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开始,互联网思维在各行各业都掀起了一片涟漪,似乎成为了传统行业的救命稻草。一家卖煎饼果子的小店黄太吉利用层出不穷的营销手段和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火了起来。从美国飞来只为一睹煎饼真容的吃货、外星人大会、美女老板娘、开豪车送煎饼一时间在微博上赚足了眼球。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黄太吉煎饼还是被消费者看透了,在满足了尝鲜的心理需求之后,消费者终于选择尊重自己的味蕾,不再被所谓的眼球经济左右。
由于黄太吉的财务数据不公开,无法得知它的真实经营状况,但通过百度指数可以知道其市场热度。最近30天,黄太吉的移动搜索指数环比下降7%。从2012年7月到2015年1月,黄太吉的搜索总体相对平稳,最高值出现在2014年9月下旬,随后迅速下跌并趋于平缓。
隐患一:
2012年7月28日,第一家黄太吉在北京东三环建外SOHO西区正式开业,一年多时间,黄太吉的估值就达到数千万元,连开多家分店,创始人赫畅如明星一样出现在各种公开场合。随后赫畅表示,黄太吉要实现6个月内销售1个亿,2015年下半年要开到20家店,最终要实现美国上市,年营业额达到百亿元。
黄太吉的这一做法与当年央视标王秦池、步步高有些相似:通过主流宣传渠道短时间把一个同质化的产品做成品牌,然后超常规发展。黄太吉声称,年营业额要达到100亿元。天津顶益集团2012年的营收比较接近这一数字,而该集团拥有德克士和康师傅两大品牌,在中国食品行业排名第二,代理商遍布全国。排名第一的百盛中国2012年营业额超过500亿元,其旗下包含肯德基、必胜客、小肥羊等品牌。而黄太吉只在北京、上海、重庆和成都有店,如果依照黄太吉的计划将煎饼果子卖到100亿元,那么黄太吉很有可能一跃成为中国餐饮企业排名第二的企业,这不仅对于黄太吉来说任重而道远,对于整个餐饮行业来说也堪称奇迹。
隐患二:
黄太吉的创始人赫畅曾说:“一切都是可以连接起来的,这叫互联网思维。移动互联网时代做煎饼,我们要控制成本结构,如果我们能把房租成本压到5%以下,就已经是互联网企业了。”
什么是互联网企业?首先是要以网络为基础的经营,互联网企业用户粘性强,使用频率高,拥有用户平台,业务稳定性强。评价一家好的互联网企业,要看用户的流量、货币化能力、用户体验和企业家精神,绝非不是靠着控制成本,把房租成本压到5%以下就能够称之为互联网企业的。况且在寸土寸金的北京闹市区开店,如果能让房租只占成本结构的5%,还以下,有点痴人说梦的意思。去年8月,德勤发布的《中国零售力量2013》显示,2012年商业地产租金平均增长率为3%,黄金商圈的平均增幅达到10%。以味千拉面为例,其2011年的店铺租金占营业额的比例为14.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2012年该比例再度提高了1.2个百分点至15.7%,一线地段的比率高达17%。如果按照赫畅5%的房租成本,黄太吉不知道应该选择在哪里开店。
隐患三:
做餐饮,万变不离其宗的还是味道,有食客对黄太吉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再多的互联网思维也要回归产品本质:口味、价格、位置。”这一点在大众点评网上有着直观的表现:建外SOHO旗舰店三星、口味6.5分,东直门来福士店三星,口味6.5分,三里屯SOHO店三星,口味6.4分,朝外SOHO店三星,口味6.8分,UBP店三星,口味6.3分,SOHO现代城店三星,口味5.9分,远洋国际中心店两星,口味6.1分。纵观大众点评网上的7家位于北京的黄太吉店,6家店的评价为三星,剩余1家为两星。
黄太吉慢慢被冷却下来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味道。营销胜过口味,慕名而去,味道一般,价格还不低,类似的评价在大众点评网越来越多。以互联网的用户体验来思考传统美食,注重网络体验而忽视了实实在在的食品体验,真的难以服众。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用户被营销吊的口味高,吃后第一感觉却觉得不值,这对黄太吉是极其不利的。黄太吉在煎饼上的专注,特别是用户口味的掌控上,与互联网营销上的专注相比,确实有些弱了。高调的营销并没有给用户带来令人回味无穷的惊喜,反而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失望,更别说回头客了。
隐患四:
黄太吉煎饼前景堪忧,但其旗下的餐饮版图却在急速扩张,未来走上扩张之路的黄太吉,有资本的支撑以及市场的期待,依靠时间积累以及行业人士的经验,可能问题不会太大。而约束其发展的,还是黄太吉本身的产品局限性。
年销售额30亿以上的餐饮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饮食比较大众化,南北方的消费者都能不同程度地接受,不会有太大偏差。但是黄太吉的煎饼果子,即使抛开价格因素,在南方城市水土不服的几率也相当高。
而如果黄太吉只攻北方城市,适合黄太吉定位的城市又很有限,当地的消费水平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毕竟12块钱的煎饼不是任何人都愿意去消费的,也不是每一个城市都有北京这么多的小资、潮人和白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