诉记者,“不仅仅是华人,主流社会也有很多观众。”
带着尝试的心态,这次南美之旅,北京京剧院带了《大闹天宫》、《白蛇传》等武戏很强的剧目,同时带了一部文戏《锁麟囊》,没想到,一路演出,大获好评。
为了这次演出,剧院做足了功课。他们制作了中文和西班牙语以及当地方言的字幕,提前把节目单发给观众,让他们先期了解,对整个故事了然于心,便于更好地理解剧情。
此次“四海同春”之行,北京京剧院带出去的剧目,均为选出的精品。而所选演员,用李师友的话说,则是“优中选优”。
此次出访团队汇集了谭孝曾、王蓉蓉、张澍、常秋月等优秀演员,还特别邀请了大连京剧院院长杨赤加盟,出演《群英会》中的曹操。谭孝曾出生于19 49年,是京剧谭门第六代传人,系京剧名家谭富英之孙、谭元寿之子。自1979年第一次出国演出以来,他走遍了欧洲、北美、拉美、非洲等各地区国家,一次在日本演出,50天演了30多场《失空斩》,谭派和京剧艺术在他的演绎下得到了极好的传承。
时至今日,京剧已有200多年历史,谭氏家族便经历了170年,七代40余人先后投身京剧事业,创立了一门艺术派系并传承下来,成为梨园界的佳话。
优秀的演员加上和谐的舞美使得整台演出被安排得井然有序。
“开场,由武戏《三岔口》定场,锣鼓率先响起来。随后是《天女散花》及梅派的《红线盗盒》,二者都是边唱边舞,接下来就是三寸金莲的跷舞和黑包公,现在反腐倡廉,也算是在海外华侨中传播一种正能量。”李师友介绍说。
他表示,《锁麟囊》春秋亭的经典唱段穿插其中,青衣扮相好,装束漂亮,会使整个演出更加添彩。
“京剧作为国粹,介绍给外国人其实更容易,对于这种带有强烈民族特色的艺术,他们是非常欣赏的。”李晓菲说,“慰问侨胞,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对他们来说,京剧既陌生又熟悉,他们是华侨华人,对京剧并非不了解,同时作为家里人看家里人,他们会有更多的挑剔。”
李晓菲介绍说,海外观众群相对来讲比较复杂,有戏迷,有票友,有爱好者,也有完全不懂京剧的外国人。外行看热闹,但是带着审视的眼光,内行是一边欣赏一边挑剔,特别能检验出剧院的水平。
几十年来,北京京剧院应邀出访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巴西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深耕”国粹艺术走向世界,京剧参与国际文化交流。
李师友希望此行把当地戏迷、票友拉进来参与,锦上添花,增加互动性,调动华人对京剧的重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