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面临一个山寨的时代,从穿的衣服到吃的东西,到处都是山寨的假名牌,还有最泛滥的是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粗制滥造的假冒伪劣产品其实严格说都算不上是“山寨”,至少是给那些认认真真做山寨的创业者们抹了黑——在网上搜索“山寨”这个词得到的并不都是负面评价,有相当一部分声音从本质上是对山寨这种行为充满同情、理解甚至是支持的。我就看到过一种说法,说山寨“只不过是产品的构思并不属于原创,但如果其本身没有侵犯专利或版权,便不是非法的抄袭,而且因只需要利用较少的资本投入研发,是理想的创业模式”云云。我不得不说,要么是我们的法律对山寨行为太宽容,要么就是做山寨的人太狡猾,谁都看出来他在山寨却根本没有任何侵权行为。
过去汽车领域也有不少山寨的现象,但业内人士都羞羞答答地不愿高调承认,或者叫参考,或者叫借鉴,说得含蓄一点还可以叫致敬,这些都是造型设计界常用的说辞;而在工程方面,说得最直白的也就是“逆向”了。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年代里,“逆向”是所有工厂里工程技术人员的必修课,曾经我们引以为豪的“红旗”、“212”等等无一例外都是逆向工程的产物。不必纠结,想想那时的条件和所处环境,不仅需要理解,也确实可以理直气壮。
在加入了WTO并在专利权、著作权保护方面与国际接轨之后,我们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即便还有逆向这种事情,也要“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一方面是法律责任,另一方面也是面子问题——就算是本土的小公司,但凡是搞汽车的企业怎么都算是有头有脸的,研发一款新车型,最少也要投入几个亿,多的话几十亿都打不住,所以面子功夫要做足,即使做了山寨的事,也希望把山寨的痕迹尽量抹去。
搞传统实业的人还是太保守,在现在互联网精英们看来,这都不是事儿。不久前我们看到一款高调亮相的“中国版特斯拉”,关于它的来龙去脉自己去网上搜吧,已经有相当多的网友把它剖析得体无完肤了,我不想再向它的伤口上撒一把盐了。我只想知道,像“游侠”这样的互联网造车项目为什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电动车,我看也是电动车的水太浑了。
首先这个领域是热点,本来是比内燃机汽车还要早的技术却被定义成“新能源”,上有政策扶植和财政补贴,下有媒体追捧和公众跟风,所以用“互联网思维”想一想就会知道,造电动车才更容易忽悠投资人。再有就是造电动车对于不会造汽车的人来说更容易一些,看看满大街上那些惟妙惟肖的老年代步车就知道了,我见过完全仿真的“smart版”老年代步车,心中只是默念:smart也就只有坚持用内燃机才不会被这些山寨货取代。
但是,看看特斯拉,你以为造出一辆好的电动车真的很容易吗?不管用什么动力单元,只要它是汽车,想山寨出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互联网时代,成功似乎是可以复制的,所以才会山寨横行,有人甚至连产品发布会的形式和穿衣搭配都会去山寨乔布斯,那么,山寨一辆特斯拉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我才不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山寨行为,我只是想说,如果想山寨汽车的话,懂不懂互联网两可,但陈家瑞主编的《汽车构造》和余志生主编的《汽车理论》一定要先买两本来好好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