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构图中的俯视魅力

2015-09-10 07:22牟健为
摄影世界 2015年3期
关键词:动势波光航空摄影

牟健为

当我们提到鸟瞰、俯视,特别是大环境大景别的鸟瞰和俯视时,常会用“上帝视角”来形容,也就是说我们在地面上活动,限于客观条件和视野,很难看到那样开阔壮美的画面。如今借助飞行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在万米之上的云端和云彩相伴,体验更高层次的俯视魅力。

不过,在高空通过摄影充分展示“上帝视角”会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限制和影响,而照片把三维空间压缩成二维空间的特性又会对展示和观看航空摄影作品产生影响,那么,需要掌握哪些知识,锻炼什么样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自然条件来展现高空俯视魅力?这是接下来几篇文章将要重点讨论的内容。这一期,先来看看在用光和构图方面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把握光线变化

航空摄影中的光线变化,大多取决于机动拍摄位置的改变。光是航空摄影的生命,随着飞机高度、角度的机动变化,光照方向在不断改变,影像出现不同光影效果。所以,飞行中应该特别注意在光照的瞬间变化中感知、掌控、把握和运用光的瞬间造型。

大气对光的折射、吸收和散射,直接影响影像的色温、对比度、影调和清晰度。我们知道,不同光照方向呈现不同的造型效果,顺光能最大程度地揭示细节,使色彩呈高饱和状态;逆光时,光影明暗差别较大;侧光可通过拉长投影显示地势的高低差别;而阳光向下投射可使地物介质形成强度不一的反射光线;漫反射光线呈散射状,比直射光柔和,光比反差小。

根据以上原理,在航空摄影中,顺光会削弱被摄景物的立体感;逆光有利于刻画景物外形并增强画面纵深感;侧光易于强调不同物体间的边界线和关联性;反射光线经常瞬间出现,容易造成曝光过度或明暗光比过大;漫反射光线则易于再现景物的自然色彩,捕捉景物暗部细节。而且,在航摄飞行机动变化中,阳光的照射角度,除了随时间、季节、经纬度变化而改变外,还会受飞行高度、角度而变化,随时影响被摄景物的表面介质、纹理、色彩、形状的再现效果。因此,摄影师应该根据拍摄要求,预先设定光影效果,决定何时到达指定拍摄区域上空,确定什么方位、什么高度的光照符合画面构图和影调气氛的要求。

运用波光饰性

画面的波光装饰性,就是指阳光照射水波反射出的光斑的装饰性。这种光斑,是俯视水面经常会见到的光影现象,是航空摄影的重要创意元素。

运用波光饰性需要注意以下方面。波光的装饰性:在航空摄影中,水面泛起的银鳞般耀光极具表现力和装饰感。摄影师应该把波光作为重要构成元素,使画面具备视觉诱惑。波光的规律性:波光在顶光和逆光照射的情况下产生,出现的方位和范围是固定的。天空投射光强弱和地面反光物质面积,决定波光区域大小。摄影师只能按自然规律去发现和利用它,而无法人为地调整和改变它。波光的瞬间性:波光由弱到强然后消失,时间是短暂的。水面上运动的舰船划出的航迹,也会在一定光照折射角度中瞬间泛出波光涟漪。波光的光比:光波通常为反光较强的灰色和白色光斑,与周围环境亮度反差很大,会造成影像光比过大而使明暗失调,摄影师必须适当调整曝光,以控制画面影调。

凸显失衡动势

失衡动势,是航空运动状态下失去平衡的视觉动感,是体现航空摄影作品凌空感的重要元素。凸显还是削减这种失衡动势效果,取决于摄影师的审美。我认为,由于空中高速运动和悬浮晃动,初涉航空领域的摄影师会出现紧张不安的心理和生理反应,从而本能地调动地面形成的原始拍摄意识,刻意运用摄影技巧和摄影器材的特定功能,力求画面的平稳和平衡,岂不知,这些被凝固得四平八稳的图像虽然符合了美学的成规戒律,却减弱了航空影像的动感和魅力;而有经验的航空摄影师会凸显失衡动势,以强化航空影像特有的凌空形象特点。

凸显失衡动势需要强调以下三个方面。天地线的角度:天地线是航空影像平稳与否的关键。它横在画面中的水平角度,给人最直观的平衡感,平直则稳定,倾斜则失衡。飞行物的倾斜:斜线是营造动势的基础,飞机的线条在画面中与水平线和垂直线形成的角度大小是营造动势的关键。摄影师可以任意倾斜相机,拍摄飞机的大小和飞行迎角(迎角,英文为Angle of Attack,对于固定翼飞机,机翼的前进方向和翼弦的夹角叫迎角,也称为

攻角),以表现飞机的失衡飞行状态。基线的角度

差:画面的基准线是图像的框边。在没有地标景物确定平衡标准的画面中,所有构成元素与图像框边形成的角度,都会影响观者对飞行状态的判断,角度越大动势越强。

运用天地线性

运用天地线性,就是在影像中体现天地分界线的作用。天地线俗称地平线,它有着不同于一般线条的特性,永远横于摄影师的视野里,成为线性构成和画面稳定的重要元素。摄影师应该了解天地线变化给视觉造成的影响,以表达航空影像画面构成的平衡状态。

巧妙运用天地线能达到如下效果。横线传达稳定:在航空影像中,贯通于画面的天地线是构成平衡的重要因素。摄影师只要找准天地线的水平,画面就会有稳定感。倾斜强调动势:倾斜的天地线会使画面失去平衡,传达出某种动感。人们会根据天地线的角度,去理解飞行姿态的变化和航摄的难度。

在实际拍摄时,摄影者应该避免天地分裂。航摄中最忌讳的是天地一分为二的构图,这种“影像分裂”会使读者失去视觉中心。摄影师应把天地线抬高或降低,移出影像中心。另外,摄影者也需要回避天地横线。航摄中若把镜头仰向天空或俯向大地,在避免天地线出现的情况下,可以随意倾斜拍摄角度,使景物透视出现变化。因为失去天地线的水平参照,这种夸张的结构畸变会显得自然流畅。

运用参照物

运用参照物体,就是在航空摄影中建立视觉基准。读者在观赏航空影像时,往往无法理解天地间景物的大小、场景的纵深、飞行器的状态等,这是因为在画面中缺少了一个重要视觉元素—参照物。

运用参照物需要考虑如下方面。大小参照:人们在浩瀚的海洋、田野、沙漠、山岭中找到房子、人影、树木等参照物,便会对画面中的空间大小有一个具象的理解,不会把巍峨的大山看作小盆景。纵深参照:许多航空影像无法表现空间纵深的距离感,我们可运用前、中、后景物的排列设置,形成比例参照关系,能让观者估算空间纵深距离。运动参

照:在空中,飞行物体无法表现出动感。我们可以把周围的山、云、车船、飞机等当作参照物,与飞行主体形成运动参照,拍出虚实结合的动感影像。水平参照:景物没有参照就没有平衡感,飞行物没有水平参照就看不出飞行姿态,飞行难度也无从谈起。画面中出现一点地面建筑或天地线,就会把飞行角度反衬得清清楚楚。

猜你喜欢
动势波光航空摄影
林春姣
庾雪水彩画作品
岷江
波光之下In Orbit
新媒体文艺产业化的动势及其意义
珠海航展·EOS航空摄影
工笔人物画中的动势表现探究
浅谈书法中的“势”
见证改革成就 2018《环球飞行》航空摄影大赛
航空摄影测量法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