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舜
拿到BBA针锋相对的三款车,这样的选题好像注定会是个“常规”之举。但也有不少人盼着它们的碰撞,咱只能“平凡中寻找非凡”,让稍显常规的选题呈现不那么常规的风采,也不枉铁杆读者(肯定已经是相当懂车的专家了)能花费几分钟读完这篇不长不短的文章。那就开始吧。
逐渐模糊的概念
聊一个话题,首先要明确所涉及的概念,包括确切的内涵和具体的外延,否则就是鸡同鸭讲。不同人对同一个词有不同的理解还怎能有共同语言?但为了各种利益关系,人们常故意把某些概念模糊化、宽泛化。这倒不仅局限于善玩文字游戏的泱泱大国。
比如在汽车领域,最简单的车型级别分类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这的确很让人郁闷但不少厂家却乐此不疲,比如什么“越级而立”、“A+”、“B+”级别,就是要靠大尺寸打压本是同级的那些对手。
SUV也是一个越来越宽泛、越来越模糊的概念。最初,SUV还是集大空间、越野性于一体的,但渐渐的,有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媒体不得不把SUV特指“城市SUV”,越野车被单独区分开来……这世界的确变化快。
城市SUV有着比轿车高得多的利润率,如今全球SUV市场都呈现井喷态势,厂家都趋之若鹜,并且要极力延展SUV车型范围,容纳下如同轿车般众多的级别。至于越野功能,我们只能在心中重新定义越野的概念了。
比如今天来的三款入门级豪华品牌城市SUV,都是清一色两驱车型,虽有前驱后驱之别。所以,关于现在的SUV,你不必再去纠结,只需去适应。它们其实有着足够的吸引力,我就深入研究过这三款车型,因为我也曾经想买一辆。
越来越接地气的豪华品牌
1. Q3仪表盘当然典型奥迪风格2. 内饰按钮和布局还是奥迪的老式风格3. 6挡双离合变速器,应该不会有什么后顾之忧
高高在上,原本就不该是豪华品牌应有的姿态。就像在发达国家,奥迪和奥拓的区别本不该差这么多,宝马和宝来的价格也不应这么大,说白了,只是个代步工具而已,无非一个稍贵一个稍便宜。中国市场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豪华品牌通过价格下探逐渐接通地气是个必然的过程,这不止包括价格方面的降低,因为价格必然要和整个市场的价格水平相关且牵一发而动全身,更重要的是要拿出些入门级别的产品。
BBA三大德系品牌在紧凑型级别都提供了入门的小车,从最早进入国内的上一代进口奥迪A3到1系再到A级(之前还有个不算成功的老A级),有些已经在终端市场进入了16万价格区间。入门级SUV同样是BBA极其重视的领地。
不论国内市场还是全球市场,SUV是不多的仍能保持快速增长的一块细分市场。在紧凑型入门SUV方面,宝马动作最快,虽然宝马任性地称自己的车为SAV(Sports Activity Vehicle),但奥迪表现出的决心最坚决。越来越年轻的奔驰,虽然拿出了颇有竞争力也颇显年轻的产品,但态度却仍有些扭捏,当然,再过不到一百天就要国产也的确没必要现在就大力推广这探路之品。奥迪Q3,不顾把大众途观抛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也要在终端市场上做出些动作,这并不只是为了卖出一款车,更是要从量变引发质变来改变奥迪的官车形象。
产品成败也取决于品牌的运作能力,奥迪的运作就算没有之前大气但底气仍足,宝马的本地化高层团队虽有变动但也已经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的一条路,只是还未完全理顺各方利益的奔驰在未来仍值得关注。
造型决定命运
造型其实包含两个层面意义,一边是美学,一边是实用,当然两者也多少有些矛盾。
1. GLA的仪表也体现着一股优雅的味道2. 怀挡是我非常喜欢的,这是一种气质3. 可以看出,GLA的配置还是相当丰富的
GLA无疑更倾向美学层面,它有着低而扁平的车身比例,大角度向后倾斜的挡风玻璃打造了整车的流动线条,它就像一个普通的奔驰A级车直接摆在了升高的底盘之上,但稍高的离地间隙大幅提升了通过性,却也挤压了车辆内部乘员区域的垂直空间。
作为这个领域的先驱,在宝马X1最初问世之时,张着稍显粗大的嘴巴的它好像缺少了些亲和力。但逐渐,人们慢慢开始熟悉并接受了它。发展至今,早就在沈阳国产的X1已经在不断改款中变得越来越圆润。虽然宝马X1仍然没有失去宝马一贯的侧面运动比例,但X1的造型更偏向实用,较长的车身为前排后排都留出了充分的空间。
具有较高车身的奥迪Q3也没有忽视实用,但和同宗的大众途观比较,小馒头似的圆敦敦的侧面车顶线条让后排和后备厢空间做了些牺牲,但不错的最小离地间隙也让驾驶者可以忽略大部分的路面起伏。
三款车其实都有四驱的版本,但上升到三十几万的价格定位就不再对入门消费群体有充分诱惑了。两驱的它们都有着乐观的离地间隙,让我们可以轻松开到潮白河干枯的河床里拍照玩耍,这已经比很多伪城市SUV厚道多了,不是吗?
气度决定格局
很巧的是,三款车从排量上依次拉开了差距,从Q3的1.4T,到GLA的1.6T,再到X1的2.0T,也都采用了增压式强制进气措施。这对消费者是好事,至少从动力上不用纠结了:三者的动力依次更强,油耗也不免依次更高,各取所需吧。
但动力和驾控的魅力可完全不像字面那么简单,它们有着非常不同的气质。
EA211的1.4T在奥迪的Q3和新A3上都有配置,但Q3的低速响应要比A3活跃得多,可以看出奥迪希望打造一款性格活跃的Q3,直到160km/h你仍能感受到Q3的加速力道,这相对1.4L的排量已经非常乐观了。我坚信你也会吃惊这小心脏迸发出来的能量,但再加上它城市驾驶也基本不超过7.5L/100km的油耗,你会变吃惊为满足。驾驶感受上,小小的Q3依然有着奥迪式的高速沉稳与低速灵活。Q3的内饰还是上一代的款式,中央液晶屏分辨率稍显粗糙,但除此之外也很难再有什么挑剔。我现在倾向用中庸形容大众和奥迪,静如处子动若脱兔的Q3也是如此。
1. 可能有不少人喜欢BMW的瞬时油耗表2. 这款运动设计套装版X1的iDrive内容比较丰富3. 8AT变速器几乎是宝马的全系配置
采用1.6T的奔驰GLA1.6T配合7G-DCT双离合变速器,正常油门起步时动力表现极其慵懒,甚至让人想踢它一脚,好在等车速上升到80km/h之后,它还是很有活力的,这种风格甚至换成运动驾驶模式也没本质变化。但这不妨碍它想大力提速时的实力,油门到底,它经过短暂的嘶吼之后,源源不断的动力能满足你绝大多数的超车或提速需求,毕竟它的0-100km/h加速时间是8.8s,已经是个不错的成绩了。补充一句,我最近也开过了四驱版的GLA 260,起步时两个车的慵懒表现实在是一模一样,即便它用了2.0T的核心动力,可见奔驰就是不愿意GLA甚至旗下所有的产品有一点点轻佻的成分。
GLA 200在城市路况下的油耗会在7.5-11.0L/100km之间徘徊,取决于堵车的严重程度,但7.5L/100km基本是最低水平了。它的中央液晶屏尺寸比较小,尤其搭配的宽大边框更突显此劣势,好在分辨率方面没有缩水。这款虽是整车进口的最低配,依然有着氙灯、自动大灯、并线辅助等较高配置,手到擒来的操作按钮也让驾驶很安逸,只是车内空间的确不适合身型高大的人。GLA的并线辅助功能非常贴心,就像奔驰很多功能一样,实用而不炫耀。后视镜上的三角警示灯会根据后车距离采
用不同提醒模式:黄色表示警告,但你并线应该不会出问题;红色表示危险,有碰撞可能;红色闪烁并出现声音警示,就是有很大刮蹭可能。当然,按照国内行车习惯,倒不需要你完全迷信它,但做个提醒还是很周到的。
sDrive 18i是宝马X1的最入门车款,前不久刚从2.0L自然吸气发动机升级到了2.0T发动机,变速器也从6AT升级为8AT,显得颇有加量不加价之意。当然你可能垂涎同样这款发动机,上面更高的那两个配备在20i和28i车型上的调校版本,这辆18i字面上0-100km/h的9.7s加速数据也该是BMW的底线了,低速时的动力输出相对宝马标准来说也并不积极,但在实际路况中也能感到动力的游刃有余。当然,2.0L的排量也有着最大的油耗。
宝马的倔犟和硬朗在X1上表现得更明显,你可能不会开着X1体验到安逸,相反你可能会不断加速,直到有前车或道路限速的阻挠。硬朗的悬架使它并不算舒适,发动机的声音显得也并不安静,但针对年轻群体的它也不愁找到知己。
结语
不论是安逸舒适的GLA,还是稳重文静的Q3,亦或硬朗运动的X1,都是城市SUV领域里非常出色的产品,特点明确,定位精准。再过几个月GLA也将具有国产身份,相信逐渐地在销售终端也会有大力度的折扣,那时,竞争会更激烈。
更重要的是,竞争不只限于这几个品牌,也不只限于紧凑型SUV这个级别,多少都会影响到整个市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