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忠 “大王”落幕

2015-09-10 07:22黄剑
南方人物周刊 2015年30期
关键词:西服大王温州

黄剑

当年改革开放风云人物,黯然离场

2015年9月,温州商人郑元忠的6家公司被当地法院裁定受理破产重整。这位历尽坎坷的企业家或许未曾想到,人到暮年还要再逢劫难。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一直在为旗下公司的高额负债四处奔波。

2012年初,危机萌发之初,他曾宣称,“不跑路,不自杀,有债慢慢还。”在“跑路”盛行的中国企业圈,这样的宣言经过媒体报道,让人们觉得昔日“电器大王”的尊严犹在。然而,3年之后,他的债务却越来越多,被迫选择了申请破产重整。有人同情他的遭遇,也有人觉得破产只是他逃避债务的手段。

郑元忠崛起于改革开放初期,被外界称为“电器大王”,在1982年全国经济“严打”之后,以涉嫌“投资倒把”罪被抓捕。在浙江温州,与他同时被抓的还有多位私营企业主。这一事件被称作“八大王事件”。在平反后,他重新崛起,被官方评为温州改革开放30年风云人物。

1982年的温州,流行着一句顺口溜。“香港九龙,台湾基隆,柳市里隆。”在这座海滨城市,人们认为柳市里隆如九龙、基隆一样,开始“玩资本主义那一套”。那时的温州,商铺林立,已形成近百种专业市场,在柳市、虹桥、金乡、苍南等地,出现了低压电器市场、农贸市场、徽章市场和再生纺织品产销基地等。

改革初期,“商品经济”成为最时髦的词汇之一,谁胆子大,敢闯肯做,谁就能引领风潮。中国最早的乡镇企业家,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

这一年,30岁的郑元忠已经是柳市镇第二富。他在家乡新盖了一幢3层洋楼,包括庭院占地一亩。这座豪宅甚至让他登上《人民日报》。他还买了一辆当时稀罕的摩托车,每天穿行于柳市镇的街巷,风头十足。那时,他经营着一间低压电器厂,年产值达百万元,属于“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

郑元忠出生在乐清县柳市镇农村,家中兄弟姐妹7人,靠父亲的微薄收入勉强糊口。他从小有红色情结,14岁时带领小伙伴到北京大串联。16岁初中毕业,他开始跟着同乡到湖北、江西的工地修路、盖房,在山里修水闸,打隧道。“温州土地多山石、贫瘠,在农村不做点生意是没有出路的。”他在一档纪录片里回忆。

1974年,老家长丰村通电,他第一次见到开关,好奇,买了一个回家自己拆开研究。“这个东西,三条铜(片),还有胶膜搞起来,卖好几块钱,我在外面打工一个月才赚十几块。”他跑到义乌电器开关厂,毛遂自荐,以低于市价一毛钱的价格,承包了开关元件(铜键)的生产。随后,他与朋友合伙,在柳市镇办了一家“地下”开关厂。他曾用民间收购的银元制作开关接触器,也曾用从台湾走私来的白银做拉线开关,质量优于国营开关厂,价格却便宜一半以上。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他的财富累积逐渐加速,先后开办了柳市五金制品厂、乐清胶木电器厂、乐清无线电元件厂,被人称为“电器大王”。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私营经济出现热潮,温州各个领域都出现了郑元忠式的行业带头人,举国瞩目,当时的媒体称之为“八大王”。他们包括“五金大王”胡金林、“矿灯大王”程步青、“螺丝大王”刘大源、“合同大王”李方平、“旧货大王”王迈仟、“目录大王”叶建华、“线圈大王”郑祥青以及“电器大王”郑元忠。其中,刘大源的工厂有4万种螺丝,而那时上海最大的国营标准件公司种类不及其一半。

郑元忠乐意被人称为“大王”,一个诗人朋友给他推荐了卡尔·桑德堡的一首名为《给咱弄个大王来吧》的诗,他很喜欢,经常阅读。

民营经济疯狂生长,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原有秩序,与此同时,走私现象开始在沿海城市出现。“柳市镇之所以出现走私现象,完全与当时物资匮乏、信息不对称有关。很多东西,我们必须冒着一定风险,通过各种非正常渠道才能获取,否则我们就无法在市场上与国营厂抗衡。”郑元忠在一篇自述中如此写道。

1982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随后,一场严厉的经济整肃运动在全国蔓延开,一批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以“投机倒把罪”被逮捕。一年时间里,全国立案各种经济犯罪16.4万件,结案8.6万件,判刑3万人。

整肃运动很快发展到温州。温州“八大王”成为当地政府“严打”的重点对象,被全国通缉,先后被捕,时称“八大王事件”,轰动全国。

这年一月,乐清县“打击投机倒把工作组”进驻柳市镇花巾厂,开始审查当地经济各行业的知名商贩。柳市首富胡金林是第一个被审查的,他见风头不对,在审查后不久携现金、粮票和证件出逃。

6月16日,郑元忠被叫去柳市工商所“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谈话。“温州市政府、乐清县政府和柳市工商所经过协商,认为我的性质属于投机倒把。”他在自述中回忆。这次谈话之后,他自觉危险迫近,匆匆赶回家中,取走两万元现金,乘一只木制机动船从水路逃往附近的翁垟镇。“南方水网密布,坐船更隐蔽,安全。”他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中解释。为了不被人认出,他穿一件雪白的衬衣,戴一副黑框眼镜、一顶草帽,乔装成乡村教师。他在玉环县的一座小岛上避居一个月后,转至杭州,乘火车到广西柳州。

15个月后,有老乡到柳州,郑元忠得知柳市经济已经开始转好,决定收拾行囊返家。“去年出逃时,柳市工业产值下降了50%,如果今年继续下滑,说明打击经济犯罪的活动还在持续,如果经济复苏,就说明政策已经松动,我可以回去了。”郑元忠向朋友表达他的想法。

1983年中秋,郑元忠回到柳市长丰村。9月21日凌晨两点半,他被当地警方带走,之后一直关押于当时的乐清县看守所。看守所的环境很差,但他坚持每天起床后“梳头”,没有梳子,只用手指蘸点清水,往头上抹,尽量让头发平整、洁净,直到后来被强制理光头。他每天都会读各种文学作品,看报纸,希望从报纸中发现政策转向的迹象,同时向各级政府写信,申诉冤屈。关押186天之后,指导员向他喊道:“郑元忠,无罪释放,签字。”

1997年11月22日,中国第一代个体户代表、庄吉集团董事长郑元忠

1984年是一个值得玩味的年份。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曾以1984为名写下一部政治寓言小说,畅销至今。1984年,在中国企业史上则是最为重要的一年。柳传志、张瑞敏、王石等人纷纷开始创业,并藉此成功。很多年以后,人们把这一年称为“中国现代企业元年”。

这年元旦,中央发布一号文件,提倡农村发展商品生产,搞活流通,文件中提到:“在工作中要注意划清界限,不可把政策允许的经济活动同不正之风混同起来,不可把农民一般性偏离经济政策的行为同经济犯罪混同起来。”

1984年的温州,发生了一起“虾米案”。那年春天,温州洞头县的部分渔民从当地收购了一些虾米,运往外地销售,被人举报。当地县政府以涉嫌“投机倒把”抓捕渔民。一些人跑到温州市政府上访,引得时任温州市委书记袁芳烈关注。袁芳烈认为,中央一号文件既已发出,提倡农村搞活商品生产和流通,历史不应该往回走。他为此专门召集党委成员开会讨论。会上,有人提到1982年以来以涉嫌“投机倒把罪”相继被抓的“八大王”,与会成员才想起这群人依然被拘押在看守所。经过官员们的讨论,最终确定给温州“八大王”平反。郑元忠、胡金林等人在这年4月得到平反,相继获释。

温州柳市镇,当年闻名全国的柳市“八大王”之一“螺丝大王”刘大源在家附近遛狗

郑元忠获释回家,看到他的小洋楼已经被当地政府挖成水田,颇为难过。不过,他很快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便是跑到柳市工商所,找中央一号文件,逐字研读,确定政策已经转变,弄明白自己为何突然被无罪释放。第二件事则是找袁芳烈,这个当年下令抓他的人。袁芳烈告诉他,中央政策已经明确提出乡镇企业可以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他应该“继续大胆地走自己的道路”。郑元忠得到答案,知道做生意没有了风险后,终于有胆量重新申请办厂。

“八大王”平反之后,温州民众重拾信心,纷纷经商办厂。原柳市镇工商所所长胡万昌称,郑元忠等人翻案对其他企业主影响很大,柳市的低压电器业重新发展起来。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报道称,温州家庭工业企业已达10万余户,从业人员33万。1987年,温州企业开始推行股份合作制。其时,一些经济学家已经开始把温州农村家庭工业的发展模式称为“温州模式”。

郑元忠出狱后,曾与其他“大王”聚会,商讨未来如何打算。多数人决定急流勇退,过小康生活,除了他和胡金林。他重获自由,如鱼得水。他填平水田,重新创办了一家开关厂,取名为乐清精益电器开关厂。他的后辈南存辉则在此时开办了求精电器开关厂。他的大哥郑元孟成为新华电器集团掌门人。胡金林也开始再次办厂。在他们这一群企业家的努力下,柳市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低压电器生产基地。

郑元忠再次起步,企业规模越来越大。1986年,他的开关厂完成股改,成为股份公司。这是乐清县第一家股份公司。之后,他成立了精益集团。然而,随着企业越多越大,他感觉自己在经营管理上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很多时候束手无策。他决定上大学。

1991年秋天,他跑到温州大学,找到当时国际贸易专业的教研室主任周德文,希望与其他大学生一样,同学同住。后经学校协商,同意他以进修人员身份入校读书,毕业后颁予结业证书。他高薪聘请了一名职业经理人打理精益集团,自己脱产入校读书。在39岁的年纪,他终于圆了少年时代的大学梦。“他学习挺认真,喜欢向人请教,不过并不经常住在宿舍。”他当时的班主任周德文介绍。

不过,虽然脱产读书,郑元忠商人本性不移。入学的第二年,他便在外面创办了一家西装贸易公司。他甚至说服老师周德文,兼职参与经营这家公司。

1992年的中国,西服开始在普通民众中流行。西服贸易也成为当时国内最热门的生意之一。此时,温州松台山南麓的妙果寺周边,已经形成了一座全国知名的服装批发市场,西服是其中批发量最高的服饰。

“那个时候西服很火,他就拉我一起悄悄做。”周德文回忆。1993年,郑元忠大学结业,想自己生产西服。他与朋友合伙,并邀请了周德文等老师,几个人一起投了51万美元,借一个华侨朋友的身份注册了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名为中外合资温州威丽斯服装有限公司。新公司位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5亩左右。郑元忠为第一大股东、董事长。周德文下海,出任董事、总经理,他的大学同学有七八人也在毕业后进了这家公司。

“一套低端西服批发价70块,利润三五块钱,只能靠薄利多销。”周德文介绍,郑元忠认为只有自己生产,才能获得更高的利润。周建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服装档次有了追求,应该生产中高端西服。

之后,郑元忠从日本和意大利分别引进西服生产流水线,以高薪从上海、宁波挖来老技师,开始打造自己的西服品牌。受益于市场火热,他的西服公司第一年便完成了1000万元的产值,开始盈利。几年后,各股东亲友逐渐占据公司要职,郑元忠与一些股东因为利益纠葛逐渐产生矛盾,最后对簿公堂。

1996年,郑元忠重组公司,并改名为庄吉服装有限公司,剔除原有股东,引入另一家服装企业主陈敏,以及连襟兄弟吴邦东。他担任总经理,陈敏任董事长。三人对公司进行多项改革,重金打造品牌,请来明星周华健代言产品,使得这家公司快速发展。2003年,对政治敏感的陈敏辞去在庄吉的职务,专职做温州服装商会会长。郑元忠独揽大权,开始迎来人生最为得意的阶段。庄吉集团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11年,年产值近30亿元,早已成为温州标杆性的民营企业。

在最成功的时候,他甚至喊出要做温州市长,觉得自己做市长优于做企业。他的一个朋友觉得未免有些狂妄。

1984年之后,郑元忠多次被各级政府授予嘉奖荣誉。2007年,他和曾经的“五金大王”胡金林一起被官方评为温州改革开放十大风云人物。然而,他最看中的是1986年获评的“乐清县先进工作者”称号。

“从一个‘囚犯’变成‘先进工作者’,这里面有多少辛酸的回忆啊。”他在自述中如此写道。

企业越做越大,财富的雪球看起来已经滚起来,郑元忠不再只满足于服装行业。他开始玩起多元化,涉足多个产业,步子迈得更大了。

2003年开始,他的心思已经飞向其他地方,庄吉集团启动多元化战略。这一年,他投身到商业地产领域,在天津与现代集团合作,投资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2005年建成后,他将购物中心整体出售给美国花旗集团。一年后,他又开始涉足矿山,在云南投资有色金属产业,在普洱市获得两千多平方公里有色金属开采权。同时,他还投了物流、发电等领域,旗下一度拥有十余家子公司。

“温州企业家是这样的,赚了一些钱就去做其他的。”当地经济学专家任宗强认为,郑元忠代表了大多数温州当地企业家的商业路径。在温州大学教授张一力看来:“温州人最大的特点是,以赚更多的钱做价值判断。这既是企业前期发展的一个动力,也是一把双刃剑。也许正因为这个,不断刺激他要去做大。”

2006年秋天,郑元忠高调宣布进入造船业。他对此寄予厚望,期待藉此让庄吉集团完成质变,尤其是庄吉西服在2007年增速放缓后。

当地一名知情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当年,郑元忠之所以投巨资进入造船业,是听闻这一产业利润高,而且一单交易可能抵庄吉西服一年的销售额。

这一年,他收购兼并了温州当地的乐清凯泽船业、鑫煌船舶和远东船舶3家企业,重组成立庄吉船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达3亿元。经过当地政府审批,这家新船企也获得了1.8公里长的海岸线、472亩海域使用面积,以及超过500亩的填海面积。

2007年,庄吉船业正式开工造船。郑元忠接到了不少船舶订单,其中,最大的是香港巴拉哥集团的两艘8.2万吨轮级散货船订单。然而,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海洋运输业步入寒冬。巴拉哥集团经营下滑,主动违约,交付违约金后,放弃了订单。此时,郑元忠已经为打造这两艘巨无霸货轮投资超过12亿元。而且,投资资金几乎来自银行贷款,抵押物正是这两艘轮船。

2012年,银行贷款到期。庄吉船业资金链濒临崩盘。关于庄吉破产的传闻越来越多。在一次当地企业家协会召开的民企合作恳谈会上,已是浙江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的周德文见到愁容满面的郑元忠,后者一直在说自己的企业很困难。周劝他应该发言,讲述自己的危机,以引得参会的市委书记和市长的重视。那天,郑元忠发言,向领导大诉苦情。郑元忠戴着一副金边眼镜,外表文雅,很少在公开场合如此。

郑元忠终于先后多次向温州市政府求助。这一年11月,他向温州市政府递交“紧急报告”,希望政府能居中协调,说服银行暂缓还贷。“前市委书记陈德荣亲自牵线,帮助庄吉寻找重组对象。”他的一个朋友介绍。2015年,庄吉集团旗下的服装业务被山东如意集团收购了大部分股权。张一力则透露,当地政府曾帮助郑元忠寻找船舶买家,最终,在2013年成功售出一艘8.2万吨级货船。

然而,这些对于郑元忠而言,只是杯水车薪。除了巨额的银行贷款到期,他还面临着大量的民间借贷。当地法院资料显示,庄吉船业重整程序债权人申报登记49笔,合计申报债权近12亿元;其中还有两笔劳动债权,涉及金额68.46万元。其子公司远东船舶合计申报债权7.24亿元。一直到今年上半年,他宣布向山东如意集团出售庄吉西服股权前,庄吉位于温州龙湾区的厂房前仍然时有大批债主讨债。

2015年9月,温州市中级法院分别裁定受理了庄吉集团旗下6家子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并召开债权人会议。昔日的“大王”郑元忠已挡不住破产的脚步。

温州当地多家银行行长得知郑元忠申请庄吉集团破产,认为他涉嫌“恶意避债”,曾联名向市政府提交报告,要求不能批准破产。不过,当地政府最终还是批准了庄吉集团破产方案。“政府也不希望这事闹出坏影响,毕竟庄吉是当地知名企业。”他的一个朋友介绍。

面对郑元忠的失败,一直研究温州商人的张一力备感遗憾,他认为,郑的失败是刚做船舶便遇上了金融风波。“时间点没把握对,如果那几艘船全卖出去了,他可能就顺过去了,但即使这一拨劫他逃过了,下一拨也会碰到。”此外,他产业铺得太大,能力跟不上。张一力称,郑元忠这一代温州企业家,在改革开放初期,处于卖方市场,大多发展顺利,但经济发展到今天,必然面临着转型的困境。然而,温州当前的配套环境无法提供创新需要的环境,也难以吸引人才。庄吉之前,温州已有大量制造业企业倒闭,郑元忠的困境是他这一代温州企业家的困境。

猜你喜欢
西服大王温州
谁来当大王
可变形自收纳便携西服设计研究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高定西服在消费者视域下的色彩应用与发展趋势
虎大王
难忘九二温州行
大王的生日礼物
卖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