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纪录片商业化的可能

2015-09-10 07:22佟珊
南方人物周刊 2015年30期
关键词:影展台北纪录片

佟珊

入秋后的台北早晚多了一点凉,但白天还是有明晃晃的阳光,照亮一片苍翠的绿。偶尔下一点小雨,有人撑伞;也有人不撑伞,随性地来一场雨中漫步。就在这样一个夏末秋初的季节,一群年轻的华语纪录片创作者齐聚台北,共赴一场纪录片盛会。

2015年9月19日,台北中正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10楼,一年一度的CNEX华人纪录片提案大会(CCDF)拉开帷幕。经过前期征选,来自海内外的17个优秀提案在这里齐齐亮相,与32家投资、发行机构见面。入选本次大会的提案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大陆,涉及题材广泛,包括聚焦“脑瘫诗人”余秀华命运与人生的《摇摇晃晃的人间》;讲述双胞胎活佛少年成长故事的《寂静生长》;关注中国男同性恋生存状态的《黑暗王国编年史》;呈现新疆维族小学生足球梦想的《足球小将》。这些提案大多以讲述个人的生命故事为主,但也通过人物命运映照出中国社会的变化与现状。

整场提案大会的小高潮来自《黄河谣》,一个讲述西北民谣歌者寻梦故事的提案。当主人公张尕怂怀抱三弦登台献唱时,台下的评审与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如此独具匠心的设计也让这部原本就制作精良的纪录片脱颖而出,最终拿下本届提案大会的“最佳提案”奖。纪录片主人公的登台献唱,似乎更加清楚地表明,提案作为一场秀的本质。

在这样的提案模式里,纪录片本身更像是一件商品,由供应商(创作者)展示,并与购买者(发行商)讨价还价。这一方面给创作者带来更多的筹资与合作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对自由创作空间的挤压。如何平衡其中利弊,需要每个提案者心中有一把自己的标尺。

提案大会开始的当晚,2015国际华人纪录片影展在台北华山文创园区的光点影院拉开帷幕。除了华语纪录片从业人员,影展也吸引了不少普通市民观众,像《少年*小赵》、《冲天》这样的热门片目,开幕当天已有场次门票售罄。

同行的台湾友人告诉我,其实像这样的影展,大大小小加起来,在台湾超过20个,除此之外,还有四百多部院线影片。如此丰富多元的观影选择,某种程度上打开了本土观众的观影视野,也为纪录片培养了一定的影院观众。

2004年,吴乙峰的《生命》登陆台湾院线,意外夺得当年台湾国片票房冠军,也让更多本土创作者看到了纪录片市场化的可能。此后,台湾每年都有一两部纪录片取得不错的票房,其中也包括被大陆观众熟知并喜爱的《不老骑士》。两地对照,也让人意识到,台湾纪录片商业化走到今天,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本地创作者用纪录片讲故事的尝试,台湾公共部门对纪录片创作的资金支持,营销公司在纪录片市场化营销上的探索,诸多影展活动对本土观众的培养与熏陶……

巧的是,离开台湾的那天早上,我在电影院看了一部当天刚上映的新片,《太阳的孩子》。这部讲述花东原住民部落复育梯田的影片,故事原型就来自一部名叫《海稻米的愿望》的纪录片。走出放映厅,看到等候下一场的人群,他们之中有退休的长者,有年轻的恋人,有国中生模样的少年。以多元的观影选择培育本土观众,用纪录片来挖掘优秀的故事原型,台湾的尝试让我们看到了纪录片商业化的更多可能。

猜你喜欢
影展台北纪录片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第二届澳门国际影展 甄子丹等人担任明星大使
拾味夜台北
台北Z House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2016年各类国际影展金奖作品鉴赏
台北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