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甲
导语:巴黎50年来的变化大都却是一种静悄悄的演变:城中的建筑物更洁净、明亮了,空气比60年代更清新了,贫民窟早已没了踪影。
1964年的早春,中、法冲破了阻碍建立了外交关系,笔者在当年的深秋踏上了去法国学习、进修之路。想不到,50年竟似“弹指一挥间”,转眼就到了2014年。这一年,本人有幸又一次到法国进行了12天的自助游。过去对法国曾有过一些感性的认识,这次除参观游览还特意关注了巴黎人的生活、物价,做了一点记录,虽只是浮光掠影过程中不多的一点感知,但联想多年来的变化和我们自己的情况,颇有了点物换星移之感。
生活费用不比北京高
在巴黎的10来天,我和老伴居住在凡尔赛门附近的一家酒店,那地点相当于北京二环外不远的地方。这个酒店最多可称为是二星级,但却有一大好处,屋内的电炉、冰箱、锅、盘、刀、叉等厨具、餐具应有尽有。这样,每日的饭食大多就成了我们自己料理的事情,免去了不少在外面就餐的费用。而距酒店约100米的地方有一家生活超市,自然就成了我们隔三差五去采购的地方。请看我们购买生活用品的流水账:
法国人最常吃的主食棍式面包,一根0.65欧元(2014年5月,欧元兑8.76元人民币,而到了12月1欧元则贬到只能兑7.7元);一盒6只装的鸡蛋1.73欧元;一组四方联的酸奶1.58欧元;一包一公斤装的多种冷冻蔬菜1.23—1.42欧元;一袋2公斤装的西班牙小橙子1.49欧元;一瓶1.5升的依云矿泉水:0.5欧元;由三板组装在一起、含量为70—90%的黑巧克力:2.64欧元……。
一直过惯了简朴生活的我们每次到超市花个十几、二十多欧元买上一大包食物,差不多就可以满足我们四、五天的生活需要。依据在巴黎10多天的实际体验,像我们这样的老人如在家里自己开伙,看来每人每个月100欧元的伙食费足矣,与我们在北京的生活费可以说所差无几。
再说说50年前的法国生活。那时我在外省的大学里学习时的伙食费每个月为150法郎左右(1960年代中期,1美元约等于5法郎左右),应当说伙食是不错的。而那时法国人的最低工资约为400法郎左右,也大致可以满足三人过较低的生活水平。而据在巴黎已居住了二十多年的朋友告知,现在法国人的最低工资约为1200欧元,平均工资约2200欧元。可见,今天法国人的生活又有了较大的提高。1960年代的巴黎,二战后已有了较大的发展,除了郊区尚有一部分外籍移民居住在贫民窟里,应当说绝大部分的法国人已过上了小康或中产阶级的生活。二战后的法国,人们早已享有了一人一票的选举权,加上没有了为吃饭而发愁的问题,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后来在西欧国家发生不了马克思曾预言的“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主要原因。
巴黎房价不算贵
人最重要的生活所需除了吃饭大概就是住房了,故此次重访巴黎,对于当地的房价也是我留意的一件事。通过我们居住酒店附近的房屋中介,我注意到,周边房子的标价:一间约37—38平米(以下均为使用面积,加上30%约等于我国计算的建筑面积)的单间公寓房20多万欧元;而一套二室一厅70—80平米的单元房约40—45万欧元。巴黎的房价与北京有相似之处,即市中心地区的价格相当高,约7000欧元一平米,特别是富人区的房价又比别的区域高。而其他的区域则约为4000—5000欧元一平米。
再看看大巴黎范围的情况:如位于巴黎北郊的瓦勒德瓦兹省,一套二室的公寓房的价格16.1万欧元,而在巴黎南郊的埃松省和东南郊的塞纳-马恩省,一套两室一厅的公寓房18—20万欧元。如与法国人的平均工资比起来,应当承认巴黎的房价是低于北京房价的。
除了上面谈及的房价和物价外,巴黎的服务类费用则高出北京许多。例如,我们于5月22日入住的酒店虽谈不上高档,每日的住宿费为88欧元,约合人民币近800元,比北京大概要贵一倍。
巴黎的交通费用,一张地铁票1.7欧元,一次购10张可便宜些。我们乘出租车从圣拉扎尔火车站到蒙巴那斯火车站,一共约6、7公里的距离,花了12欧元。
在巴黎的餐馆就餐,最便宜的要算亚洲人开的快餐店。例如,在中国人开的店里,吃一碗面或炒饭外加一个汤或饮料约8—10欧元;在麦当劳快餐店,一个汉堡6—8欧元,一小杯可乐1欧元。而在法国人开的餐馆里吃一顿十分简便的正餐就要贵一些:一小盘开胃菜,一块鳕鱼,加上面包与水,花费了25.4欧元。
我们在北京的餐馆享用同样的饭菜大概用一半的费用即可做到,且还更丰富些。
巴黎不变中的大变
作为一名一直靠纯工资生活了一辈子、且退休了多年的老人,今天终于也可以拿着积蓄和退休金 “一掷”三四万元到巴黎自助游一趟,这是过去所不敢想象的。回想1983年初笔者曾到巴黎做学术交流,那时除在国内60多元的工资照发,国家给的补助每天仅外汇人民币1元,哪可能有顺便去游览观光一下的兴致。看看今天北京的高楼大厦,看看今天中国人在巴黎“春天”、“老佛爷”超市排队抢购名牌商品的场景,至少说明了我国自改革开发以来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巴黎呢?50年过去了,乍一看,巴黎似乎还是那个巴黎,但仔细探寻一下,却发现,巴黎的外观虽变化不大,但整个城市维护的却很好,法国人对自己历史和文化的珍视真令人叹服。如果说30年来中国的变化让人看到了什么叫“突飞猛进”的话,那么巴黎50年来的变化大都却是一种静悄悄的演变:城中的建筑物更洁净、明亮了,空气比60年代更清新了,贫民窟早已没了踪影,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更高了。但另一方面,由于近期经济的不景气,失业率的增高,外来移民的涌入,使得法国的安全形势明显比不上1960年代。
回过头再观中国,30年过去了,虽然经济来了个大发展,但贫富悬殊、生态破坏、道德沦丧也让人瞠目结舌。所以,一个国家要想在经济领域赶上或接近发达国家并不太难,只要努力奋斗三、五十年就能达到。但要建成一个文明的现代国家看来却至少非有百年以上、几代人的努力不可。
(作者曾就职于外交部翻译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