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永庆家做客

2015-09-10 07:22魏承思
南方人物周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王永庆台塑塑胶

魏承思

2000年3月18日,我在台湾采访大选,当天民进党的陈水扁胜选。新闻界的老前辈陆铿先生此时也在台湾采访,给我打来电话。他说次日晚上王永庆设家宴请各大媒体高层吃饭聊天,要我一同去参加。我已订了次日早晨回香港的机票,不得不婉拒。但陆大哥执意要我同行,知道我嘴馋就说王府的台塑牛排是台湾美食一绝。我虽将信将疑,但还是抵不住此诱惑,改签了机票。第二天晚上如约到了台北敦化路台塑大厦顶楼的王府。

王永庆是华人社会里家喻户晓的大名人。他是台塑集团创办人,经营范围包括炼油、石化原料、塑料加工、纤维、纺织、教育与医疗事业等,员工总数十多万。他在1984年资产就达45亿美元,成为华人首富,去世时已经高达119亿美元以上。王永庆9岁那年,父亲患病长期卧床,他就开始分担家庭生活重担。15岁时被父亲送到嘉义的米店当学徒。一年后,父亲向别人借来200元旧台币帮他创业。此后,王永庆开过米店,卖过木材,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商人。到了上世纪50年代初,台湾急需发展纺织、塑胶等工业。此时还不知塑胶为何物的王永庆看准机会,变卖财产背水一战,创办了台湾第一家塑胶公司,从最初年产100吨,发展到现在的10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PVC塑胶粉粒生产企业。从一文不名的农家子弟到亿万富豪,他的奋斗历程传遍全世界,被誉为“经营之神”。

傍晚6点半到了王府,已是高朋满座,有台湾三大报的老总,有电视台的名嘴,有新闻杂志的主笔,也有退休多年的老报人。尽管他们分属蓝绿两个敌对阵营,但济济一堂并无丝毫的楚河汉界之分。其中的一大半人,我都认识,或者都想认识我,因此在此场合见面,意外却又特别愉快。此时一身旗袍的女主人——三娘李宝珠在殷勤地招呼客人。早就听说她是王永庆的得力助手,不仅把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以敏锐的洞察力与高超的交际手腕,帮助王永庆处理对外公关。她对丈夫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王永庆喜欢在家吃饭,她就去上烹饪班,学做各种菜肴亲自煮给他吃,自己在外吃到好吃的就向厨师请教,然后用小本子记下来。王永庆不敢吃带血的牛肉,她就研发出不带血又美味的经典“台塑牛排”。三娘见我是生客,怕我落寞就主动过来和我寒暄。我告诉她,认识她的二女儿王瑞华和杨定一夫妇。

南怀瑾先生在香港时,王瑞华夫妇还在美国定居。每次回台湾都会绕道香港来见怀师,跟他学打坐,也按照怀师吩咐在美国华人社会推广儿童背诵中国传统经典。那时候,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王瑞华主管台塑在美国的投资事业。拥有美国洛菲勒大学和巴西大学医学双博士学位的杨定一则在康奈尔大学等校当教授和做研究。有一次,他试验用金属溶液做药,我还自告奋勇当了一次“白老鼠”。第一次见到王瑞华时,我有点意外。她外表清丽,衣着朴素,说话慢条斯理,举手投足间显露出谦和沉稳,全然没有一丝豪门千金的傲气,倒更像一个女大学生。她后来回台湾被父亲钦点为台塑集团副总裁,成为父亲最器重的接班人。王永庆数次让王瑞华传话想见怀师,但都被婉言谢绝。我曾问过原因,怀师说只是不想给人留下他结交豪门的印象。听说我是南怀瑾的弟子,认识王瑞华夫妇,三娘对我又多了几分亲切。

7点左右,王永庆才出现,忙不迭地向大家道歉,说是刚刚处理完公事。他习惯于事无巨细都刨根问底,对企业运作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每天总是下午7点钟才离开办公室,直到去世前每周工作都仍在100小时以上。我见到的王永庆身材瘦小,不苟言笑,脸上写满沧桑,一对招风耳特别显眼。他在主人位坐定后,三娘就吩咐上菜,菜色很讲究,是三娘花很多心思和厨师研究的菜单。饭后开始聊天,坐在主人边上的司马文武是我老友。他挑开了当晚的话题,大家围绕阿扁当政后的两岸关系走向各抒己见。王永庆只是全神贯注地听,从头到尾也未曾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兄和陆铿指名要我发表意见,说我是唯一对两岸政治都熟悉的人。原来陆大哥执意要拉我来参加是有“预谋”的。吃了主人的牛排就不得不胡说一通,王永庆听得很仔细,还不时发问。原来每隔一周的星期三都有这样的晚宴,这是王永庆主要的信息来源。“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他从不同倾向的媒体人那里吸收意见,再做政治判断。难怪王永庆的事业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晚宴到11点才散去。那道名气响亮的“台塑牛排”倒没我有什么惊喜,不过是卤得入味的小牛肉搭配蒜头而已。

猜你喜欢
王永庆台塑塑胶
凌晨三点的面试
凌晨三点的面试
塑胶进化
凌晨三点的面试
美丽的塑胶操场
改性超细碳酸钙及其在水性塑胶涂料中的应用
Research on inter-satellite measurement technique in high dynamic environment
人手发热塑胶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