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玲
巴西劳工党执政12年来,推行“有质量增长”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就巨大。但近年来,因内外形势变化,执政困难增加。2014年10月,罗塞芙总统连选连任,但优势较微弱,2015年又连续多次爆发大规模的全国性反政府示威游行,抗议巴西石油公司腐败和经济衰退,要求弹劾罗塞芙总统,甚至有激进者高呼“军队干预”。一时间,劳工党政府执政面临空前挑战。
矛盾叠加,引发危机
第一,经济深陷滞胀。过去十年,作为南美最大经济体的巴西,依靠初级产品出口和以收入再分配带动的消费信贷,实现经济较快增长,2004—2008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4.8%,人均GDP从3087美元跃升至12863美元,被誉为新兴市场“宠儿”。但是经济上行时,巴西经济结构没有及时调整和升级。近年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等影响,对外贸易盈余不断萎缩,外贸、财政出现双赤字。同时,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量资本从巴西流向发达经济体,巴币雷亚尔面临持续贬值压力,反过来更加剧外资出逃速度,巴西赖以生存的外资减少;在进口需求保持旺盛的背景下,本币贬值又推高进口成本及通货膨胀。由于通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利率的上调,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消费增长乏力。外贸、消费和投资三大引擎几乎同时失灵,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2014年仅增长0.1%,预计2015年经济负增长0.58%。“屋漏偏逢连夜雨”,2015年巴经济开局不利,又遭遇80年来最严重旱灾,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圣保罗等大城市出现“电荒”和“供水危机”,百姓生活受到影响。
第二,巴油腐败案震动朝野。巴西石油公司(巴油)贪腐案自2014年曝光后持续发酵,目前已从侦查阶段进入司法调查阶段。据称,巴油与国内几大工程建筑公司串通,通过收取巨额回扣向劳工党等政党提供政治献金。劳工党在2003—2013年间从巴油获得1.5亿至2亿美元的合约回扣。这是继2005年“大月费案”后,劳工党政府又一起腐败丑闻,涉及政要之多,涉案资金之巨,史无前例,引发巴西社会“地震”。反对党借机联合媒体深挖此案,剑锋直指罗塞芙总统和劳工党核心层。目前虽无证据指证罗塞芙总统直接涉案,但其作为时任巴油董事会主席,仍难免受质疑,民意支持率急剧下挫19个百分点。
第三,激烈党争加大执政掣肘。在反对党频频向政府发难的同时,劳工党领导的中左翼执政联盟各党因理念多元、诉求庞杂,政治博弈激烈。在2015年国会参、众议长选举中,劳工党未能与最大盟党民主运动党达成协议,劳工党众议长候选人落马,参、众议长均落入民运党之手,劳工党因此失去国会主导权。罗塞芙与副总统、民运党主席特梅尔的矛盾也因众议长选举公开化。特公开抱怨罗将民运党边缘化,以退出执政联盟相威胁。民运党还不满劳工党推动检察机关对参、众议长涉嫌巴油贪腐案展开调查,以在国会不支持甚至否决政府削减预算等提案作为反击。盟党交恶和府院斗争升级使劳工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第四,新兴中产阶级变革诉求未得到满足。劳工党以反新自由主义旗帜赢得大选,上台后倡导经济发展兼顾社会公正,推行包容的社会政策。执政十多年来,劳工党利用经济稳定增长的有利时机,加大扶贫力度,使2900万人脱贫,新增中产阶级4000万,中产阶级占总人口比例达52%。日益扩大的中产阶级对参政议政和提高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的诉求不断高涨,而囿于体制、利益集团、保守势力等多重羁绊,劳工党推进政治体制、财税体系和教育、福利等社会领域改革几无进展,导致新兴中产阶级不满和焦虑情绪上升。在最近这几次大规模群众示威游行中,中产阶级是主体力量。
重拳出击,力挽狂澜
其一,节流开源。为应对经济困局,罗塞芙政府一方面采取紧缩经济政策,削减财政预算350亿美元,压缩社会福利开支,取消社保税和工业税优惠;另一方面提高电价等公共服务价格,上调金融交易税,开征燃油税。
其二,加强内部团结。罗塞芙总统和劳工党加强与民运党等盟党的沟通,吸纳更多盟党部长进入政治协调核心团队,邀请前总统卢拉协助调解执政联盟内部矛盾,改善同反对党关系,巩固阵营。
其三,加大反腐力度。罗塞芙在“3·15”大游行后第一时间向国会提交反腐败法案,以平息民怨。法案内容包括加大对非法获利、收受非法政治献金行为惩处力度、收缴非法获利的财产、禁止任何有违法记录的人担任公职等。巴西媒体称之为“史上最严厉反腐法案”。
涉险爬坡,前路坎坷
首先,巴社会不稳定因素确有增多,但政局不至于出现大的动荡。目前看,劳工党连续执政12年,损耗渐显,因腐败、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等问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诟病,社会凝聚力削弱。随着巴油贪腐案调查的深入,该党的公信力还可能进一步下降。其次,劳工党政府虽减贫成效显著,但巴目前仍是世界上贫富分化最为悬殊的国家之一,还有1640万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城市贫民窟,贫民窟暴力贩毒活动猖獗,治安形势不容乐观。此外,因经济低迷,居民收入增速远低于通胀,部分中产阶级面临“返贫”威胁。当前,巴进入新一轮社会矛盾多发期,反对派不失时机煽动民众不满情绪,不排除发生新一波抗议活动的可能。
然而,巴西自1985年重启民主化进程以来,历经多次大选,左右翼政党轮替,民主政体不断巩固,在现行体制内争权是朝野基本共识。同时,劳工党多年执政,组织架构不断完善,干部力量有所扩充,已成为巴西实力最强、拥有资源最多的政党,具备较强控局能力。巴油腐败案虽沉重打击劳工党,但也牵涉民运党甚至反对党社会民主党等巴西多个重要政党大佬,利害关系盘根错节,反对派欲利用巴油腐败案弹劾罗塞芙总统恐非易事。
其次,经济调节空间有限,短期内难有起色。一方面,巴西经济增长放缓,财政吃紧,扩张性财政政策难以为继。为遏制滞胀,罗塞芙政府被迫实施紧缩政策,连续三次上调基准利率,控制公共支出,提高税收,但紧缩政策势必导致生产不振、消费低迷,使经济进一步趋冷。另一方面,为扭转经济颓势,罗塞芙有意推出第二轮刺激计划,但因财力不支,必须削减公共开支,方可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罗塞芙政府经济政策面临或“放”或“缩”的两难选择,但无论采取何种政策,短期内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较快增长的目标难以两全。
第三,拉美左翼执政遭遇瓶颈。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伴随全地区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恶果的深刻反思,左翼在拉美多国执政并取得较好业绩,多实现蝉联。近年来,不少左翼执政国家频曝腐败丑闻,经济增长乏力,社会矛盾凸显,朝野对立加剧。近期巴西爆发全国性群众示威活动、委内瑞拉局势持续动荡、阿根廷大规模“静默”游行等一系列情况,折射出拉美左翼替代新自由主义模式的探索进入瓶颈期,面临越来越大的内外压力,发展前景中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拉美局)
(责任编辑:魏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