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
【摘要】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新闻漫画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中,成为现代报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人民日报》漫画增刊《讽刺与幽默》2014年第四季度中评议性新闻漫画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结合当下《人民日报》新闻传播的趋势,分析评议性新闻漫画在刊载形式、内容倾向、态度偏向方面的传播特点、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评议性新闻漫画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
新闻漫画属于漫画的一种,是通过夸张、幽默的漫画语言,报道、评议新近发生的时事、社会现象,并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介进行传播的新闻报道形式。新闻漫画按内容来分,有叙述性新闻漫画和评议性新闻漫画两种。①其中评议性新闻漫画更重视评价和议论,这个类型的漫画弥补了文字新闻叙述有余、评议不足的问题,彰显了新闻漫画的特点,也突出了新闻漫画的风格。《人民日报》是中国第一大党报,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府的意见和态度,所以《人民日报》的评论是具有指向性和权威性的,而新闻漫画特有的寓评议于图片的特殊评议方式给《人民日报》提供一种不同于文字评论的选择。
《讽刺与幽默》创刊于1979年1月20日,到现在已经有30年的历史,是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为半月一期四开报。《讽刺与幽默》报现由人民日报报社主管,环球时报社主办,是全国目前唯一一张以漫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报纸,旨在讽刺时弊,幽默生活。②
一、样本的选取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采取非概率抽样,选取《人民日报》漫画增刊《讽刺与幽默》2014年第四季度(10、11、12月)中的评议性新闻漫画共82篇,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探讨《讽刺与幽默》中的评议性新闻漫画的特点。
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1、《讽刺与幽默》中的评议性新闻漫画的表现形式;
2、《讽刺与幽默》中的评议性新闻漫画涉及的内容;
3、《讽刺与幽默》中的评议性新闻漫画的态度倾向。
二、评议性新闻漫画的形式、内容及态度倾向
1、评议性新闻漫画的表现形式
在82篇样本中,均为单幅漫画,其中79篇与文字结合,占96.3%,有10幅为彩色漫画。
2、评议性新闻漫画涉及的内容
2014年《讽刺与幽默》第四季度的82幅评议性新闻漫画中,有8幅涉及国际新闻,其余均是国内新闻。在74幅国内新闻漫画中,各自所涉及的领域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2014年《讽刺与幽默》第四季度中的评议性新闻漫画中,反映社会问题的最多,有41幅,占总数的一半;其次是政治问题,有24幅,占29,27%;关于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漫画较少,分别有5幅和3幅。
反映政治问题的评议性新闻漫画所涉及的具体问题有党风党纪(10幅)、政府工作(14幅);反映社会问题的评议性新闻漫画所涉及的具体问题有教育(10幅)、旅游安全(4幅)、民生(11幅)、医疗救助和医患关系(4幅)、交通安全(2幅)、家庭婚姻(2幅)、环境保护(2幅)和其他(6幅)。
3、评议性新闻漫画的态度倾向
新闻漫画与一般的漫画不同,是带有一定新闻观点的漫画,包含了作者对该新闻事件的态度表达。2014年《讽刺与幽默》第四季度的82幅评议性新闻漫画中,带有讽刺批评的态度占了54%,位居首位;其次是建议提醒,占28%;接着分别是赞扬歌颂和客观中立态度,分别占10%和8%,但是从整体上看,讽刺批评态度倾向和其余三种态度倾向,即建议提醒、赞扬歌颂、客观中立,大致平衡,可见,《讽刺与幽默》的新闻漫画并没有过分的负面讽刺批评。
三、评议性新闻漫画的主要特点
1、评议性新闻漫画以社会议题为主,民生题材比重较大,政治题材涉及较少
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可以看出,评议性新闻漫画主要针对社会议题,以反映民生为主,这和《人民日报》多次的改版关系密不可分。上个世纪的《人民日报》在言论方面主要以传播党的声音为任务,国内外的政治问题是其主要刊登的内容。当前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受众接受新闻的主动性增加,因此与受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逐渐成为了媒体和受众日益关心的话题。顺应这一趋势,《人民日报》多次改版,做“民生化转向”,重视民生话题在报纸中的比重,重视人民群众与衣食住行相关的信息,重视对老百姓的人文、情感、生活状态的关怀。《人民日报》的评论版多以严肃正统的社论为主,故此在其漫画增刊《讽刺与幽默》中通过漫画的形式,来揭示深刻的内涵和道理,是情趣和哲理的和谐统一,使受众在开怀大笑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漫画的某个观点或认识到事情的本质,新闻漫画自身体现出来的幽默诙谐,使传者和受众双方在笑声中缩短彼此的距离,达到劝服的目的,提高传播效果。它以平民的视角来感受平民的生存现状与生存理想,关注民生,彰显人文关怀,顺应时代需求。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③2014年《讽刺与幽默》第四季度中的评议性新闻漫画所反映的社会问题非常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医疗问题、反腐、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针对社会负面问题表达观点,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这些现象,产生共鸣,达到舆论监督、指导人们生活的目的。
2、评议性新闻漫画态度以讽刺批评为主,针砭时弊
漫画自其诞生的一刻起,就是一个通过讽刺、夸张表达主题思想的画种,甚至在其萌芽被称为“讽画、讽刺画、讽喻画、讽字谐画”。早在五四运动前后,随着新思潮的涌入,新闻漫画在中国兴起,并在抗日战争时期逐渐成熟,新闻漫画的评论功能使漫画这一形式成为文人斗争的利器。著名漫画家丰子恺把新闻漫画称为“形象的评论”。如果没有讽刺性、战斗性,漫画很难与其他画种区分开来,那么怎样产生诙谐讽刺的效果呢?一是将现实中本来就有趣的事情真实的记录下来,这一点新闻摄影也能做到;二是运用夸张、比喻、想象等艺术手法达到讽刺批评的目的,这一点新闻摄影很难做到。
刊登在《讽刺与幽默》2014年12月19日社会版中的一篇名为《一出讽刺剧》的新闻漫画,图中“松原人民好儿子”中的“好”字掉下来正好砸到漫画中人的头上,反映的是当年的吉林松原市委书记蓝军离开松原时,曾出现“千人送蓝书记”的场面。如今他却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看完之后不禁让人们发出冷笑。受众喜欢接受有趣的信息,在诙谐的心理状态下也容易被劝服。因此,用新闻漫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评论,更易为受众喜闻乐见和接受。
3、评议性新闻漫画寓“评”于“图”,寓“评”于“乐”,简单幽默,说理明确
新闻漫画借图说话、以图明理,将深刻的思想蕴藏在简单的图画中,使受众在短时间内接受报纸的观点,成为惩恶扬善的思想利器。它利用漫画这种艺术形式,将文字内容转化为视觉图像,传播新闻信息,虽然浅显直观但并不肤浅。它用最简单的构图表达深刻思想,让受众容易接受,彰显着一种易读且易理解的深度和力度。
评议性新闻漫画对新闻事实的评论与文字评论不同,新闻漫画往往对新闻事实的某一方面集中而有重点的阐明观点,采用更加直接的方式发出评论,直击受众眼球,不同于文字评论的逻辑推理,虽然不如其严谨周密,但是更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尤其是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主题鲜明的新闻漫画更能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评议性新闻漫画突破原有文字严肃的说教面孔,以简单幽默的方式进行说理,改变了新闻评论惯有的外在载体——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而是用形象的方式营造一种独特、思维开放的观点交流空间。刺激度越高,信息越容易被记住。新闻漫画是新闻内容与漫画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产物,既包含了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和信息性,又兼具图形的视觉刺激,可以在短时间内被人们把握。文字新闻使用的是线性的语言符号,需要一个编码、解码的过程,相对文字来说,图像的记忆点更加深刻有效。
4、评议性新闻漫画发展中的问题
纵使评议性新闻漫画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明显,但是它的发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很多报刊为了吸引受众,大量使用照片而不是新闻漫画,报纸对新闻漫画不再如以前重视,很多报纸的漫画版缩水,它的作用已经逐渐被照片取代。漫画在很多都市报中更多的是娱乐性质的,缺乏战斗力。“新闻漫画的战斗性主要体现为强烈的评议性,很大程度上就是它的讽刺性、时事性。”④面对此种情况,媒体工作者应该提高认识,重视新闻漫画的作用,重视引导受众阅读,同时在创作上要立足于创新,体现民族特色,同时注意与网络的结合。
结语
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其著作《理解媒介》中把媒介分为“冷媒介”和“热媒介”,其划分标准是媒介清晰度的高低。他把新闻漫画归为“冷媒介”,要求受众投入比较高的热情参与进来,“受众是被迫的、受诱惑的、更加用心的被卷进去,以便填补低清晰度、低完成度的媒介”。⑤因此,受众在欣赏新闻漫画时会花费更多的注意力,新闻漫画所传递的信息也往往更易于被受众接受。
评议性新闻漫画作为信息传播中的重要方式,是事件信息与意见信息的结合体,它不仅可以向受众传递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还可以表达态度鲜明的观点性信息,反映和监督着社会舆论,在信息传播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新闻事实与漫画表现的结合,把传播者的观点用夸张的手法传递给受众,避免了说理的乏味枯燥,让受众在幽默欢乐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深刻的道理。正是因为这些优势,评议性新闻漫画会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为受众所喜闻乐见,受到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重视。
参考文献
①刘婧孜,《人民日报1987年—2008年新闻漫画研究》[D].山东大学,2008
②百度百科:讽刺与幽默,http:// baike.baidu.com/link?url=9u6WWOdCY-4vlUdUd0xTqencIoSQKkWzQyZpR5vY_ dLo4-1RAtpsB1pLiFmlr7O16TX9q7xesF9 VfHE_fSBD_
③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
④刘建新、李松,《中国的新闻漫画是战斗的》[J].《新闻与写作》,2005(9)
⑤保罗·莱文森著,何道宽译:《数字麦克卢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2
(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