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年引领中非关系走向未来

2015-09-10 07:22张凯
当代世界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非青年人非洲

张凯

3月底,坦桑尼亚渐入雨季,坐落在该国北部的阿鲁沙被郁郁葱葱的林木包裹着,不远处的梅鲁山耸入云端,守望着这座如诗如画的城市。2015年3月28—30日,由中国共产党和坦桑尼亚革命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在这里召开,来自中国和38个非洲国家的数百名青年代表及青年企业家在此聚首,以“传承友谊、携手共进”为主题,围绕“中非关系传承与发展——中非合作论坛15年”、“中非关系——青年的参与、发展、建议”和“民间力量在中非关系中发挥的作用”三个议题展开讨论,其间还举办了“中坦青年企业家经贸论坛”。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非盟轮值主席、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出席了论坛开幕式。

政治,让传统友谊永存

中非传统友谊是由双方共同的历史命运造就的。反抗殖民压迫、争取国家独立、建设美好家园,这些共同的命运与梦想将中国与非洲大陆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中国曾在政治、经济和道义上给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以支持,曾在自身经济较为困难的情况下给非洲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曾用血和汗铸就中非友谊的象征——坦赞铁路。面对西方国家的孤立,是非洲国家与中国站在了一起,是非洲国家运用团结的力量将中国抬进了联合国。在冷战对抗的残酷年代,国际政治充斥着为争夺权力而斗争的现实主义倾向,但中国与非洲却在如此艰难的岁月中结下了深厚而真挚的友谊。

如何让革命年代积累的传统友谊在和平的新时期传承下去,是中非双方面临的共同问题。坦率地讲,进入新时期,中非经贸合作一路高歌猛进,双方合作的领域得到不断拓展,各层次的交流得到不断提高。然而,革命岁月锻造的那种激昂的团结意识、朴素的真挚友谊却并没有像经济交往那般水涨船高。这中间不乏老一辈领导淡出历史舞台、西方媒体对中非合作的抹黑以及中非交往中产生的问题等因素困扰,但最为关键的恐怕还是中非年轻一代彼此缺乏足够的认知和了解,要么信息缺失、要么信息失真,导致中非青年一代的共同命运感并没有历史上那般深厚。

中非合作要延续、要深化,依靠的还是青年一代。中非传统友谊需要靠青年一代薪火相传,这也是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召开并形成机制的初衷所在。正如王家瑞副主席在开幕式致辞中所言,“中非合作是中非共同发展的助推器,中国之所以发展到现在,离不开非洲兄弟对我们的帮助,不是中国人自己有多聪明多勤劳,而是我们和非洲共同铸造了中国的今天。中非关系的未来在于青年,我们希望青年能够传承友谊,把中非合作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峰”。王家瑞副主席的寄语引来会场青年人的热烈欢呼和阵阵掌声。

如果说有谁还能在非洲代表一个时代,那么非91岁高龄的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莫属。这次穆加贝总统以非盟轮值主席身份参加论坛开幕式。他用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中非关系的历史真相——“患难见真情”。当然,这种真情从来没有进入历史博物馆,它从革命岁月一直延续到中非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在非洲大地,很多国家的项目都是中国援建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中国是一个真朋友,一个患难见真情的朋友。”话音未落,会议厅便响起了热烈掌声。最后,这位令人崇敬的非洲英雄抬高了嗓门,语重心长地对着会场所有的年轻人说,“生命是有限的,我不能超越生命的极限,希望你们(青年)能把中非合作事业继续推进。”

毛泽东、尼雷尔等老一辈领袖的名字不时在会场回荡。这些伟大领袖是中非青年共同的历史记忆。承载着这些记忆,中非青年欢聚一堂,探讨如何让中非传统友谊代代相传,如何在中非合作中更好发挥青年人的力量,如何让这代青年人创造属于自己的中非友好合作篇章。艰苦的革命岁月,中非青年曾用血水浇筑起双方团结合作的传统友谊;斑斓的和平年代,新一代青年同样可以用汗水把中非传统友谊延续到国家建设中。“非洲万岁、中国万岁、中非合作万岁”,中非青年领袖们的呐喊声响彻阿鲁沙恩古多图酒店的会议厅。他们在向主席台上的老一辈领袖承诺,中非传统友谊会通过一代一代的青年而永存。

经济,让互利共赢永续

非洲,这片生机盎然的大陆曾遭受西方长达几百年凌辱,陷入极度黑暗的深渊。自地理大发现以来,西方大国从贩卖黑人奴隶到直接对非洲殖民,再到1884年柏林会议实现对非洲大陆的彻底瓜分,这片广袤的土地渐渐沦为西方的殖民地。二战后,非洲国家相继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政治上的独立,但在经济上仍然严重依赖西方。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掌控的国际金融机构,在对非洲开展援助时,无不附加严苛的政治条件。政治上的独立并没有换取非洲与西方国家在经济上的平等合作。

中非合作从一开始便有别于非洲与西方的互动模式。中国强调与非洲平等合作,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这也是中非传统友谊能够在新时期得以延续的原因所在。肯尼亚代表团团长克里斯托弗·罗伊曼在会场坦言:“非洲曾经受到西方掌控,而当中国进入非洲后,非洲产生了积极变化。与十年前相比,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的确,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不仅在悄然改变着这个大陆,而且也在改变西方大国对非洲大陆的悲观论调,使其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姿态认真对待非洲的发展。

新世纪以来,中非经贸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非贸易规模由2000年的100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2219.9亿美元;2000年,非洲每出口100美元商品,卖到中国的只有3块多美元,如今将近20美元;自2009年起,中国已连续六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00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累计只有5亿美元,2014年已近300亿美元,仅2014年一年就新增对非投资39.9亿美元。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正日益成为中非双方政治上团结合作的坚实基础。

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离不开中非青年的广泛参与。正如坦桑尼亚外交部长门贝所言,“目前中非经贸合作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青年企业家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非洲很多国家正从资源开发型产业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这需要青年人为国家的政策制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帮助。他们的先进思想和创新能力将在未来中非商贸领域中发挥得更加充分。”正因为此,第三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专门开辟出一片小天地,举办“中坦青年企业家经贸论坛”。来自中非双方数百名青年企业家参加,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围绕贸易物流、矿业能源、农业、建筑建材、工业设备、基础设施、旅游文化、金融投资、法律和商业咨询等议题展开讨论,共话商机。

与会青年企业家普遍认为,非洲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本,中国产业正处于升级换代阶段,中非经济合作仍具有很大提升空间。坦桑尼亚前能源与矿业部部长穆亨戈在致辞时表示,“非洲地区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人力资本是未来非洲经济的最大优势。如何将人力资本转化成青年人的充分就业是非洲面临的巨大挑战。非洲既需要承接中国的产业与技术转移,更需要培育本地创新,发展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与空间技术,希望寄托在中非年轻一代的交流合作。”中非民间商会副会长陈林也认为,“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互补优势极强,符合产业转移与优势要素相结合的原则。现在,中国企业走进非洲,嫁接优势,正是中非共享全球经济发展成果的极好时机。”相信,一代一代的青年将传承着中非传统友谊,让互利共赢的中非经济合作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永续。

人文,让民意相通永驻

行走在田间地头的中国援非农业专家、穿梭于灌木丛的中国援非筑路工人、身着白衣大褂的中国援非医疗队构成非洲大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他们构筑了中非民意相通的牢固基础。然而,与热络的中非政府间合作相比,民间交流仍是中非合作的短板。鉴于此,此次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结合第三议题举办了“民间交流与中非关系对话会”,与会青年就“如何加强中非民间交流与合作、夯实中非友好的民意基础”进行了研讨。

近年来,中非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合作程度不断加深,但中非民间的交流与沟通却显得相对滞后,导致中非民众对彼此形象认知产生了诸多隔阂。特别是随着中国企业大举进入非洲开展投资,一些西方国家感到动了自己的“奶酪”,西方媒体也跟着进行歪曲报道,使中国的国家形象在部分非洲民众心中留下“不良印象”。而在非洲经商的一些中国企业则认为,非洲员工不仅素质和劳动技能低,而且敬业精神不够。这些负面认知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非友谊的传承,中非合作的深化。

与会的一位中方学者坦言,“如今,非洲的一流学生首选的海外留学目的地仍然是欧美国家。虽然中国人在非洲已有逾百万之众,在非洲投资兴业的中国公司已多达2500多家,但在非洲的大学里仍难觅执教的中国教授,在非洲的传媒和刊物上也难听到中国声音,在非洲的城市和农村更是难觅中国的NGO身影”。针对民间交流和民意沟通问题,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季平认为,除政府间的官方对话外,中非学术界、商界、民间组织、智库等各层面应拓展对话渠道,就发展经验,特别是减贫经验和制造业发展经验,以及执政理念和改革路径、模式进行探索和交流,并争取形成多边或双边交流机制。

中非关系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非期间,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重要演讲,用“真”、“实”、“亲”、“诚”四字概括新形势下的中国对非政策,其用意也是要使中非友好深入民间,构筑起中非民意相通的坚固桥梁。

在构筑中非民意相通的桥梁上,青年人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然而,也恰恰是青年人容易受到西方媒体歪曲宣传的误导,从而无法客观看待中非关系。南苏丹人解代表皮提亚·尼亚姆布在会上表示,“由于语言障碍,非洲青年的涉华信息大多来自西方媒体,缺少同中国媒体的直接沟通。希望非中通过共同举办媒体、文化等方面的论坛来加强相互了解,促进理念交流。非中青年就个人价值实现、社会治理等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助于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共同发展。”鉴于此,加强中非民间特别是青年人的交流,对推动中非关系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加强青年人的交流,在2012年7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实施“非洲人才计划”,2012—2015年三年内为非洲培养3万名各类人才,提供1.8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扩大包括妇女、青年在内的中非民间友好交往。2015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5周年,以此为契机,中国共产党在第三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上承诺,未来三年将邀请1000名非洲青年访华和到中国研修。这些举措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非青年之间的交往,提高彼此在对方青年心目中的形象,使中非民意相通通过青年人的交流交往得以永驻。

结语

3月29日下午,中非青年代表在阿鲁沙恩古多图酒店不远处的一片绿茵地上种下60株非洲稀有树种。当地园林专家表示,这种树从幼株到成材需要60年的时间,希望中非传统友谊也能像这树一样常青。

临近傍晚,会议中心座无虚席,中非青年代表用热烈的掌声通过《阿鲁沙倡议》。第三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在万岁欢呼声中落下帷幕。出席论坛闭幕式的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周长奎说,《阿鲁沙倡议》的发表是论坛的重要成果,彰显了中非青年深化互信、加强合作、携手共进的决心与愿望。东道主坦桑尼亚副总统比拉勒表示,与会的非洲青年领导人在会议期间讨论了很多非洲青年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对非洲大陆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坦桑尼亚将同非洲其他国家一道继续支持中非青年的交流往来。

3月30日清晨,来自四面八方的中非青年代表们依依惜别,他们承载着“传承友谊、携手共进”的使命准备启程回国。这不禁让人想起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主席对青年人的勉励:“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中非友谊何尝不是如此,需要的正是一代一代青年人的传承。中非关系的未来更需要一代一代的青年人来引领。

(责任编辑:魏银萍)

猜你喜欢
中非青年人非洲
An Uncommon Trip
非洲村庄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中非合作
新的一年中非关系昂首向前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材料作文“做一个Nice 青年”导写
中非合作迈入新时代
以“八大行动”谱写合作新篇章
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