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乃清
“我已活得够长命,惟一怕的是跨过最后一关的一刹那。我是个无神论者,现在则好奇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
12月19日,93岁的作家董鼎山在纽约溘然长逝,他多年向读者吹送的西窗之风也永远停息了。
董鼎山1922年生于浙江宁波,小名济渭,是著名翻译家董乐山之兄,194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1947年赴美深造,先后获得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硕士。他历任报刊编辑、纽约市立大学教授、纽约华文作家笔会会长,因上世纪80年代在《读书》杂志撰写“西窗漫记”专栏为大陆知识界所熟悉。
自2013年起,董老已几乎不能出门,时常跌倒,腿脚乌青。今年2月,爱妻病重,他一度宣布封笔:“怀了无比沉痛的心情,向多年来的读者们告别,结束将近八十年的‘写作癖好’。”告别信中,董老公布了自己的电子邮箱,文末感怀:“再会了,读者朋友们。如有来讯,将使我非常开心,以解除我的寂寞。”
董鼎山(1922-2015),浙江宁波人,知名作家、英美文学兼亚洲资料专家
沪上著名主持人曹可凡回忆:“多年前曾陪同董先生参观刚落成的上海大剧院,他儒雅的气质和博学的才智令人印象深刻;董先生夫妇鹣鲽情深,太太过世后,董先生一度心灰意懒,对生活失去信心,但最终写作拯救了他。”
董鼎山14岁开始在宁波《时事公报》副刊发文,以《论战时宁波中等教育》一文轰动当地学界。1947年他曾以令狐彗为笔名出版短篇小说集《幻想的地土》,许多女读者成了他的粉丝。“当时女朋友不少。其实,我对逢场作戏似的言情创作并不重视,我重视的是用坚卫笔名发表在柯灵所编报刊上的散文。”
17岁起,董鼎山已是柯灵主编的《浅草》、《万象》等副刊的小将,赴美后他曾为雷震主编的《自由中国》撰稿,英文著作散见于《纽约时报》、《巴黎评论》等,此外,他还为美国出版的《世界作家辞典》陆续撰写了茅盾、巴金、老舍等中国作家小传。
“巴金是我的启发师,他的《电》令少年的我触了电一样的感动;柯灵是我的尊师,他是第一个发表我少年时的散文的一位;冯亦代是我的良师,他恢复与鼓励了我对中文写作的兴趣。”
董鼎山于1979年恢复中文写作,上世纪80年代先后在《读书》上介绍了“字典中还找不到的‘后现代主义’”、卡尔维诺的幻想小说、“意识流”、《麦田里的守望者》、美国越战文学、“垮了的一代”三始祖及阿根廷文豪博尔赫斯等。
“我青年时的写作也是以散文、诗、小说开始。上了年纪后我已没有心意构设想象故事,同时我又深感读书时间短促,便把写作兴趣转移到书评及作家杂论方面。”文集《西窗拾叶》中,他闲话欧美文坛:从挣扎的犹太作家到双层桎梏下的黑人女作家;从福克纳的黄昏之恋到海明威的初恋;从亨利·詹姆斯复杂的性心理到亨利·米勒最后的罗曼史……
1987年年末,董老第一时间引荐了《纽约时报》资深记者赫勃·密特刚即将面世的新作《危险的档案资料:揭露与美国伟大作家们作对的秘密战争》。“我手痒痒地要把它的大概内容介绍给中国读者,因为我发现了任何社会文学创作界的一个宇宙性特征:掌权者总是要管束人的思想的;创作家总是要尽力摆脱桎梏、渴求自由的。”
去世前两个月,董老还撰文介绍了纽约摩根图书馆举办的海明威遗稿展。在晚年著作《纽约客随感录》中,他曾写过《海明威自杀的真相》:“须知,1950年代冷战时期造成美国社会恐共慌,一些具有自由思想的作家与艺术家们都上了黑名单,常被FBI暗中盯梢,或戴高帽子……海明威没有发神经病,他确是被民主美国的秘密警察首脑逼死的。”
出于对写作和分享的热爱,董老惦念祖国读者,一直写到了生命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