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想与反馈的高度契合

2015-09-10 16:17张聆萍
新闻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现代性信任

张聆萍

【摘要】本文就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所著《现代性的后果》的核心内容作了深度释义,并对其进行脉络化分析,将现代性问题拆解为单个重点,并加以整合形成一个宏大且明细的架构,以便细致深入了解作者的视角。

【关键词】现代性域脱象征影响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科学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生产力发展不仅使整体性宏观社会结构和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动摇了启蒙时代以来的社会认知标准,价值取向及信仰体系,西方社会陷入一片困惑。万变的社会、学术思潮的碰撞冲击,使吉登斯深感当代社会变化是从社会制度到个人心理的总体性变化,基于此,他新的角度、夯实的理论架构、极具推想意义地阐释了现代性思想,并对西方社会思想界各种学派的批评性总结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论述,促成其名震业界的主要理论。

在现代性问题上,并非像许多社会理论家所解释的那样:“是有一个总的发展方向,并受着某种具有普遍性的动力原则所支配的结果。”相反,吉登斯认为,“现代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我们抛离了所有类型的社会秩序的轨道,”①形成了新境界的新生活形态,即高度现代化进程加快,使得原始自给自足型守旧发展借由信息化无限粘连成“地球村落”并渗透左右着构成村落的每个板块。这一过程的基本特征是断裂或非延续性。

作为支撑的论据,立论有三:首先,相比于前现代体系的变迁程度,吉登斯所推想的现代性时代来临的绝对速度远高于其他,且动力机制更强,技术的极速发展就是最好例证,其渗透范围也是无法估量的;其次,社会巨变的浪潮席卷整个地球,现代社会的变迁范围已不再局限于某一区域,而是如蝴蝶效应般振动全球。哪怕最为孤立的个人借由技术窗口也能获知天下,独坐家中轻触按钮就能开展国际贸易……尽数体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第三,现代制度的固有特性并不能简单地从此前的历史时期里找到,例如,民族国家政治体系需要被重塑,许多“外壳制度”不再能够充分完成过去被赋予的任务。就是这些因素促成了现代性从传统社会秩序中分离出来的断裂。

现代性的断裂带来了地域性变革以及跨时空的社会联系的横向延伸,使其正内在地经历着时-空的延伸和分离过程,这构成了现代性的重要特征,即世界范围内社会关系得到强化。具体来讲,不同于前现代文化对于时间计算的不精确,时钟的出现,体现了一种“虚化”时间的统一尺度,时区更使全世界标准化,每个人都遵循着精确的计时体系,新年变成了全球性事件。与此同时,精良的全球航海图催生了世界地图,让空间“独立”于任何特定地点地区,打开地图一望便知城市分布、国家边界,结束了地缘无知的状况。如果说在时空总一致的前现代社会,社会生活的空间维度多受地域性活动支配(“在场”),那么,“现代性的降临,通过对‘缺场’各种其他要素的孕育,日益把空间从地点分离了出来,”②虚拟网络建构“缺场”平台,无需出门,鼠标一点,即可“非在场”满足日常真实在场的需要。基于此,吉登斯把时间与空间从传统社会中的相互绑定相互协调中分离出来,作为阐释现代性动力首要来源,也是脱域过程的初始条件。当然,辩证的时空分离,也会产生一些对立的特征,例如,火车运行时刻表就是分离再结合的表现,正因为是对时-空秩序的规划,才许可火车、乘客、货物之间复合调整穿越广袤的时空轨道。(见图1)

在时空延伸分离的前提下,吉登斯提出了现代社会系统存在脱域机制,他认为:“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地域性关联中脱离出来”③,虽脱离但不孤立,本身内在架构其属于自己的域,换言之,即便社会关系被剥离成极小的抽象个体,每个个体背后都背负着支撑系统,主要表现为象征标志和专家系统。

“象征标志指相互交流的媒介,能将信息传递开来,用不着考虑任何特定场景下处理这些信息的个人或团体的特殊品质,最显著的代表是货币。”④吉登斯认为:其具有“纯粹商品”的作用,使交换成为可能,但货币作为抽象象征,它的变动包含国家的干预,国家是货币价值的担保者,好比银票,只有国家能使债务债权在数量不定的交易中处于平衡,而“货币”作为脱域机制中的因子,是深入空间整体延伸所不可或缺的。此外,现代社会系统还存在由技术成就和专业队伍所组成的专家系统,编制着我们生活的博大范围,且此系统是建立在非专业或外行对“专业知识基础”的无知、模糊不清、片面理解之上的。坐在家中,虽然明晰原则上房子有倒塌的可能,但我们不会担心,因为我们信赖建筑师和建筑工人所做工作,即便我们一无所知建屋筑房的规则。生活处处充斥着专门知识的环境,像汽车的设计和制造,高速公路,交通信号等,无不验证了:实际上我们并不是信任“专业人士”的能力,而是“信任他们所使用的专业知识的可靠性,而这些知识恰好是我们自己不能详尽验证的专业知识。”⑤此外,对于外行人士来说,还存在能够加深信任程度的保护机构,如专业协会颁发的机械许可证书、或绿色食品认证,诸如此类。

脱域作为抽象架空机制,他的现实意义需要建立在“信任”基础上,你信任价值相等,货币才能流通,信任老师的专业知识,才会听课学习。但信任在很大程度上高度依赖于体系之代理人或操作者的品行。我们选择的信任对方而不被忽悠的保证有两个:不仅需要此人在“职业道德”上靠谱,又要提供专业的行业知识(当且仅当非专业人员无法有效知晓的知识)及准确的技能表现,身份和知识的合法性缺一不可。既然最后保证的落脚点是灵活机动的人,而人本身受自身系统的影响,就存在不被信任的风险,归纳推理,那么在脱域体系中,信任与风险就是相互交织,不能独立而活。一方面,信任可以降低风险,加深“本体性安全”(大多数人对其自我认同之连续性以及对他们行动的社会与物质环境之恒常性所具有的信心)。生活在稳定情境之下的人们借由信任机制的平衡,降低了疫病、洪水等自然灾害,也弱化了由土匪、强盗掠夺而引发的不安。如卢曼所言,“你深信你的期望不会落空,相信政治家们会力图避免战争,相信汽车不会坏掉,没有对突发事件的漠视你就不能生存,你必须大致忽略那令人失望的可能性。”⑥在这方面,吉登斯还提到,在抽象体系的交汇口,连接非专业人士与信任关系的“当面承诺”也会助力降低风险增加信任。“当面承诺”通常表现出明白无误的可信任性与诚实性,伴随着镇定自若的专业态度。实际上,当面承诺是隐含因子的表达,就是除去专业人士本身,其专业化着装、标准化动作、严谨的表达等隐性气场散发的专业性。法官穿法袍持法槌正襟危坐审判席庄重的审慎、空姐的随和与稳健的笑容、医生与银行柜员的职业装束,在服务消费者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信任本身亦蕴含着风险。生活在现代性社会中的人们,又不得不对这种抽象系统的可靠性保留某种理性的怀疑与审视。一旦发现可以肯定怀疑的因素,那么已经建立的信任就会沦陷,如上海法官集体嫖娼所引起的社会恶论般,造成人们可能决定中断与专业委托人的关系,可能决心寻求自我认同继而进行知识的更新,但是专业知识相互交错,不存在全能的专家,那么最终的结果就会沦为存在性焦虑。(见图2)

吉登斯认为,现代性之所以有今天的状况,是人类对社会理解的产物,人类按照自己的预期与构想,造就了今天的现代社会。“人作为行动主体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反思存在于这样的事实之中:社会实践在检验和改造主体能动创造成果的同时,也总是不断地受到主体本身的新认识的检验和改造,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现代性是在人们反思性地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并通过这一过程)被建构起来的,在这个完全通过反思性地运用知识而建构起来的现代性世界中,我们似乎是无处不在,但是同时,我们却永远也不敢肯定,在这样一个世界上,这些知识的任何一种特定概念和理论不会被修正。”⑦就像频繁揭秘批评吐槽不规范的市场垄断、假货充斥、经营“黑幕”胆大妄为的专家学者们,也很少意识到,完全的市场只存在于某些经济学学派的理想模型之中。因此,我们不能按照启蒙理性所确立的原则去简单的坚信,“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知识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命运”,现实是,即便人人皆为知识储备量极大的全能专家,也不能全盘了解所面临对象的所有边角,更何况,根本不存在全能的专家,这是我们要反思的。

以上就是吉登斯创造性论述现代性的断裂特征,精确总结了现代性动力的三种来源,和对现代性理论范式的提出和现代性发展的反思。他用完美的推想,缜密的架构促成与现代社会超现实的精准化契合,成就了名扬世界的核心理论。

参考文献

①②③④⑤⑥⑦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译林出版社,2000:4、1、18、19、24、27、34

(作者:南京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现代性信任
谈李少君诗歌的“另类现代性”
表示信任
信任
重构现代性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信任
艺术追问多样的世界
关于现代性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