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现学
【摘要】深圳市龙岗区推出的“社区民生大盆菜”,从老百姓身边小事、实事着手,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办就办好,让老百姓不断有获得感,同时通过激活基层自治细胞,实现了基层治理的方式变革,是健全基层治理体系的有效尝试。
【关键词】社区民生大盆菜 龙岗 基层治理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加强基层治理,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新格局,最重要的就是回应好、解决好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诉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深圳市龙岗区推出的“社区民生大盆菜”改革项目,通过机制再造、流程优化,不仅精准地解决了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得到群众普遍认可,更重要的是通过激活基层自治细胞,实现了基层治理的方式变革,是健全基层治理体系的有效尝试。
改革背景:
政府花费大量财政资金却买不到一个“好”
近年来,龙岗区为加强社区治理、落实民生服务,进行了不少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着民生实事项目与群众诉求和愿望对接有差距的问题,结果是民生工作没少做,社区居民认同感、参与度却不高,“政府买了单、群众不买账”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在全区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治理网络,但民生服务的盲点、漏洞依然还有不少。究其原因就在于做民生工作的方式方法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模式:传统体制下民生项目的筛选、实施、督办基本上都是由上级政府主导进行,群众被视为接受社会治理的群体而导致表达诉求渠道较少,往往只能被动接受;上级政府囿于精力、财力等原因也只能“抓大放小”,覆盖面有限,因此无论是民生工作选项,还是民生工作过程乃至成果,作为受惠主体的群众,事前不知、事中不晓、事后不觉,政府花费大量财政资金却买不到一个“好”字。为改变这一状况,经过前期充分调研,龙岗区在2015年改革中推出了“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
改革举措:
建立居民“点菜”、政府“买单”标准化流程机制
龙岗是客家人聚居地,“社区民生大盆菜”名称创意就取自客家地区百姓逢年过节集聚相庆、分享美好生活的方式,盆菜里不仅有“山珍海味”,也有“萝卜青菜”,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众人需求。“社区民生大盆菜”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居民“点菜做菜”、政府“买单”的方式,对社区群众迫切需要、普遍关注的小事、急事、难事,通过施政方式的微改革、微创新,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办理,真正实现社区居民“我的事情我做主”。
一是构建了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出台《龙岗区“社区民生大盆菜”改革项目暂行办法》《龙岗区“社区民生大盆菜”改革项目专项经费实施细则》,坚持在社区综合党委领导下,由社区居委会主导,街道办作为项目实施指导主体,对项目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形成了标准化的“一菜一单、一单一方、一方一厨、一菜一评”操作规程:“一菜一单”指项目类型、名称、服务对象及需求实现清单化;“一单一方”指项目实施要按程序制定详细计划,并按步骤落实;“一方一厨”指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明确街道办事处的责任主体地位,分解责任到人;“一菜一评”指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做好过程监督,结束后要做好整体评估,完善全程立体式监督体系,注重突出居民自治。
二是构建了居民“点菜做菜”的路径。“大盆菜”项目由居委会负责在社区范围内广泛征集,项目的确定由社区和谐共建促进会(居民议事会)讨论票决,项目的审定由街道召集的专家论证团队进行评审,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主体确定为街道办事处。鼓励各街道实施项目在遵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鼓励有条件的社区自行组织实施项目,在制度层面上保证社区居民的“话语权”,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三是形成了快速落地实施的机制。在坚持“专项核算”、“于法有据”、统筹安排的基础上,坚持安全高效、流程从简,街道上报到区民政局后5个工作日必须完成审核并报区“大盆菜”专责小组会议审定,区财政局15个工作日完成经费下拨。最大限度地保证“大盆菜”项目快速征集、快速决定、快速实施落地。
四是强化了全过程的监督评估。项目完成后,各街道办事处组织辖区“两代表一委员”、社区党员、居民代表、业主委员会成员以及有关项目专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在整个过程中,所有项目坚持“四公开”原则,即项目征集公开、确定公开、实施公开和效果公开,并接受“两代表一委员”和居民群众的监督。
改革成效:
解决了群众难题,激活了基层自治功能
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介和项目推进工作,目前全区各街道已完成三批“点菜”“定菜”活动,共申报项目2405个,总金额约为3.13亿元,已完成项目390个,已开工实施项目1214个。“大盆菜”项目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自我做主、政府出资”带来的便利和实惠,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社区居委会“边缘化”“空心化”问题也得到了明显改善。项目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激活基层自治功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是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探索了新实践。改革破解了政府包办、“抓大放小”、难以匹配群众需求的局面,以老百姓身边小事、实事为切入点,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回应群众利益关切中推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同时,“大盆菜”项目强调“民事民议民定”,畅通了民意进决策的渠道,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二是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探索了新路径。项目坚持在社区综合党委统一领导下,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从“政府配菜”向“百姓点菜”转变,形成了多元主体协同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改变了以往政府部门单打独斗的窘况。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导这一项目的推进,重新激活了居委会人员的工作热情,有力促进了居委会自治功能的发挥。
三是在激活基层自治细胞功能方面探索了新方法。基层社区治理取得成效的关键是找到激活社区内各类主体间互动的动能。长期以来社区内这些组织缺少供给养份的“面包”,通过政府部门预算注入资金,同时明确支出范围,可以说是注入了激活这些细胞的正能量。另外,通过程序设定以及过程协商,也搭建起基层民主协商的共治平台,体现了“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界定了自治的目标取向。
(作者为中共深圳市龙岗区委书记)
责编/ 杨鹏峰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