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读书(三章)

2015-09-10 21:19陈小真
湖南文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徒步旅行摄影艺术八卦

陈小真

发现摄影之美

———读《摄影原来如此神奇》

摄影作品解读是一门学问,摄影艺术欣赏水平会因每个欣赏者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而有高低之分。摄影作品欣赏经过指点是可以提高的,《摄影原来如此神奇》就是这样一本可以指导我们欣赏摄影的书。

这本书由英国著名的摄影教授瓦尔·威廉姆斯所著。书的开本比较怪异,像一本小人书,但却是一本有意思的书,特别是对摄影爱好者来说,它能给我们许多欣赏摄影的启发。阅读整本书,我能明显感觉到瓦尔·威廉姆斯始终是把摄影当做艺术来看待的,而不仅仅是一张张的照片,哪怕是我死活也看不出某幅作品与一般的照片有任何区别的时候,她都能读出诗意甚至哲理意味。而且,威廉姆斯的讲解本身也是充满了艺术气质、诗性表达和哲理思辨的。她甚至可以在每一幅作品中寻找到与作品相匹配的象征意义。作者占有了更加完整和全面的资料,所以她所赋予作品的意义以及她所解读出来的作品本身的意义都更接近作品本身。

书中瓦尔·威廉姆斯详解了八十幅世界著名的摄影杰作,这些作品分别是由八十名世界顶级摄影师拍摄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她把这八十幅作品分成了十个类别,分别是“工作”“故事”“美”“关系”“日常”“家”“战争”“意外”“运动”“外界”,分别用十种不同的颜色区别,这十个类别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摄影种类。另外,本书还设置了“摄影师简介”和“时间表”,让我们清晰地了解所选作品的摄影时间以及摄影师的摄影艺术成长之路和摄影艺术主张。

每幅作品的详解包括五个部分。一是“特写”,用放大镜表示。对摄影作品画面做全面而细致的解读,包括画面陈述和象征意义的引申,这是最见艺术功底的部分。二是“背景”,用相机表示。详细介绍作品的来龙去脉和相关作品,以及摄影师艺术人生的整体把握。三是“名言”,用引号表示,即引用这位摄影师的言论,有些是摄影师著名的艺术主张,有些是对这幅画的看法,还有些别人对这幅作品的评价。通过这样的小环节,给我们展现出这幅作品最鲜活的思想脉络和艺术动力。四是馆藏及印刷工艺介绍,用“i”表示,这里可以看出这些作品具体在哪个国家,哪家博物馆,是由什么冲洗技术生成的。五是同类作品,用“+”表示,就是同类作品的经典代表作,一般介绍两到三种作品,而这些作品也都是在世界范围内极具著名的艺术珍品。

作者对摄影作品的细致描写能给人极大的收获。她对画面的讲解极其准确,非常生动。作者能在每一幅作品中读出细节的成功与不经意发现的美的瞬间,读这样的文字过程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完整丰富的摄影作品的艺术再现过程。特别是一些不经过细致思索不易欣赏的作品,在作者的事无巨细地解读中,使得本来可能被忽略的作品被重新发现,被忽略的艺术感觉被唤醒。从而审美意味渐渐清晰,作品也变得更加饱满,更加深刻,而且充满无限的艺术意味。另一方面是她对构图的详细解读,以及对可能产生的联想描绘得生动具体,除了结合背景交代之后所赋予的象征意义之外,更多的是作者自己丰富想象力的合情合理的和盘托出,我以为,这正是这本书的核心所在。它通过这种详解的方式告诉我们,一幅优秀而伟大的摄影作品是何以优秀,何以伟大的。这种精读作品的方式,正是我们普通读者所不具备的,需要普及的。所以阅读这样一本书,我们可以试着掌握一种“观看之道”,在不断实践中,我们的摄影欣赏水平得到潜移默化地提升,又因为这是一个摄影触手可及的时代,这种摄影知识的增进也可以毫无保留地运用到我们自己的摄影当中去。

摄影的独特性在于它是瞬间艺术、定格艺术,有些场景只在一瞬间产生和完成,这也是某些经典摄影作品之所以经典的最主要的原因。这本书中许多摄影作品都是这种瞬间定格的杰作,比如罗伯特·卡帕的《看见纳粹德军飞行员飞过格兰维亚大道》,摄影师抓住人们正抬头打量敌机飞过毕尔巴鄂上空的瞬间,片刻之后,人群将四散逃开。又如恩斯特·哈斯的《归来的俘虏》,站在归来俘虏的灿烂表情和容光焕发的神情面前的,是一位举着失散亲人的相片的充满期待眼神却又面带忧容的妇女,这一瞬间的对比极具感染力。片刻之后,移步异景,这种对比也将不复存在。

摄影师选取什么素材作为自己的摄影对象,直接影响作品的审美价值。而在“选取什么素材”这个问题上,每一位摄影师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主张,这也使得摄影艺术充满无限奇迹和无限可能的地方。你能想到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摄影的对象,只要你有独特的视角。《权力之桌》系列就是这样的作品,杰奎琳·哈森克拍摄了世界顶级的四十家公司的会议桌,这组照片的呈现,我们所关注的就不再是它的构图和诗意了,我们会用复杂的心情想象这些会议桌所发生的种种情形,更惊异于作者的这一独特构思,她是怎么进入这些顶级公司,这些公司又是怎么会同意她拍摄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我想,这显然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摄影审美范畴了。之前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还有这样的摄影作品,这种审美,更多的带有一种无限神秘意味。

摄影含义的解读其实也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摩很多摄影作品大多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作品做出解读。在塞西尔·比顿的著名作品《格特鲁德·斯坦因和爱丽丝·B.托克拉斯》中,两个人物中间伸进一根扭曲的电线,纳入到摄影作品里,可以理解为毫无意义,也可以解读出任何意义,并且都可以找到充分的理由。所以,作者认为增添了画面的紧张感是可以接受的。我们也可以说它表达人的异化,人的孤独,人与人的无法沟通等等。其实,这种解读已经脱离了摄影作品本身,解读本身成了一种艺术活动,一种创造性活动。

但是,看这本书也让我产生一些困惑,那就是面对自己觉得没有艺术感觉的摄影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加里·威诺格兰德的《动物》系列之一,画面上是一对夫妇看两头大象,旁边两个人套着纸盒也在看大象。我认真细致地凝神观赏了这幅作品许久。我也反反复复地读了作者的详细讲解,我还是没有看出它有任何特别之处。我真的觉得任何其他人用任何相机都能拍出这样的照片。在这点上,我不知道是我的欣赏水平真的有问题,还是作品留给人思考和沉思的空间本来就有限。紧接着的伊安·贝瑞的《切尔西花展》依然给我这样的感觉,只是拍摄了一个着装讲究的,眼神有些怪异的男子在花展而已,没有任何其他意义,我认为这样的作品并非一定就那么伟大!这就让我困惑了,应该怎样欣赏这类摄影作品。当作者的讲述不能令我信服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应该珍视这种怀疑和思考,或许正是在这个间隙中,我们形成自己的判断,而这正是我们摄影鉴赏能力进步的时刻。

这本书只选了八十位著名摄影师的八十幅杰出代表作进行讲解,但是这也是一扇摄影艺术之窗,可以按图索骥查看这些摄影师的其他作品,还有一些相关流派的作品。这可能就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更大的收获。我就特别喜欢克拉斯·克莱门特拍摄的阴暗与忧思的爱尔兰乡村酒吧,安德鲁·布什拍摄的简朴与孤独的班内茨庄园系列,苏恩·琼森的优雅与清贫的西博滕省系列,他们展现西欧农村另一种真实,这种真实让我迷恋。

慢慢品读这本书,许多作品以及摄影师的典故,摄影故事,照片拍摄的背景交代往往比照片本身更具神秘性。这些神秘的故事,几乎充斥在每幅作品当中。合上书,细细回味,你会发现你对摄影更加喜爱了,并且拥有了更多进入摄影艺术的途径,也拥有更多的摄影艺术的审美体验了。不知不觉地,你通过一本小书,实现了自己摄影艺术审美的提升。

别具一格进入艺术的方式

———读《八卦艺术史》

这本“艺术史”与我看过的任何其他艺术类图书都不同,它给予我的陌生感和惊喜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艺术家的八卦,离艺术那么近又那么远。以至于看完整本书,我都回不过神来。它完全颠覆了我看艺术类图书的阅读体验。

祺四绝对是一名绘画鉴赏艺术家,她对绘画的简单而精到的总评足以看出她肯定是一名相当不错的艺术评论家。但是,在这本书中,祺四是作为一名故事高手、一名八卦达人而让人开怀大笑、让人赞不绝口的,让人体味西方艺术史中各种离奇八卦,鲜为人知,绝对狗血。

情爱故事无疑成为了书中绝对主角,而这些稍显悲壮的爱恨情仇又大多是一些不管多么努力都无法得到的爱。我往往情不自禁地认为,这种求而不得的爱恋往往是最容易产生艺术杰作的。从开篇到结尾,这类故事以各种别开生面的生猛形式反复上演。我们现实中一个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刻骨铭心的爱恋或者相思,书中的这些情爱故事大多能唤起我们自己曾经的海誓山盟与沧海桑田,进而自己的内心稍微那么触动一下,还能隐隐感觉到自己的隐痛。看到这些艺术家们的爱情,不知不觉会想到自己也曾经那样或悲痛或绝望或幻灭。仿佛,自己也有某种艺术气质了。进而觉得自己的心灵原来和艺术家如此近在咫尺。

我们可以隐隐约约感觉得到,祺四在书中所讲述的所有“八卦”,都是有史料根据的,或许这些都是确有其事(在作者后记中证实,这些都是史料上记载的)。我们可以想见,祺四从这些枯燥的史料中整理出这么鲜活生猛的八卦,她花费了多少时间与心血呢?这又是多么寂寞又艰辛呢?而且,这些八卦从另一个人的口中讲出来则可能让人感到索然无味。这本书最关键的特点是有味、有趣、有意思,她除了把“八卦”用一种祺四特有的语言风格讲述出来,还强烈注入了她的深厚的艺术积淀。我们可以从祺四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她对艺术的无比热爱。我们知道,艺术家也好,艺术评论家也好,只对艺术有热爱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技巧也是远远不够的。祺四不仅热爱,她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艺术才情把自己对艺术的那份热爱与深入研究完美地表达成优美的艺术文字,从而让我们感受到本来可能令人枯燥的艺术史实,发现这些史实的有趣,或者说用自己生动的笔触重新组合这些枯燥史实,使之生动而活泼,有趣而精彩,这就是超出了学院派那些故纸堆里的老学究。这是祺四最令我佩服的地方,我相信不止千个万个,甚至百万千万个像我这样热爱艺术的人,但是祺四只有一个,那就是她把那些情感都通过这些看似随意俏皮实则颇有深意的文字完美地表达出来了。

在阅读这本书的某一个瞬间,我想到了我读的另一本书———毛尖的《非常罪非常美》,她对电影典故以及明星八卦的穷追不舍与《八卦艺术史》如出一辙,毛尖文字的无与伦比的绝美惊艳,简直美得让人窒息,那时候真觉得所有影评都不值一提。读这本具有丰富知识储备的《八卦艺术史》,也给了我这种阅读体验。

唯一对我个人而言有点不习惯的是,祺四运用了大量的网络语言,说实话我并不蛮喜欢。但是这可能都是当今网民所及其热衷,像《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那般,这也与这本书是脱胎于微信有关,我觉得,若没有这些太过于网络化的语言,这本书或许更加具有生命力,留存的更加长久,因为我实在是太喜欢这本书了。不过,如果正因为这些语言,又像《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那样,卖个三百万册,那就另当别论了。我只能说,我可能真的老了,OUT了。

祺四让人佩服的地方还在于她说什么都是那么的让人拍案叫绝,这尤其难能可贵,一个人说出一句有意思的话都实属不易,能字字珠玑,妙语连珠地一直说精彩的话更是凤毛麟角,祺四在书中对爱情的段落的诸多描写让我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她对艺术史讲解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甚至她在书中说的什么话都让我们感到有趣,有意思。一句话,祺四的艺术家八卦故事是给我们惊喜的,祺四的语言是给我们惊喜的,阅读这本《八卦艺术史》,你即将处处有惊喜。

徒步旅行的生命极致体验

———读谢丽尔·斯特雷德《走出荒野》

前段时间在一个叫“读书有疑”的微信公共账号上读了一篇文章《你有骨灰级爱好吗?》,第一次读到一个词:骨灰级爱好。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意思,大家有机会可以找来读读。文章里说的所谓骨灰级爱好,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你愿意为它倾其所有,不计回报;第二,你对所学到和看到的经过你的大脑循环将有所产出,所产出的还要高于一般人;第三,你可能会很累,却对它永远兴致盎然。我自认为自己还是有些爱好的,但是我的爱好跟骨灰级相差太远。显然,《走出荒野》的作者谢丽尔·斯特雷德的徒步旅行不能算作是她的骨灰级爱好。因为在这之前,她甚至没有任何徒步旅行的经验。

但是,作为菜鸟徒步旅行者的谢丽尔·斯特雷德,却做了很多真正的骨灰级徒步旅行者都没有做到的事情。那就是一个女性,四个月时间,独自徒步近两千公里,完成著名的太平洋屋脊步道的徒步旅行,从莫哈韦沙漠出发,穿过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州,最后到华盛顿州。这本书真实细腻地写出了在非常糟糕的徒步准备状态下实现了难以实现的艰巨的徒步计划。它也让我们知道,我们有目标,无论有多么的困难,只要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够完成。而且,这不是一个什么励志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这只是一个枯燥的简单重复的动作,你每天去做就是了。前面也没有光辉的前途,你完成了也不代表你有多伟大有多了不起,徒步就是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徒步过程中作者用了大半篇幅来回忆徒步前几年不堪入目的糟糕现实。回忆她无限深爱的却年纪轻轻得癌症去世的母亲,回忆她分崩离析渐行渐远的家庭,回忆她莫名其妙的走向破裂的婚姻,以及回忆她自甘堕落、放荡、外遇出轨、吸毒、堕胎,无所事事甚至自我毁灭……

徒步旅行中来自身心双重的艰辛和遭受的罪,在这本书中有非常具体的描写。这或许对于那些准备徒步的人来说有诸多参考价值。想要徒步,这些都是你要面对的问题。它首先是对身体极度摧残的过程,谢丽尔这次徒步脱去了六个脚趾甲;脚趾磨破肿痛,双腿饱受折磨,剧痛,一瘸一拐,步履艰难;被背包磨出血又结痂的屁股和尾骨;双肩磨烂,时而麻木,时而火辣辣;极度的贫寒,每一个供给点的区区的二十美元,时时面临饥饿和缺水;还有随时可能命归黄泉的险要地形以及各种野兽和坏人的侵袭。同时,徒步时时都面临来自心理上的各种挑战,绝望、孤寂、焦虑、害怕、退缩、放弃、恐惧……徒步是一种历练之旅,也是一种精神之旅,甚至是一种朝圣之旅。

徒步旅行,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许这次徒步对于下次徒步来说,你可能更知道怎样准备怎样克服困难。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徒步的意义本身并没有多大切实可行的益处。那么徒步对于“我”,对于作者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呢?其实这个答案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都有很多的表现。那就是作者在完成她人本身的蜕变,她通过这样疯狂和决绝的方式,与过去的自己说再见,她对痛失的母亲极度悲恸,她对父亲的耿耿于怀,她对失败婚姻的沉思,她对自己一切糟糕现实的痛定思痛,都在这次孤独的徒步旅行中,反复思索,终于不再沉浸了,终于能够试着接受和坦然面对了。

看这本书,给我的最主要的感受,其实倒不是徒步本身是一件有多么了不起的事情。相反,我觉得徒步并不是难事,其他很多事情也如此,只需要去做就行了,坚持不懈地做,坚持到底就可以了,就这么简单。但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做到,就让它变得有点与众不同,有点鹤立鸡群。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像谢丽尔一样做出这样的行为。关于徒步我有自己切身的体会,我参加过湖湘百公里步行,两天时间,一百公里。相对于我周围的人而言,这也是不同凡响的,因为没有人这么做,所以就特别。徒步没有别的,就是坚持到底。我也不懂徒步,穿板鞋磨破脚。徒步中感受到的孤独也是一般的运动少有的。我认为最孤独的运动就是徒步。因为,唯独这项活动是属于你一个人的,你在徒步过程中会想任何事情,你是绝对孤独的,没有交流的。在这种徒步过程中,你可以竭尽所能的想你的任何心事,把各种人生困惑都可以翻箱倒柜地捣腾出来,那次徒步也让我想了很多很多。而这本书的作者谢丽尔就是在漫漫的孤独的徒步路程中不断回忆她以前的生活,反思生活。

同样,谢丽尔在徒步旅行过程中面对的各种危险,我同样认为,也不是危言耸听。徒步探险,就是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作者在准备极不充分的情况下开始的这次徒步旅行,就处处暗藏危机,她也信心不足,也害怕,也徘徊,也犹豫。我想没有谁真正面对死亡危险时会不害怕的,作者告诉我们的是一个真实的生命体验。我的西藏之旅,就是乘坐SUV走川藏线从拉萨回到成都的。它时时有危险———泥石流、抢劫、翻车,哪一项都会要人命,但是,我认为,旅行的意义就是这种充满危险充满刺激才更加凸显。也只有在这种充满了无限危险路上,我们才能看到世界上最美的国道的最美的风景。

谢丽尔·斯特雷德的自传体小说《走出荒野》,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真实而残酷但却让人顽强的生命体验,徒步旅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会当做自己的人生职业,但是,却可以成为许多人的爱好。如果你想把这种爱好当做你的骨灰级爱好,这本书是你不容错过的,它不仅是一本实战演练的书,而且是一本让你心灵成长的书,它让你面对自己一切的脆弱和犹疑,它让你面对一切。

猜你喜欢
徒步旅行摄影艺术八卦
If you love birds ,它若安好,便是晴天
年轻的时候要少听八卦
徒 步 旅 行
徒步旅行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名单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福建入选作品
论摄影艺术
野外徒步旅行的导航仪
林玲摄影艺术
王培生八卦散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