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洪英
摘 要:现阶段,新课改中提出了三种关于学生学习的方式,即合作、自主和探究学习,但由于高中生易受到高考压力,在此方面贯彻并不彻底,难以真正实现课程革新,尤其是合作学习的实践、创新仍存在不少问题。那么,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同时也是学习方法的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又该怎样从陌生到熟悉,并掌握此方法的要领呢?接下来,根据教学经验,详细分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希望能对广大同行起到启示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合作学习;理论实践
虽然目前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最广泛的就是合作学习法,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务必要充分注意科学合理地运用。那么,该怎样更好地利用合作学习法呢?尤其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又该怎样凸显其优势呢?本文将通过以下的内容做进一步解析。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及意义
合作学习是当前广为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可以实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新课标要求,同时能为学生搭建更好的体验感悟、创新发展、参与实践的平台。而且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合作学习更能大面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培养出学生正确合理的竞争观念和合作意识,及学会如何尊重不同观点等,是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众所周知,新课标中最关键的教学理念便是以学生为主,即实现学生自身个性化、全面及可持续发展。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采取有效教学措施,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科学素养,能发展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其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新课标中要求高中物理采用合作学习,就是为了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组员间的相互协作,实现并体现学习的目标和新课程理念。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法并非只是生生间的合作,同时也是师生间的合作,只有实现了生生合作与师生合作,才可以称之为完整的合作学习,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学成效最佳的目的。
例如,高中物理教学难点之一的圆周运动,即以一定质量的小球在竖直面内的光滑环形轨道上能够做完整的圆周运动的临界条件,笔者借合作学习法了突破这一难题,同时小球的圆周运动需要在竖直面内做,笔者还准备了仪器——机械能守恒定律演示仪,
下图所示:
在进行分组时,笔者首先考虑到不同学生学习成绩、基础知识和性格等因素,为每个小组选择了责任心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从而实现充分调动组员积极性的目的。同时,每组组员固定在4~6人左右,按圆弧形围坐促使学生可面对面展开讨论。
小组讨论一开始,每组几乎都存在两种观点,即小球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零乃临界条件,或小球最高点需满足小球匀速圆周运动条件:N+mg=av2/r,N=0时速度最小。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持第一种观点的学生认为无法上去,所以觉得小球上升不到最高点的速度
为零;而第二种观点的学生却认为产生加速的原因是力,因为向心力小球才可以做圆周运动,所以产生向心加速的原因即向心力。由于意见产生分歧彼此都说服不了对方,讨论陷入僵局,甚至还有学生要求笔者做裁判,不过笔者并未表明支持其中任何的观点,而是要求学生在对方无法相信自己观点的时候,尝试着去听听彼此观点是否有道理,去分析其中的漏洞所在。当笔者话音落下,便有学生提到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实验,通过实验就可以知道小球是否能升到最高点,其速度是否为零。
学生纷纷表示同意,于是该组组员试着从不同高度释放小球,对其运动过程进行观察,从而得出结论——当小球无法升到最高点时会有两种运动状态:其一,环形轨道最低点的距离高度等于或小于圆环半径时,小球会按原路折返,且折返点速度为零;其二,当大于圆环半径时,小球做出了离开环形轨道的斜抛运动,且脱离轨道的速度不是零。借由这个实验,学生排除了第一种观点,知道了第二种观点才是正确的,同时该小组就全班展示交流了他们得出结论的过程。促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到“一定质量小球在竖直面内光滑环形轨道上可做些什么运动”,加深理解了小球在竖直面内光滑环形轨道上可做出完整圆周运动临界条件,再加上彼此的讨论交流,学生都能更好地领悟“产生向心加速的原因即向心力”。
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发生了小组合作僵持的现象,不过通过笔者的指导,学生学会了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吸取其中合理的部分,同时因为笔者的一席话,让学生产生了用实验寻找真理的观点,从而对其他学生起到启示作用,为其今后的学习带来益处。所以在小组合作中,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以便学生克服思维上的狭隘不足,提升其小组凝聚力和学习成效。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才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击破高考所带来的压力。
参考文献:
黎小鹿.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5(11):94.
编辑 薄跃华