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礼文
不久前,名叫“库贾”和“乌斯京”的两只装有卫星定位项圈的俄罗斯老虎先后偷渡进入到了中国境内,引发了两国人民广泛的关注,那么问题来了,这两只由俄罗斯总统普京放生的“总统虎”为什么要来到中国,后来为什么又悄悄的回去了呢?
可以肯定的是,这两只俄罗斯“总统虎”并不是闲的发慌,非得游过宽阔的黑龙江偷偷进入到中国境内。对于像它们这样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猛兽来说,要不就是为了拓宽领地,要不就是为了食物,才进入到中国的山林里来。
虽然说动物没有国境的概念,可以在边境地区自由地穿行,但它们的到来,却引发了两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专家分析的结果是,这两名“偷渡者”是为了吃饱肚子才过来串门的。
“库贾”和“乌斯京”
我们可能永远也不知道这两只俄罗斯老虎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不过它们俩的这一场跨国“走秀”,毫无疑问的,却让“东北虎”这个话题一下子热了起来。
东北虎,在俄罗斯称为阿穆尔虎,分布于亚洲东北部,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据统计,全世界野生东北虎仅余500只左右,大部分生活在俄远东地区和中俄边境地区,调查显示其中在我国的吉林珲春和黑龙江完达山地区,大约生存着20只左右。
话题回到“库贾”和“乌斯京”上来,话说它们勇敢地来到中国之后,确实吃了几顿饱饭,袭击了当地养殖户的羊圈,咬死了好些羊。但后来专家们观测发现,它们又都回去了,因为它们发现自己来的不是时候,进入冬季的中国东北山区,猎人们又开始行动了!这对于“库贾”和“乌斯京”来说,情况可不太妙:只要走出保护区,不是被猎人的猎套套死,就是被活活饿死,原因是它们的猎物——狍子、野猪和梅花鹿等很多都被猎人们套走了。
“大王”的烦恼
长痛不如短痛,这边的生存环境并不理想,“库贾”和“乌斯京”选择一走了之,毕竟它们也不打算在中国安居乐业。然而,对于把这片土地当作故乡的我国野生东北虎来说,就比较烦恼了。
吉林珲春,在中国的版图上,是在“鸡嘴”的位置,这里不仅是中、俄、朝三国交界的地方,也是我国野生东北虎活动最频繁、种群密度最高的地区,素有中国“东北虎之乡”的称誉。近年来,这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野生东北虎和远东豹栖息地的环境正在逐步恢复,然而它们却面临着另外的生存威胁,那就是盗猎者在林中下的猎套。
这让“大王”很是烦恼:每到冬季,茫茫林海雪原里那些盗猎者布下的众多猎套,使得“大王”每次外出都不得不小心翼翼,偶尔一失足则成千古恨,轻则负伤,重则丢命。
而“大王”领地里的那些属下,如狍子、野猪、马鹿等等,则更惨了,盗猎者对它们的习性了如指掌,一幕幕残忍和血淋淋的盗猎现场,已经赤裸裸地动了“大王”的奶酪(因为狍子和野猪是东北虎的食物,盗猎者捕杀了它们会造成食物链的断裂,进而威胁到东北虎的生存)。进山去清除这些猎套,打击非法捕猎和非法经营行为,成了东北虎和我们这些善良人类的共同期待。
虎穴清套 勇敢者的运动
在最为寒冷的1月份,我们决定作为志愿者,深入到珲春的冰天雪地里体验艰苦的巡山清套行动。于是,一个由《汽车与运动》、斯巴鲁汽车、Razer雷蛇、SURETEX数星客,还有YOKOHAMA轮胎以及北京途乐自驾装备组成的特种小分队,驾驶着两台斯巴鲁森林人从北京启程奔赴了吉林珲春,与珲春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珲春市林业局,保护地友好体系,以及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会合,顺利加入到了巡山清套的大队伍当中来。
深入野生东北虎栖息的山林里,去追踪搜索并清除猎人们布下的猎套或是捕兽夹,想起来都觉得有点儿玩命,只能祈祷不要踩上危险的捕兽夹!虎穴清套,虽然说没有虎口拔牙般惊险,但随时可能会与老虎甚至是远东豹遭遇,同样也极度考验我们的胆量,这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也是只有勇敢者才玩得起的一项户外运动。
进山的道路,弯曲狭窄,路面上全是积雪,这对车辆性能和驾驶者的驾驶技术,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我们在出行之前,慎重地挑选了此次行动的坐驾,最后选定的是热心公益环保事业,适合长途出行且在操控上有很好的表现,能应对比较复杂路面情况的斯巴鲁森林人,分别为一台2.0L和一台2.5L的车型,都装配上了冬季胎,确保在雪地上能有非常稳健的驾驶。如今的斯巴鲁森林人,其全时四驱系统还加入了X-mode模式(也就是低速行驶状态下的“越野模式”),这种低速的越野模式对我们此次进山的路途帮助极大,在许多结冰的路面上,森林人的通过性能在启用X-mode模式后有了很大的提升。
有斯巴鲁森林人的呵护,每次进山的路程即便再漫长,也充满了激情和驾驶乐趣。而当我们离开车辆,开始徒步上山搜索的时候,则是另外的一种心情了。一座山林,如果没有猛兽存在的话,行走于其中,心情自会很惬意自然。然而一旦当你置身于有猛兽出没的山林之中时,每行走一步,心里总是会有些不自然,仿佛总有一双双眼睛在周围注视着你,因为时不时出现在眼前雪地上的那一行行不是人类所留下的脚印,都时刻提醒着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随时都会有可能上演。我臆想过无数种与猛兽们遭遇的场面,往往是越想越害怕,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这样充满野性味道的山林:看到了雪地上的虎爪印,看到了狍子过夜留下的卧迹,看到了马鹿的粪便,看到了熊瞎子在树枝丫上搭的窝,也看到了粘着野猪毛的被野猪蹭痒时蹭掉了皮的树干……一切都显示这不是一座供我们人类来惬意玩耍的山林,在这座奉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原始自然法则的山林里,惟有勇气还不够,还需要有超强的体质和顽强的意志力。
因为这真的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在寒冷的冰天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积雪没膝的密林中穿行,非常的消耗体力。下套不易,清套更难,头一天上午在哈达门乡的三道沟林场,一行十数个人花了近三个小时,共清出了51个猎套。在简单地吃了点干粮作为午餐之后,下午转战马滴达林场,在一条灌木丛生积雪很深的沟里,大伙儿赶在天黑之前(这里天黑得很早,下午不到4点,太阳就落山了),又清出了41个猎套。
第二天我们转战到了密江乡一个叫下洼子村周围的山上清套,兵分四路,因为我们小分队里有两名女队员,别的小分队主动申领难度系数更高的路线,要把难度小一点的留给我们,谁知道晚上回来吃饭时聊起来才发现我们的路线是最难走的。通过手持GPS显示,这一天我们在山里一共徒步负重行走了10.19km,很累很累,尤其是从山上下来,步行回到车里的这一段距离,天越来越黑,四周又犬声鼎沸,让人有点绝望,但回想起来当天的苦和累还是很值得,全天共清理了猎套162个,清套覆盖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也看到了迄今为止我见到过最美的林海雪原美景,没有之一。
而随后的一天,则上演了一场雪地追踪的“大片”,困难系数一点儿也不比前两天小。沿着下套猎人留在雪地上的脚印,我们一路追踪攀爬上了一座海拔有四百多米的山顶,把我们累得够呛。换在平时,在北京爬个575米高的香山不算什么,但在积雪厚度达30~40公分的森林里,难度却可想而知。不过付出总是会有回馈的,大自然也为我们呈现了它最素颜最纯真的一面:开阔的林间空地上,没有多余的灌木丛,洁白一片,透过厚厚松软的积雪,底下是一层秋天积攒下来的金黄色的落叶,偶尔抬头看到一朵毛茸茸的猴头菇,或者是倒下来的枯树上没有人摘取的黑木耳干,会让人感概这大自然的馈赠,越往山顶走,林间的积雪形状变得更为多样,一些化去积雪的树根底下,裸露出圆圆的一圈地面,无数的橡子散落在枯叶上面,这些橡子,则是野猪们的最爱。上山的一路上没看见有今年新下的猎套,只有一两个失效废弃不用的套,我们都在猜测这猎人的意图,大伙儿笑称他貌似在带我们看风景。随着脚印从山的另一侧下到了山腰,已是中午,向导生起了一堆篝火,边烤边吃了干粮午饭,雪地篝火的感觉确实很奇妙,想学着电影里那样,吃了口沙琪玛就了一把雪嚼,发现嘴里冻得直发抖,一点儿也不好玩。
从山腰再往下走,就是一片夹杂生长着高大乔木的灌木丛,这里到处是狍子的粪便和狍子过夜留下的雪窝,看规模这里栖息过至少有数十只狍子,应该是几个族群。聪明的猎人选择了在这片区域里下套,经过一通清理,收缴了三十多个猎套,凯旋而归。一天的忙碌,大伙儿饿得眼睛都发绿,队员们开玩笑地说,现在已经不再害怕碰见老虎了,老虎要是见着了我们这些“饿狼”,它自己能够全身而退我们就叫它一声大王!
期待更多“雪域天使”
三天艰苦的巡山清套,除了清除东北虎栖息山林中的猎套、兽夹之外,小分队的队员们也协助调查了狍子等有蹄动物的数量,并学习了红外相机监测、动物足迹调查等东北虎保护方法。
从来没有如此地接近最野性的大自然,从来没有如此觉得这大自然竟然如此与我们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随行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保护地友好体系创始人解焱博士,也是一位长期从事野生东北虎研究的专家,用她的话说,巡山清套活动是希望通过野生东北虎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来告诉大家其实野生动物保护应该是一个人人有责的事情,它不仅仅是当地老百姓的事情,也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普通人的事情。通过大家一起来参与来支持这个活动,减少对野生动物的非法偷猎现象,才能够让大自然得到更好的保护。其实这些野生动物的存在,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我们希望借助巡山清套这样的一种方式把城市里生活的人能够和偏远地方的旗舰物种的保护联系在一起,让大家提升对野生动物的意识,共同来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
我们期待下一次的巡山清套行动中,有更多的志愿者能够参与进来,担当起公益环保的“雪域天使”,借用法国著名作家、剧作家、电影编导杜拉斯的一句话:“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我相信,巡山清套活动,能够帮助的就是众多都市居民们在疲惫生活中去实现内心中的那一个英雄梦想。因为英雄梦想并不总是遥不可及,虎穴清套,拯救野生东北虎,就是一个勇敢者才能去完成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